公元前636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帶著狄人的軍隊攻打周襄王,周王室的軍隊戰敗,周襄王逃去鄭國。
周襄王到鄭國後就向派人向諸侯求助。秦國接到周襄王的求助後,在黃河邊召集軍隊,準備去鄭國幫助周襄王。
晉國大夫狐偃也勸晉文公幫助周襄王平定王子帶之亂,說幫助周天子可以將信譽宣之於諸侯,是取得諸侯支援最好的方法。這時,晉文公剛奪位國君不久,正需要大義名分和諸侯信任,聽到狐偃的建議後立馬就同意了。
於是,晉文公先辭退秦穆公。畢竟這是姬姓人自家的事,秦穆公也理解,就退兵了。
接著晉文公率軍駐紮在陽樊這個地方,派出兩路軍隊,一路去鄭國迎接周襄王。一路包圍王子帶所在的溫地。等接到周襄王后,晉軍就將周襄王護送回王城。這時,包圍溫地的晉軍也將王子帶抓住了,並且殺了他。事後,周襄王將陽樊、溫、原、攢茅四個地方賜給晉文公,以答謝晉文公的勤王之舉。
可能是當初晉軍駐紮在陽樊時,對陽樊人不太友好,以至於陽樊人不願接受晉文公的統治。於是晉文公發兵包圍陽樊。
陽樊人的貴族對此雖然害怕,但是還是死鴨子嘴硬,說軍隊用來威懾夷狄的,中原百姓應當用德行安撫,晉國現在兵圍陽樊,難怪他們陽樊人反抗。為了邀名,晉國軍隊就把那些不願意接受晉文公統治的人放出了城。
陽樊的事解決了,原地的人又反抗晉文公的統治,晉文侯就率軍去包圍原地。出發的時候,晉文公要求軍隊攜帶三天的糧草,命令三天後原地人還不投降就退兵。三天後,原地人還沒投降,這時從原地出來的晉國間諜報告說原地人準備投降。
就有將領請求晉文公先不要退軍,再等一會。晉文公就說,國家的信用很重要,不能為了得到原地而丟棄哪怕一點國家的公信力。於是晉文公退軍三十里,再接受原地人的投降。
晉文公在原地,先退軍再接受原地人的投降,看似多此一舉,實則以此獲取民眾對他的信任。之前晉軍在陽樊放那些不願意接受晉國統治的貴族離開,也是為了向民眾彰顯晉國的仁義。這兩件事後晉文公差不多已經贏得晉國民眾的支援。
之前晉文公的勤王之舉,已經贏得諸侯的信任與支援,現在又收取了國內的民心,晉文公的統治越發穩固起來,晉國的局勢也穩定下來。由此可知誠信和仁義不僅是人的立身之本,更是國家的立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