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歡研究冷知識的人都好奇過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什麼地名有南京、北京、東京,卻獨獨沒有西京呢?
其實古代的地名裡有西京,不過由於歷史原因,被埋沒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了。最近這一千年,中國就倆地方被設為西京。
一個是西京河南府,也就是洛陽。北宋建立之後沿用五代舊制,以開封為東京,以河南(洛陽)為西京,一直用到北宋滅亡,之後偽齊又續了八年,仍以洛陽為西京。天會十五年(1137年),金熙宗廢偽齊,洛陽被剝奪了西京稱謂,只留下個河南府的稱呼,雖然在金宣宗興定元年(1217年)再次成為陪都,但京號已不再是“西京”而是“中京”。所以,洛陽這個西京在從公元1001年開始,攏共存在了137年,如果從後晉高祖天福二年(937年)設洛陽為西京開始算,則是200年。而南宋的“西京”則只存在在賬面上,除了1234年端平入洛搞了回大冒險偷偷溜去洛陽一圈。
另一個是西京大同府,從遼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沿用遼金兩朝到金宣宗貞祐元年(1213年)被蒙古軍攻佔。但蒙古此時沿用金朝行政區劃舊制,仍然稱大同為西京,雖然不再是陪都,但此時蒙古的區劃是一種疊床架屋的態勢,西京成為了行政區劃名稱留下來了,大同既是大同府,又是上一級的西京路,一直到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元世祖改西京路為大同路,“西京”在中國作為行政區劃就此消失。這期間,西京作為陪都170年,作為行政區劃75年,合計存在245年。
1.“京”到底是何意?
京,從古代開始就有首都、國都的意思,將它的意思擴充完全,就可以將它組成詞語,就是我們現在的常用詞“京城”。
白居易在《琵琶行》裡感慨自己不受重用,寫了“我去年辭帝京”。四大名著中也屢屢出現將國都成為“京”的身影,例如《三國演義》中說的董卓入京,《水滸傳》中將汴州又成為京師。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南京和北京都是在某一個朝代裡成為首都的城市。而古代的常用東京並不是現在日本的東京,而是北宋定都的河南省開封市。
2.南京北京西京東京,只是一個概念
很多人讀各個朝代的史書,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以北京為例,各個朝代對應的是不同的地方,並不是像今天一樣,是一個固定位置的地名。
北京在古代,僅僅是指這個朝代對應的在北邊的首都。例如現在的山西省太原市,在唐代就被稱為北京。唐高祖李淵雄心勃勃,在天下大亂之時從太原起兵,最終一統天下,太原是唐代霸業的發源地,享有崇高的歷史地位,所以在唐玄宗的天寶元年,就成為了北京。
其他的南京之類的稱呼,也是每個朝代對應的地區都略有不同,直到進入現代才穩定下來。
3.“消失”的西京
公元25年,西漢皇族劉秀稱帝,建都雒陽,東漢王朝建立。由於劉秀以西漢的繼承人自居,在雒陽成為國都的情況下,西漢舊都長安為西京。
當時的長安被稱為“西京”、“西都”,文學家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都對舊都長安有過描述。可見西京在古代確實存在過,並且西京對應的歷史方位也不止一個。
陝西省的省會西安,河南省洛陽市,以及山西省大同市,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冠名了西京的稱呼,不過非常可惜的是,西京的地位名號沒有沿用保留下來。北京是第一屆政協投票表決敲定的稱呼,在這之前被稱為北平。南京在明成祖之後就一直成了約定俗成的慣用稱呼。
不涉及重名,自然無需更改,所以民國重新釐定地名的時候也沒改出個西京市之類的,至於臨時規劃的“西京”且不說並沒有落實,即便是落實了的“陪都”重慶,現在可有“陪都市”?只要他沒把西安亦或洛陽實打實的改名西京市,還是沒什麼實際用處。而這“西京”作為老黃曆,自然也就算是出了五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