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木乃伊,大家肯定會想到古埃及,金字塔,法老,圖坦卡門面具等等,其實在我國古代,契丹人就出了一位木乃伊皇帝,他就是耶律德光。那麼這位遼聖宗怎麼就成了木乃伊呢?這還要從兒皇帝石敬瑭說起。上篇文章寫道,兒皇帝石敬瑭做了七年的後晉皇帝就死了,其養子石重貴即位。這位新皇帝比他爹稍微有點骨氣,對契丹不再稱臣。遼太宗耶律德光大怒,起兵伐晉。這場仗從公園944年一直打到946年,互有勝負,其中945年春,晉軍把契丹打得退回南京(今北京)。946年,晉軍大將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被困,突圍不成,率二十萬眾降遼。隨後契丹兵至汴梁,石重貴攜全族投降,後晉滅。
947年二月,耶律德光於汴梁又舉行了一次登基大典,改國號為大遼(之前為契丹),終於過了一把中原皇帝的癮,於是飄飄然了,居然縱兵搶掠,終於把後晉官民都逼反了,烽煙四起,眼看著鎮壓不住了,耶律德光匆忙啟程逃往上京臨璜府,沒想到在半路上就掛了,四月於欒城(今河北灤縣)駕崩,享年四十六歲,九月葬於鳳山。注意,四月至九月曆時五個月的夏季,屍體會腐爛的,為什麼不盡快安葬、入土為安呢?
原來,契丹人去世後,並不是馬上入葬,而是要經過占卜決定葬事,一般都有權殯厝葬的情況,停柩待葬的時間因人而異,這個習俗可能來源於薩滿教。權殯要求儲存好屍體,所以屍體防腐就非常關鍵。契丹族有一套特殊的屍體防腐處理辦法,即使用香料、鹽和白礬等物質處理屍體,以製作乾屍(木乃伊其實就是乾屍的意思)。
宋代《虜廷事實》中就記載:“北人喪葬之禮,蓋各不同…惟契丹一種特有異焉。其富貴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腸胃滌之,實以香藥鹽礬,五彩縫之;又以尖葦筒刺於面板,瀝其膏血且盡;用金銀為面具,銅絲絡其手足” ,說的就是契丹族 “木乃伊” 的製作方法。遼聖宗耶律德光就是這樣被製成木乃伊的。據《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記載,“契丹破其腹,去其腸胃,實之以鹽,載而北,晉人謂之 ‘帝羓’ 焉”。因此,契丹遼聖宗耶律德光史稱“木乃伊皇帝”,即“帝羓”。
其實,契丹的木乃伊皇帝應該不只耶律德光一例,據遼史記載,天顯元年(926年)七月,太祖崩。天顯二年(927年)秋,建成祖陵。就是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出征渤海國死於扶余,一年以後他的陵墓才建成,這一年中,阿保機的遺體 ‘權殯於子城西北’,現位於巴林左旗遼祖州的神秘石室,就推斷為權殯阿保機之所,即阿保機的屍體防腐和暫時儲存的地方,直到一年後祖陵建好後下葬。因此,遼太祖的屍體也應該製成了木乃伊(乾屍)。
除帝王外,遼代的契丹族和漢族的王公貴族也有很多沿用這樣的習俗的,比如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豪欠營六號墓中出土的女戶,以及通遼市吐爾基山遼墓女屍都是如此。只不過,耶律德光屍體的防腐處理方法是在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所以 “木乃伊皇帝” 才如此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