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浩然 (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在古韻悠然的庭院裡,一行人圍坐在桌前,品茶讀詩,談笑風生。他們是誰?談論的又是誰的故事呢?
今天,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與騰訊影片、一心明德文化共同打造的詩歌雅集文化綜藝節目《鄰家詩話》第二期正式上線了。在本期節目中,曾舜晞、劉豐、牛魔一起來到江蘇常熟的燕園,在園林的一方山水之間,新朋舊友一同暢想大唐,走近詩人孟浩然,鑑賞他筆下的名篇——《過故人莊》。
在“回到那時”環節中,牛魔為曾舜晞和劉豐詳細講述了孟浩然其人。孟浩然生於盛唐時期,家中“薄有恆產”,家境較為殷實,性格“少好節義”,既有品德,又愛交友。
他一度隱居鹿門山,後來仍希望進入仕途。為此,他曾拜謁公卿名流,也參加過科舉考試,卻都未能成功,最終又選擇了歸隱。因為他未曾入仕,所以又被稱為“孟山人”。
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詩歌大多描寫田園風光、羈旅心緒和隱居的閒情逸性,清淡自然,獨具特色。
瞭解了孟浩然的生平後,曾舜晞、劉豐和牛魔又一起來到曾趙園,和歷史學者於賡哲一起品讀《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從“故人”二字可知,這是一位老朋友了,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邀請孟浩然到農家做客。這一句詩開門見山,表明了孟浩然拜訪朋友的緣由。
其中,“雞黍”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是雞和黃米。那麼,古時為什麼總是用雞來宴請客人呢?於賡哲老師解釋道,雞是古時常見的家禽,接待客人時,為了滿足一頓的肉食,雞是最合適的。因為豬牛羊分量太大,不易儲存。久而久之,雞就成了古時待客的“標配”。
關於“雞黍”,還有一個典故叫做“雞黍之交”。這是說,漢代時有兩個人,一個是山陽的正規化,一個是汝南的張劭。兩人是好友,同在京城學習,各自回鄉之前,正規化向張劭約定,兩年後回京城會路過張劭的家鄉,屆時會去拜訪他的父母家人。兩年後,張劭為這個約定準備酒菜,正規化果然應約而來。他們的故事,體現了朋友間相處的“信”。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從詩的第二句中,我們可以大致想象這位故人所居的農家景色。村落邊長滿了綠樹,村牆外青山連綿,好一幅清新秀麗的農家風景圖。
說到這兒,劉豐提問道,此處的“郭”是什麼意思?於賡哲老師回答說,“郭”,就是“城郭”,古代大城市分為內城、外城兩個結構,外城即外郭。有些村寨出於治安等考慮,也會修築一道牆,結合詩中情景來看,此處的“郭”是指村寨的牆。
說完了村莊的整體風光,此時,詩人應該走進了朋友的住所,“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開軒”即“開窗”之意,唐代的窗戶大多貼的是窗紙或是蚌殼製成的明瓦,很難看清窗外。詩人富有野趣,偏偏要開啟窗戶,接近自然,一探窗外的景色。
開窗之後,詩人看到了“場圃”,也就是打穀場和菜園子。詩人和朋友飲酒作樂,閒聊的都是莊稼的情況。寥寥幾筆,農家特有的生活景象躍然紙上,氣氛輕鬆愉悅,充滿了樂趣。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和朋友的聚會到了尾聲,他們也約定了下次相見的時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等到重陽節的時候,還請朋友一起賞菊。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古人有重陽節賞菊的習慣呢?於賡哲老師認為,重陽節恰好是菊花盛開的時候,古人喜愛菊花,認為菊花有長壽的功效。因此,重陽節與敬老、菊花這幾個因素就關聯了在一起。
到這兒,《過故人莊》描繪的故事大家都已經有所瞭解了。樸實無華的語言,與淳樸的農家景象相呼應,詩人用十分輕快的筆觸,勾勒出完整的意境,字字珠璣。
在隨後的“鄰家雅趣”環節中,嘉賓們又去拜訪了虞山畫壇當代代表人物王震鐸大師,跟著王老師一同欣賞畫作,學習畫畫。在“詩歌樂舞”環節中,笛子、簫、中阮三種樂器齊奏,又為大家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表演。
學畫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趣事?把《過故人莊》唱出來,是種怎樣的體驗?點選文末閱讀原文,在節目中尋找答案吧!
讓我們一起跟著鏡頭,穿行在古典園林之中,品茶讀詩,盡情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62
[2]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
[3]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69
總監製:毛 浩馬延琨張麗娜
總編審:王 娟閔 捷
商業總策劃:付豪傑王 瑩
監製:周 悅王俊秀唐 軼
製片人:王嘉蕊簡 琳董曉陽丁汪敏
總統籌:陳蕭宇靳苓藝
總導演:牛 魔
攝影指導:杜時寬林 梓
音樂總監:方頌評
運營總監:李 楊
運營統籌:劉 鵬曹 序
運營專案經理:盧少芹
單集導演:幾 人
導演:邱文靜高 涵邵 婷
藝人統籌:仝 迪
文案:楊勝楠
微信文案:王鳳棲
宣發:張浩禎張 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