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新賽季或“取消外援”一度成為了熱門話題。
關於這一點個人覺得並不成熟。
一、強弱隊的差距會被拉開更大
“八一”隊最輝煌的那些年,球隊中集齊了一眾國內頂尖級球員,很多時候只打了半場基本對手就放棄了,往往這個時候八一的球員都還沒怎麼發力。
單純比賽場面來看實在是讓人意興闌珊。
如果新賽季所有球隊保持“全華班”,那麼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廣東、遼寧、上海碰到天津、富邦等球隊的時候,是不是又要重現當年八一的那個場面了?
那大家是不是又要對CBA進行“開噴”了?
大家還可以回想一下,外援的興起也就是最近10個賽季左右,也就是這些賽季開始CBA的“元素”開始豐富了起來,比賽的場面開始有了更多的懸念,不得不承認這些都是“外援”帶來的。
二、外援可以更好地帶動本土球員
說到CBA外援,始終繞不開一個名字,那就是馬布裡,如果沒有馬布裡,北京男籃在CBA的歷史地位和如今那是有云泥之別的。
馬布裡在北京真是把個人英雄主義給演繹到了極致。
那有的球迷可能也會說了,都是馬布裡在打,本土球員也沒出多少力啊...
其實,還真不是。
好的外援是懂得用自己的能量去“改變”隊友的。
我們腦海中想象到的那些經典畫面,都是當北京隊真正陷入到了“絕境”的時候馬布裡才挺身而出的。
而且,馬布裡雖然個人能力極強,但是他同樣懂得讓隊友“參與”進來,他利用個人的牽制能力創造出了太多太多的機會讓身邊的隊友得到了“質”的改變,朱彥西的底角三分,翟曉川的空切上籃為什麼後來那麼“神”這和馬布裡是絕對分不開的,你品,你細品。
三、好的外援有時候也是一個好“老師”
上文說的馬布裡不必多言,廣東的威姆斯和馬尚同樣如此,經常能夠看到他倆在訓練的間隙去指導趙睿、胡明軒、徐傑等人的技術動作。
大家仔細看胡明軒在突破的時候運用的一些“歐洲步”是不是非常有威姆斯的神韻,如果沒有這個好“老師”去指導。以胡明軒的天賦倒也不至於說自己領悟不到,但是想要做到現在這樣的境界肯定需要更多的時間。
運動員的升級有時候就是需要去捅破那一層“窗戶紙”,大家可不要小看這一層,有的運動員窮極一生都不能看破,但有的運動員就在自己應該提升的年紀恰好提升了。
而就是這個區別把這麼多運動員分成了不同的樣子。
比如,胡明軒在落選賽的時候為什麼發揮得那麼出色,甚至引起了國外很多聯賽的關注,這就是他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正好迎來了這個爆發的“點”。
這個世界上哪有平白無故地“走紅”啊...
平時對武俠小說涉獵較多的球迷朋友對於這一點應該深表認同。
四、外援能夠增加本土球員的“危機”意識
如果取消了外援,那麼全部就都是本土球員了,這樣一來球隊的戰績好與不好,大家至少都不擔心“失業”了,反正國內能打球的就這麼多,俱樂部你用我也得用,不用我也得用,在這樣有恃無恐的狀態下有幾個人能夠做到那麼“自律”,還能玩命的逼迫自己去“競爭”呢?
說句可能不太中聽的話,寥寥無幾,不然,中國男籃也不會沒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而有了外援的存在,至少能夠佔據兩個名額,對於俱樂部來說選擇的空間就大了一些,對於那些球隊的“混子”球員,如果還是不思進取,應付了事,那麼就可以選擇“棄用”了。
大不了再從青訓隊伍裡或者選秀大會上“淘”唄,能不能培養出來先放在一邊不說,至少好過出工不出力,揹負著光環但是打不出來預期的戰績引來球迷的謾罵要好一些。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個想要進步的聯賽,無論現在的水平如何,首先應該有一種“海納百川”的容量,積極邀請更多高水平的球員來加入進來,把他們真正的也當做聯賽的一部分。
其次,學會“取其精華”,很多外籍運動員不但籃球技術高超,而且職業態度也非常端正,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的好多球員去虛心學習的,一個好的聯賽應該不止於比賽,還要有著一種能夠引領年輕人正確價值觀的功能導向。
最後,當本土球員的實力和聯賽的水平都得到提高了以後,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高質量的外援加入,那個時候整個CBA聯賽的品牌和價值就會完全不一樣了,而這就是我們這些普通球迷真正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