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本
今年8月,有自媒體發表題為《一臺手術用破四個球囊!業內呼籲“低價中標”理念應客觀評價》的文章,其中提到某心內科專家說:“集採招標後,球囊質量怎麼樣也仍需評價。最近我做了一個病人,連用了四個球囊都破裂了,造成血管穿孔,這在以前是不存在的”。此文引發公眾關注。日前,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向媒體介紹了此文涉及的相關情況。
經調查核實,專家認為,此次球囊連續破裂與球囊質量無關,而與病變及手術操作有關;專家排除了球囊破裂導致血管穿孔的可能性,普遍認為血管損傷與術中操作有一定關係。在調查過程中,全國範圍內10名心血管領域專家,就該病例背對背開展了獨立的“雙盲”評議,從術中醫療器械使用方面調查球囊破裂原因,在技術上極具說服力,就連涉事醫院也高度認可這個調查結論。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上海市冠脈球囊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於2021年6月9日公佈中選結果,7月30日落地實施。上述兩家企業為上海市冠脈球囊集採中選企業,但破裂的球囊生產日期均為2021年5月,在集採開展之前。把集採前的賬算到了集採後,以此來證明集中帶量採購的產品質量下降,這樣打“時間差”,不僅與事實不符,而且帶有某種故意挑刺的意味。
醫藥購銷體制改革難免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尤其如此。這是因為,過去耗材“帶金銷售”是普遍現象,手術費較低,但耗材價格很高,讓人產生“耗材真耗材”的感覺。當集中帶量採購讓部分耗材的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後,一些人難免心存疑慮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此外,過去一些靠“帶金銷售”來確保產品銷量的企業,由於生存空間被大幅擠壓,難免對耗材帶量採購會心存不滿。
目前,國家層面已組織開展了兩批醫用耗材集採。首批醫用耗材集採讓心臟支架的價格從均價1.3萬元下降至700元左右。當“白菜價”心臟支架進入市場後,“心臟支架已被淘汰”“以前沒錢做手術,現在有錢沒支架”等謠言大量出現。第二輪醫用耗材集採讓冠脈球囊的價格大幅“跳水”,於是有自媒體發文對集採產品的質量提出“挑刺式質疑”。兩批醫用耗材集採過後,都出現了相似的情況,箇中原因令人深思。
這種現象提醒相關部門,帶量採購要經受得起“挑刺式質疑”。一方面,帶量採購要確保質量優先,只有守牢了質量底線,“靈魂砍價”才會有意義。另一方面,對於可能出現的無端質疑和故意挑刺,要事先有所預見,並做好應對預案。
國家醫保局此次針對“球囊破裂”問題進行調查並公開回應,無論是產品溯源,還是技術評議,都做得及時而嚴謹,調查過程和結論都令人信服。同時也要看到,未來在應對此類現象時,可能會面臨更加複雜的情勢,應對準備要做得更全面、更充分,為集中帶量採購擋住可能出現的流言與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