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只要有戰爭,就會產生俘虜。而古今中外,每個朝代每個國家,對待戰俘的態度都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國家會對戰俘趕盡殺絕,有些國家則會把戰俘帶回國內,當做奴隸。苦力等免費勞動力,也有些國家對待戰俘會比較寬容仁慈。
對待戰俘的處置方式,不僅僅體現了一個國家對生命的態度,有的時候也是一項重要的戰爭策略。戰爭之中,實力重要,策略也同樣重要,用好了策略,甚至可能以少勝多,反轉局勢。朝鮮戰爭中,彭總曾經釋放了27名聯合國戰俘,美軍將領麥克阿瑟心中大喜,卻不料竟因此葬送了2.4萬美軍。
中國對戰俘的善待
與一些不把俘虜當人看的國家相比,我國對待俘虜的方式一向比較溫和。無論是我國古代時候,還是近代期間,戰爭中都不會對俘虜趕盡殺絕,也不會對他們進行虐待。除了限制俘虜的行動之外,我國對俘虜保留著對一個人應有的基本尊重。我國軍中的俘虜,也通常能夠得到比較平等的待遇,甚至在局勢允許的時候,我國會主動釋放俘虜,並幫助他們回國。
抗美援朝期間,我軍與志願軍之間發生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在此期間也產生了很多俘虜。對待俘虜,我國保持了一直以來的寬容態度,對他們沒有特殊的“關照”,在生活條件上,這些俘虜和我國的志願軍是同樣的待遇,吃住都是同等標準,我國並不會像一些惡劣的國家,因為一己私慾對俘虜進行物質、生理折磨或者心理虐待。
比較諷刺的是,那些標榜著尊重人權的西方大國,卻並不理解我國善待俘虜的行為。美國一位政論家約瑟夫·古爾登曾經寫過一本關於朝鮮戰爭的書,作者在書中對中國對待俘虜的方式表示了驚訝。尤其是中國對待傷病俘虜的態度,讓這位美國作者十分感慨。
中國對敵軍俘虜非常關懷,如果遇到傷病俘虜,並不會讓他們自生自滅,而是會主動送他們去接受治療。這是我國出於人道主義,對一條無差別的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在朝鮮戰爭中,我國還多次釋放聯合軍俘虜,當然這些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下的決定,有的時候,這種人道主義的後面,還藏著一些小小的戰爭策略。
釋放俘虜,迷惑敵軍
在一次戰役之後,結合當時的形勢,我軍迅速制定了下一步作戰方針,即“誘敵深入”。誘敵深入說起來輕鬆,但是具體實現卻並不容易,畢竟敵軍也不是傻子,只有將“誘餌”做得足夠真實,才能成功迷惑敵人。
這次作戰的總指揮是彭總,在定下了“誘敵深入”的大方向之後,彭總很快就做好了詳細周密的具體安排。要想達到目的,首先是在兵力問題上製造假象,讓敵軍放鬆警惕。彭總安排主力部隊做好隱匿潛伏,將我軍兵力偽裝成極少數的樣子。
其次,彭總讓堅守飛虎山的一支部隊佯裝潰敗,邊退邊丟棄一些武器製造敗退假象。另外彭總還釋放了27名聯合軍戰俘,目的是透過他們向敵軍傳遞假訊息,讓敵軍誤以為我軍即將彈盡糧絕,向後方轉移。
美軍中計慘敗
彭總的幾個計劃製造出了非常真實的假象,美軍的沃克將軍本來有點顧慮,但是經過彭總的一系列佈置,美軍上將麥克阿瑟直接完全消除了疑慮,並且心中沾沾自喜,認為中國志願軍一定是被聯合軍打怕了。自信的麥克阿瑟急於結束戰鬥,直接選擇了“乘勝追擊”,一路北上。然而他沒有料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踏入我軍的圈套之中。
由於彭總的疑兵之計,麥克阿瑟以為我軍兵力只有7萬,而實際上,我軍隱匿起來的主力部隊,兵力遠遠超過了聯合軍數倍。麥克阿瑟過於自信,只顧追擊,完全沒有預留後路,讓聯合軍完全陷入了我軍的包圍之中。
兵力懸殊,聯合軍很快就潰不成軍,我軍完勝這場戰役,滅敵3.6萬,其中美軍2.4萬。這次戰役對聯合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朝鮮戰爭以來,聯合軍還從未遭受過這樣的慘敗。同時,這次戰役的勝利也大大激勵了我軍計程車氣,讓我軍一鼓作氣收復了平壤。
結語:
後來的多次戰役之中,我軍又陸續俘虜了敵軍數千人,他們同樣受到了寬容對待。1953年7月27日,和平號角吹響,長達3年的朝鮮戰爭結束,這些聯合軍俘虜被我國釋放,平安歸國。對戰俘的善待,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這不僅僅是一項戰略、戰術,同時也是出於人道主義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