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中國周邊並不安寧。美國艦機持續抵近偵察、航母戰鬥群頻繁在南海和東海演習,日本部分政客叫囂著要干預臺海,就連遠在歐洲的英國、法國和德國也派出戰艦“巡視南海”……面對這樣的安全形勢,解放軍堅定地站在捍衛國家安全的第一線,尤其是各種先進國產裝備起到了極大震懾效果。為此,《環球時報》推出“2021年最亮眼十大國產武器評選”。
“預料之外,意料之中”
截至29日《環球時報》截稿時,網友評選的“2021年最亮眼十大國產武器評選”排行榜中,名列前三的分別是“殲-20隱形戰鬥機”(17571票,約佔9%),“航母遼寧艦、山東艦”(16729票,約佔9%) 和“055型萬噸驅逐艦”(15789票,約佔8%)。
其餘上榜的國產武器型號包括“運-20大型運輸機”(12455票,約佔7%),“攻擊-11無人機”(12154票,約佔6%),“運油-20空中加油機”(11974票,約佔6%),“更換新質彈頭的導彈”(10929票,約佔6%),“殲-16系列戰鬥機”(10303票,約佔5%),“轟-6K‘戰神’轟炸機”(9876票,約佔5%),“海軍節同時入列服役的三艘主力軍艦”(9267票,約佔5%)。
此外,列入候選名單的還有“無偵-7無人機”“無偵-8無人機”“殲-15及中國後續艦載機型號”“高原部署的遠火與新輕坦”“出口國外的FD-2000B防空導彈”“出口艦艇中噸位最大的054AP護衛艦”等。
一位匿名中國軍事專家2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網友的評選結果來看,上榜的這些國產武器不但反映了網友對代表“大國重器”的新型武器裝備的熱切希望,也體現了國家在相關領域的重視。畢竟先有了國家的重點投入,這些先進國產武器才有可能“開花結果”。
該專家認為,這次排名前三的武器都不是新型號,但細想又可謂“預料之外,意料之中”。殲-20在2021年迎來首飛10週年,它也經常被網友戲稱為“過氣網紅”。但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更換國產發動機的殲-20“王者歸來”。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殲-20用上了‘中國心’,這個心是心臟的‘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隨後認為,更換先進的國產WS-10發動機後,殲-20不但具備了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還擺脫了俄製發動機的制約,可以進入大批次生產。今年年底,西方媒體還炒作“殲-20推出雙座型號,成為全球首款擁有雙座佈局的隱形戰鬥機”。這些傳聞更增加了外界對殲-20的關注。
《艦載武器》執行主編石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排在第二的航母遼寧艦、山東艦今年在媒體上“結伴”曝光率也很高。今年4月,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透露遼寧艦航母編隊在臺灣周邊海域和南海相關海域進行例行訓練,5月,人民海軍官方賬號釋出訊息稱,山東艦航母編隊在南海相關海域進行訓練;今年年底,山東艦赴南海某海域展開多課目實戰化訓練,12月,遼寧艦編隊再次穿過宮古海峽赴太平洋海域演習。石宏表示,“中國兩艘航母都能做到一年內兩次出擊,這意味著航母的戰備程度非常高”。
石宏認為,以南昌艦為代表的055型萬噸大驅,今年的活躍程度也非常高。作為中國海軍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水面作戰艦艇,南昌艦伴隨了遼寧艦的每次出海演練任務,而且還帶隊完成在阿留申群島附近的巡邏和中俄海軍艦艇編隊環繞日本的戰略巡航,可以說今年的中國海軍大事中,南昌艦一次都沒有缺席。因此“055型萬噸驅逐艦”能登上“2021年最亮眼十大國產武器”排行榜的第三,理所應當。
航空裝備和海上艦艇更受關注
從這次上榜的武器種類來看,海空大型裝備仍然佔據C位。其中航空裝備為6種、海上艦艇為3種,“更換新質彈頭的導彈”屬於火箭軍裝備,而陸軍裝備沒有上榜。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匿名中國軍事專家認為,這次航空裝備上榜數量多,一定程度上也與今年珠海航展所引發的關注度有關。受疫情影響,本屆珠海航展推遲了一年舉辦,參展商紛紛拿出“積攢三年的最新成果”。殲-20隱形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攻擊-11無人機、轟-6K轟炸機、殲-16D電子戰飛機以及排行榜候補名單上的無偵-7與無偵-8無人機,都曾在珠海航展上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運-20運輸機及其最新改進型號一同上榜,也並不讓人意外。2021年運-20頻繁參加各種演習和任務,尤其官方釋出運-20於9月降落在南海島礁機場、搭載退伍老兵的訊息,證明這款戰略運輸機已經能在南沙島礁相關機場起降。此外,臺灣方面宣稱“運油-20加油機參與巡航臺海”,讓臺軍自詡“後花園”的臺灣東部海域也“不再安全”。
在海軍武器方面,除了航母與055型萬噸大驅外,解放軍還在海軍節當天同時服役三艘大型主力艦,包括075型兩棲攻擊艦、最新型戰略核潛艇與055型大驅。外媒評論稱,此舉意味著“中國的科研技術部門、軍工生產部門以及海軍官兵在研發、生產、使用新式裝備等環節展示了‘中國速度’”。
石宏表示,客觀上講,相比海軍艦艇或空軍戰機,由於陸軍更講究集團作戰,因此單獨的陸軍武器平臺在吸引眼球方面具有先天劣勢。網友更青睞海空大型武器裝備,也與當今國際軍事界的總體環境有關。他認為,近年來,海空軍在現代化戰爭中的作用不斷被強化,在美國、俄羅斯或歐洲也都出現了重視海空軍、忽視陸軍裝備發展的情況。
不過石宏認為,中國網友對陸軍裝備的“不重視”,也可以解讀為“對解放軍陸軍信心太足”。特別是在對印方向上,包括很多西方媒體也都認為,解放軍陸軍的遠端火箭炮和坦克相比印軍同類裝備具有明顯優勢。但外界關注度不高,並不代表解放軍陸軍不受重視,近年來解放軍陸軍的裝備和戰法其實已有很大提升,包括應對兩棲作戰的能力。在當前美日持續加強“奪島作戰”的背景下,此舉顯得尤其重要。
折射中國面臨的兩大戰略方向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從這次上榜的國產武器來看,也折射了中國當前面臨的兩大戰略方向——臺海與南海。
該專家表示,回顧2021年的軍事動態可以發現,無論是中國空軍殲-16系列戰鬥機、轟-6K轟炸機還是海軍的航母編隊、075型兩棲攻擊艦,它們在媒體上的曝光率往往與臺海局勢有關。特別是隨著美國方面不斷強化干預臺海的軍事準備,臺海局勢持續緊張。臺灣“防長”近日宣稱,今年1月迄今已有超過940架次解放軍軍機“擾臺”。根據臺媒統計,其中大部分都是殲-16系列戰鬥機和轟-6K轟炸機。島內軍事專家認為,解放軍第二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將部署東部戰區,對臺灣的所謂“重大威脅”或許比航母還大。
另一方面,排行榜上的國產武器主要還出現在與南海軍事動態有關的新聞上。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4月表示,美現政府就職以來,美軍艦在中國當面海域活動頻次比去年同期增加逾20%,偵察機活動頻次超40%。美方頻繁派遣艦機赴中國周邊海空域活動,推動地區軍事化,威脅地區和平穩定。南海態勢感知平臺顯示,僅11月就有累計94架次美軍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架次之高前所未有”。外界認為,在南海撞上海底山脈的美國核潛艇“康涅狄格”號,當時很可能就是在秘密蒐集中國海軍情報。
值得注意的是,美軍還多次干擾解放軍正常演訓活動。吳謙表示,今年4月,美“馬斯廷”號驅逐艦持續對遼寧艦艦艇編隊近距離偵察,嚴重干擾中方演訓活動,嚴重威脅雙方艦艇航行安全和人員安全,性質十分惡劣。中國海軍艦艇對美艦予以警告驅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