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哪個師出的元帥多?120師一個,129師兩個,115師竟有三個!
開車將帥
八路軍三個師的班底是不一樣的,115師基本就是原來的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因此仍由老領導林彪和聶榮臻帶隊;120師即原來的紅二方面軍,軍事主官本來就是賀龍和蕭克;129師領導稍微有些變化,本來這是紅軍時期的紅四方面軍,但師長由劉伯承擔任,副師長徐向前才是原來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
1955年的授銜中,八路軍六大師長中,除了蕭克被授予上將軍銜外,其他五位全是元帥,封帥率奇高!
其實,在八路軍三個師的師級領導幹部中,共有六大元帥,除了剛才提到的115師林彪和聶榮臻、120師的賀龍以及129師的劉伯承和徐向前外,還有另外一個人,他就是115師政委羅榮桓。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到,120師只出了一位元帥,那就是賀老總;129師是兩位元帥,劉伯承和徐向前;115師竟然是三位元帥:林彪、聶榮臻和羅榮桓!
賀龍和聶榮臻
120師
120師系由原紅二方面軍再加一部分陝北紅軍改編而來,主力是賀龍的紅二軍團和蕭克的紅六軍團。賀龍和蕭克雖然是戰友加連襟,但他們磨合的時間並不長,紅二和紅六兩支軍團在一起戰鬥的時間也不算久。而且,在紅軍三大主力中,紅二方面軍的實力相對另外兩支主力來說,要略微弱一點。
紅二方面軍改編為120師之後,由於主要作戰區域是晉西北,而且主要的戰略任務是拱衛黨中央的安全,即外圍的御林軍。這就註定120師的角色是“盾”而非“矛”,無論是殺敵數量、拓地範圍還是擴軍規模各個指標,120師和另外兩支主力師比起來,有較大的差距。
因此,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八路軍120師只有師長賀龍一個人獲得了元帥軍銜;副師長蕭克則被授予上將軍銜,排名上將之首,素有“蕭克鎮上將”之說。
賀龍
賀龍得以被授予元帥軍銜,主要是他參加革命起點之高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出道即巔峰:未入黨之前就是南昌起義總指揮,資歷壓倒朱德、劉伯承、葉劍英、聶榮臻和陳毅等一干元帥;隨後又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以及八路軍120師師長。以這個資歷再不能獲得元帥軍銜就說不過去了。
李達、鄧小平、劉伯承和蔡樹藩
129師
129師的實力可以說是非常強大的,可以說戰鬥力最強,因為其前身是紅軍三大主力中最強的紅四方面軍。129師有三位主要領導:師長是劉伯承,原紅軍總參謀長;副師長是徐向前,紅四方面軍原總指揮;政委是原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
三位領導並沒有在一起戰鬥很久,劉鄧後來一起開創了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的晉豫魯豫抗日根據地,這是129師抗戰期間最亮眼的成績;而徐向前則去山東,但因1940年就被召回延安參加七大,沒有來得及發揮(實際上七大是在1945召開的)。
129師共走出兩大元帥。
劉伯承
師長劉伯承號稱“當代劉伯溫”,是諸葛亮式有著高度智慧的人物,很早就有“川中軍神”的美譽,他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是紅軍時代的總參謀長,長征期間曾跟隨紅四方面軍一起行動,和徐向前有深厚的戰鬥情誼。解放戰爭他有兩大功勞,一是和鄧小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二是和鄧小平、陳毅以及粟裕等組成淮海和渡江戰役總前委,解放了大半個中國。
徐向前
徐向前參加革命的起點也很高,是軍中最早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軍事大家,是當之無愧的“紅軍戰神”;抗日戰爭之後,再度和劉鄧合作,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將劉鄧走後餘下的一支偏師帶成實力強悍的虎賁之師,解放戰爭再度大顯身手,把閻錫山數十萬大軍牢牢吸引在山西,最後全部消滅之——徐向前是軍中戰力最強的元帥之一。
黃克誠、譚政、聶榮臻、蕭華、羅榮桓、劉亞樓、高崗和林彪
115師
115師的班底就是原來的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人數在紅軍三大主力中不算最多,但戰鬥力卻是非常強勁的。
林彪、聶榮臻和羅榮桓這三位八路軍115師的最高軍政長官,當年在紅軍時期就是老戰友老同事。他們同為紅一軍團的高層:林彪是軍團長,聶榮臻是政委,羅榮桓則是政治部主任。
八路軍三個師的戰略任務不同,如果說120師是“盾”、129師兼具“矛”和“盾”的話,則115師是純粹的“矛”,主要任務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事實上,林、聶和羅三位軍政長官各自做出了極為輝煌的戰績。
林彪
林彪是115師高階將領中最會打仗的人,素有“戰神”之稱。但他在抗日戰爭中表現的機會不多,只是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平型關大捷”,大大提拔了抗戰士氣,隨後就因被閻錫山友軍誤傷而隱退,缺席了隨後大半個抗日戰爭。林彪再度出山是在解放戰爭,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可謂打遍天下無對手——這是他成為元帥最大的資本。
聶榮臻
正在在115師,聶榮臻成就了他根據地建設大師的美名。他率一旅偏師開闢以五臺山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這是抗戰中的模範根據地,毛澤東稱讚聶榮臻說“前有魯智深,後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今天的魯智深”。在解放戰爭中,聶榮臻擔任兵強馬壯的華北軍區司令員,也是打贏平津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之一。
羅榮桓
羅榮桓是軍中的政工大師,從秋收起義以來就跟隨毛澤東,深得毛澤東的真傳。抗日戰爭中,任115師政委的羅榮桓和陳光等人趕赴山東,在理順錯綜複雜的局面之後,建立了著名的山東根據地。山東根據地對後來戰局的影響之大無可匹敵,後來縱橫四海的東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的基礎都是山東根據地的兵源——政工大師和根據地建設大師兩項殊榮傍身,羅榮桓成為元帥是天經地義的事!
賀龍、徐向前和朱德
總結
八路軍三大主力師“出產”元帥的數量,固然和領導的水平、客觀環境、敵軍實力等元素有直接關係,但最主要的,和每個師的戰略任務關係最大。
120師主要戰略任務是防禦,因此對賀龍和蕭克來說,發揮的空間不夠理想,因此,120師只走出一名元帥也是很正常的。
129師是戰略任務攻防兼備,劉伯承和徐向前都是軍神級的人物,成為元帥眾望所歸。事實上,政委鄧小平本來也是元帥人選(在元帥中的排名都定了,位於第七位,陳毅之後,羅榮桓之前),但由於授銜那年他已經轉入地方,因此和元帥殊榮擦肩而過。
115師戰果最為輝煌,因為他們的戰略任務是不斷進取。林彪、羅榮桓和聶榮臻各自都取得耀眼的戰績,特別是羅榮桓和聶榮臻在根據地建設方面的成就對後世政治格局和戰事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走出三位元帥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毛澤東、劉少奇、聶榮臻和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