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啟用線上診療,加上政策頻現利好,網際網路醫療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公立醫院、網際網路企業、民營醫療、醫療資訊化企業紛紛入局,參與方越來越多。在行業生態漸次完善的2021年末,健康界與京東健康聯合發起《洞見網際網路醫療價值》專題,旨在從網際網路醫療影響至深的多個群體入手,多維度洞察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最新趨勢,多層次見證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現實價值。
本期是網際網路醫療之於“患者價值篇”,敬請關注。
李小梅是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華信醫院)心臟中心小兒科主任。她的患者90%以上不是本地線下掛號而來,而是在網際網路問診之後,不遠千里來到北京並走入她的診室。
北京大醫院雲集,從不缺乏名院、名醫,人們很容易手持各種醫院排行榜直奔擁有最強專科的那家醫院。在當下病人就診尚未完全實現從“認廟”向“認和尚”轉變的時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每天數十名家長帶著患兒來到這家三級醫院?很顯然,網際網路在其中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
如今,網際網路醫療已成為新時期醫生與患者交流的重要渠道。醫生對於網際網路醫療的態度,也從最初的觀望,到親身實踐,再到主動參與規劃。越來越多的患者和家屬,更會在掛號前首先到網上查詢醫生資訊,以便更加精準地找到最能幫助到自己的那名醫生。
來源:圖蟲創意
終於與線上溝通多時的“大神”見面了
王薇(化名)一家來自浙江,兒子東東剛出生時活潑可愛,能吃能睡,但剛滿三個月的時候,卻總出現嗜睡。
於是,王薇和丈夫帶著東東在浙江一家三甲兒童專科醫院做遍了檢查,發現孩子患有預激綜合徵,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心動過速發作時心跳每分鐘200多次。夫妻二人決定,帶著兒子北上進行手術。
浙江的醫療資源並不匱乏,臨近的上海亦有多家大型兒童專科醫院,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源於王薇在網上找到了做兒童射頻消融術手術最好的醫生李小梅。
王薇花了一天的時間,細緻地檢視李小梅回覆與東東一樣病情的問診建議。這位耐心溫柔、專業技術過硬的醫生一下就打動了王薇。從那一刻起,李小梅在王薇心裡,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註冊之後,王薇將東東的診斷報告、症狀和用藥情況進行上傳。不到2個小時,就收到了李小梅的回覆。在反覆溝通十餘次之後,小兩口篤定了赴京手術的決心。
從線上到線下,王薇一家人這條路走得並不順暢。剛剛入冬,各地抗疫工作頗為焦灼。進京需要48小時以核心酸檢測報告,而到了北京安頓下來之後,入院就診又可能已經超過了核酸檢測的有效時間,需要再做檢測。
究竟從哪天開始請假、什麼時候做核酸、購買哪天的高鐵票,對於這些問題,小兩口心裡一直沒底。“下週三有床位,來了可以直接辦入院,不用再到門診找我,馬上就能安排手術。”面對不知所措的王薇,李小梅在問診平臺上將住院時段準確地交代給她。
收到資訊後,小兩口馬上在約定的時間來到醫院,如期辦理了住院手續。
透過半個多月的網上溝通,李小梅已經對東東的治療方案成竹在胸。手術順利進行,住院期間,王薇一直陪護在孩子身邊直到一週後出院,丈夫則租住在醫院附近一家快捷酒店。前前後後,一家人僅在北京住了不足10天,這對家境並不富裕的王薇一家來說,是件莫大的幸事。
回到家鄉後,東東是否還要進行後續檢查和治療,王薇都在問診平臺上與李小梅溝通。這樣的術後跟蹤隨訪,讓醫患雙方都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李小梅告訴健康界,如果孩子恢復得好,一家人就不用再來北京,避免了舟車勞頓。
醫生在網上勸年輕小夥“好好活下去”
除了在預約手術、慢病管理、術後隨訪等環節,網際網路醫療發揮了巨大作用以外,幫助患者精準預約找到“對的人”,也是當前網際網路醫療的重要作用。
在網際網路醫療尚未在所有患者中“深入人心”之時,並不是每名患者都能像王薇一家這麼幸運,能夠在網際網路上第一時間找到與自己最為匹配的醫生。
27歲的小夥子孫辰(化名)發現,自己跟女朋友在一起時,根本無法“辦成事”。源於“疲軟不堪”,孫辰不僅在女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連工作和學習都因此受到了影響。
因為羞於啟齒,他無人可以傾訴,也不敢走進正規醫院。於是,孫辰誤打誤撞地走入了一家“xx系”男科醫院。原本以為看到了治癒的希望,卻不幸成為“待宰羔羊”。不僅打針吃藥花了2萬多元,其症狀卻沒有絲毫改善。
有一天,孫辰照常在網上搜索自己的病情,碰巧進入京東健康網際網路醫院。在這裡,他看到了國內知名男科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主任醫師張志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把症狀和經歷告訴了張志超。沒想到,張志超要求他馬上停止目前極為不正規的治療,而是到當地大醫院進行性神經敏感度測試等檢查。
曾經受到過欺騙的孫辰抑鬱狀態越來越重,此時的他已經十分絕望,並對張志超表達了想要輕生的念頭。於是,張志超又幹起了心理疏導的工作。他告訴這名年輕的小夥子,人生未來的路還很長,要好好活下去,他的症狀很像勃起功能障礙,30歲以下的患者有90%經過規範治療都可以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
與張志超約好就診時間,2021年11月,帶著所有檢查報告的孫辰登上了飛往北京的航班。走進張志超診室裡的那一刻,小夥子終於見到了這位“如父如兄”的醫生,張志超也第一次看到了這個自己曾在網上苦心開導的靦腆男孩。
經過一段時間用藥治療,孫辰的狀態越來越好。他發自內心地感謝張志超,亦感恩網際網路醫療。
網際網路醫療將成患者剛需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醫院隨時有可能因為突發疫情停診,患者出門看病甚至跨省就醫更成為一項“奢侈品”,這加速了患者就醫習慣和流程的改變,亦成為網際網路診療加速發展的“助推器”。
無論是網上諮詢,預約診療,還是根據體檢報告求得健康管理建議,大家早已愛上了這種便利,習慣於看病之前先“動動手指”,找到靠譜醫生。
2021年11月25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微信服務號釋出資訊,所有科室均已開通網際網路診療服務。此前,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要求進一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為京外患者提供遠端診療服務,鼓勵外地患者在當地透過網際網路診療或網際網路醫院開展複診服務,醫生可以根據複診患者的病情線上開具處方。
在北京兒童醫院就診結束後,患者家屬若選擇線上購藥和配送到家,可選擇相應的零售藥店,並接受“快遞到家”服務。截至11月20日,北京市22家市屬醫院中,21家獲批網際網路診療資質,且已上線執行。
中國醫院網際網路影響力研究課題組發現,近年來,網際網路診療服務的患者數量不僅實現穩步增長,而且醫患交流也更為密切。其中,醫患交流次數,2021年是2017年的4倍還多。
事實上,網際網路醫療已為醫患搭建了相比過去更加便捷的溝通橋樑,正成為患者的剛需和全社會的共識。
當然,在網際網路診療過程中,醫患之間相互的匹配程度尚需網際網路醫療機構最佳化提速,這樣的診療模式也在倒逼醫療機構加速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樹立醫院和醫生品牌,從而給患者提供更多維度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