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被譽為新能源車的“心臟”,隨著新能源車產銷大幅提升,主流鋰離子電池製造企業產能規劃也在不斷擴大,但我國鋰離子電池製造人才相對不足,缺口甚至高達百萬。
12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聯盟、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專業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中國電池工程師年會(CSBE)暨電池產業鏈技術精英交流會在佛山舉行,一眾行業大咖和專家論道鋰電池行業人才發展。
有資料顯示,至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達到1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
動力電池需求暴增,人才缺口顯著
近年,鋰離子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儲能產業的核心部件之一,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電池聯盟方面介紹,2021年上半年,全國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達到了110GWh,同比增長高達60%。其中,上半年動力鋰電池市場規模達到了58GWh,同比累計增長173.6%;儲能鋰離子電池產量達到15GWh,同比增長260%。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
在新能源車產銷爆發式增長的下半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再次取得突破,以11月為例,單月動力電池裝機量就超過20GWh,達到20.8GWh,磷酸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分別約佔67%和33%。龐大的需求下,國內主流鋰離子電池製造企業產能規劃已經超過1000GWh。
然而,我國鋰離子電池製造人才卻明顯不足,根據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印發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至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需求達到12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103萬人。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介紹,在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智慧產品、共享經濟等眾多終端應用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期,電池行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高質量人才需求已經提到企業發展的重要議題。“單單2020年一年時間,在工商註冊進入電池領域的企業數量,就有超過2500家,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中國電池工程師年會舉行期間,由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指導,北京綠色智匯能源技術研究院起草的《鋰離子電池人力資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也正式釋出。
《報告》分析,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主要面臨基礎崗位需求難以滿足的等問題。一方面是由於企業紛紛計劃產能擴張,現有的人才結構與人才需求結構相背離,導致基礎崗位人才較為稀缺;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鋰離子製造涉及材料、化學、智慧製造、工藝等多個跨領域專業,具有技術變革較快,企業生產資訊化、智慧化程度較高等特點,進一步導致崗位需求難以滿足。
要建立針對性的職業教育體系
黃建忠介紹,從2020年8月至今,由工信部頒發證書、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專委會開展的“電池製造工程師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專案”,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經培訓了1000多名合格的中高階電池製造工程師。在應對人才短缺上,職業教育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工業和資訊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人才評價處處長姚明介紹,上述評價專案,也是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加快建立適應新能源汽車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報告》針對企業崗位需求難以滿足等問題,提出了兩點建議。
首先,企業要積極參與職業標準修訂工作,與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逐步實現職業評定的互認,另一方面企業根據職業標準要求,有針對性地建立職業教育體系。
其次,在人才培訓方面,企業與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合作,結合第三方機構在技術、教學、研究等方面的優勢資源,透過多種方式聯合培養人才。
整車企業同樣扮演重要的角色,作為鋰電池的消耗“大戶”,新能源車與電池製造領域密不可分,黃建忠認為,新能源汽車與產業鏈企業,要進一步提升電池製造企業對低碳發展的認知,“要在實踐中主動延伸企業的社會責任,推進電池高質量發展。”
出品:南都智慧汽車產業生態研究課題組
南都記者 鍾鍵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