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鄰居,一個在左,一個在右。
在左的一家是高知家庭,男主是科技公司高管,女主是大學老師,30多歲拼教授。
他們有一個三歲多的女兒,長得軟軟萌萌的,性格卻異常的倔強。
家中婆婆退休後來幫忙帶娃。老太太近70歲,身體硬朗,思維敏捷,非常注重飲食健康,常在家裡自己動手做些吃食。無論外觀、口感都相當不錯。
右邊一家是去年年前搬來的,男主至今沒怎麼看到過,女主之前是一家學前機構的老師,如今在家待產。
他們有一個七歲多的兒子,說話嗓門兒特別大。尤其讀起英語來,那更是驚天動地。
他家的兩個老人,一個在工地幹活兒,一個在飯店幫忙,老人也常在小區裡撿些紙箱啥的,一家兩代五口擠在70多平方的房子裡。
因為我小女兒四歲的緣故,不知不覺喝左邊一家常走動。
交往之中,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分寸感。分寸感聽起來有點高階,其實就是一種無論怎樣來往,都會有一段距離在。
這段距離,摸不著看不見,它卻實實在在提醒你交往有度。
孩子之間可以串門、互吃東西,但基本是有來必往。尤其奶奶,只要發現她家小孫女在我家吃了東西,一定會送來她家的吃食,客氣分寸。
因為孩子常在一塊兒玩兒,熟絡起來了,我也常到她家。
從孩子的玩具和圖書來看,真屬於土豪級別。
無論是早教玩具還是過家家玩具,全部都是品牌的,那堆積如上的各類玩具,讓我不禁感嘆,有錢是真好。
右邊一家的孩子屬於放養的狀態。剛搬過來時,只要看見我家門開著,便一股腦兒衝進來,也不管你是正在吃飯,還是家裡有什麼人 ,來了就開始要我小女兒拿各種玩具出來玩。
一開始我是非常不適應這種狂放的風格,重點是還不熟,實話說,心裡也有反感,覺得孩子缺點家教。
他家大人呢,見面不鹹不淡,更重要的是也不怎麼管孩子。
她們一家平時喜歡敞著大門兒,說話又都非常大嗓門,整個暑假裡,幾乎每晚都是聊天到12點多,旁若無人。
從心裡,我對左邊鄰居有著好感。這好感裡,似乎摻雜著羨慕,以及對高知家庭的敬畏,甚至連他們那種分寸感,都會給我帶來自我反省。
我對右邊鄰居有著些許的反感。因為他們大聲喧譁,因為他們孩子不加約束,也因為內心裡對他們似乎有些貧窮的輕視。
人性啊,有時就是這麼醜陋。
可上週五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思考了很多。
週五5:40左右,在接孩子的路上,我突然接到了左邊鄰居的電話,說好像是我公公在敲他家的門。
我一聽就跟她交代,幫我看著點兒,不要讓他亂跑,我馬上就到了。
當我衝上我們樓層時,並沒有看到公公。
左邊鄰居聽到我回來,告訴我公公又去右邊鄰居家敲門,人家讓他進屋等我呢。
當我敲開右邊鄰居家的門,在沙發上坐著的公公一下子看到了熟悉的人,站起來就要走。
當時我的眼眶有些溼潤,思緒萬千。沒來得及對領公公進屋的鄰居多說感謝的話,就帶著公公回了家。
事實上,在這件事發生後,我一直有種感覺,具體是什麼很難清晰的描述。
我的兩個鄰居,一個高知精英階層,一個從方方面面透露著辛苦的普通家庭;一個有著極度的修養和分寸感。而另一個是那麼的不管不顧接地氣,他們是那樣的截然不同,曾經讓我經緯分明的區別對待。
可就在渾身散發著味道的公公面前,他們完全不同的做法,讓我心靈為之顫抖,讓我更加清楚看到了人性的不同。
我從來沒有覺得別人應當把並不熟識,而且滿身是味兒的公公請進家裡等我,因為這不合理,也過於道德綁架。但在同樣的情境中,左右兩家的做法是發乎內心,完全自然的。這裡沒有對錯,但卻有著人心的冷暖。
以我目前的認知,我沒有能力再進行深刻的評價。但這件事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多一些思考,也許在未來。我可以有一個透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