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多年,我注意到有兩大動力常常在引領美國的健身潮流:一是東西海岸(東邊是以紐約為核心,西邊則是以洛杉磯好萊塢為原點),二就是女性。剛剛收到的《Let's Get Physical: How Women Discovered Exercise and Reshaped the World》一書基本證實了我的觀察。
該書共有8章,以過去半個世紀的健身巾幗英雄為時間軸,逐個介紹她們每一個人和她們給健身業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其實早在100年前對1920年代,女性就已蹬上了健身腳踏車,踏上了跑步機,當然當時還就是擺擺樣子的。
有意思的是該書的作者認為女性健身“真正”的歷史是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的,而領軍人物竟然是我們體育測量界非常熟悉的邦妮·普魯登 (Bonnie Prudden),因為她就是開啟美國現代青少年體能測驗研究的共同作者,而且我在前兩天由體能分會所組織的第8屆體能高峰論壇的演講裡剛剛介紹過她!
她(用的Ruth P. Hirschland是她結婚後的名字)和Hans Kraus的這篇美國和歐洲青少年體適能對比的研究(發現美國的小孩遠遠落後於歐洲的小孩)震驚了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啟了美國的青少年體適能測驗先河。
Bonnie Prudden(1914年1月29日 – 2011年12月11日)也是個活到老、練到老的楷模。2008年我們寫上面這篇美國青少年體適能測驗50年文章時還專門採訪過她,當時她頭腦敏捷、聲音洪亮。
書中提到的另一位風雲人物是Lieselotte "Lotte" Berk(1913 年 1 月 13 日 - 2003 年 11 月 4 日)。Lotte是位德國出生的舞蹈家和教師,因為丈夫是個英國人,二戰開始,隨丈夫從1938年起就住在英國。1959年,她開發了自己的形體鍛鍊方法,利用芭蕾舞的動作和姿勢,注重“核心穩定”的建設,是最早“核心訓練”的代表。在上一個世紀,她的方法被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國的健身房和工作室廣泛應用。
下面這位巾幗英雄的故事更有趣。赫赫有名的波士頓馬拉松應該是全世界最負盛名的馬拉松。君不知,一直到1967年波士頓馬拉松還是個只允許男性參加的馬拉松。凱瑟琳·斯威策 (Kathrine Switzer) 在1967年成為第一位“非”正式參加並完成馬拉松比賽的女性,她有意沒用全名報名以掩蓋自己的性別。比賽中,當一名比賽官員意識到有一個女性在跑時,他開始追趕Switzer想把她拖下去。Switzer當時的男朋友後來的丈夫英雄救美把這位官員推到旁邊。衝過終點線後,她決心為女性做出持久的改變,並且她成功了。後來她又到瑞士的奧委會遊說讓女子馬拉松成為奧運會正式賽事!
50年後的2007年,Switzer又戴著“261”號碼簿跑了波士頓馬拉松。堅持跑馬半世紀,又是一個“生命在於運動”的鮮活展示!
到了 1980 年代,著名的影星、有氧之母簡·方達 (Jane Fonda)登上“舞臺”,把充滿青春活力的有氧跳操旋風帶給了全世界女性!
別忘了“有氧之母”!
下面這位把瑜伽介紹到全世界的“瑜伽之母”還和中國有緣!出生在俄國的尤金妮·彼得森(拉脫維亞語:Eiženija Pētersone,俄語:Евгения Васильевна Петерсон;1899 年 5 月 22 日 - 2002 年 4 月 25 日)是瑜伽運動的先驅老師。她二十多歲時去了印度,在那裡成為了電影明星,並獲得了藝名叫Indra Devi。她是第一位跟隨瑜伽大師 Krishnamacharya 學習的女性,與 B.K.S Iyengar 和 K. Pattabhi Jois 一起成為世界著名的瑜伽老師。她曾經在解放前來過中國,在宋美齡的家裡教授了中國的第一堂瑜伽課(這段歷史好像鮮為人知,值得研究)。後來她透過教授眾多好萊塢的名人學生幫助瑜伽在美國普及了起來。
最後這位在書中被提到的是位叫Jessamyn Stanley的黑人胖子女網紅。初中時,她愛上了體操和啦啦隊,也許因為胖,遭到校隊的拒絕,她也因此放棄了運動。上大學學的是傳媒,也開始練起了瑜伽,藉助Instagram (美國最早的“抖音”),她一舉成名。
作者之所以把這一位看上去並不美的網紅在書中特別加以介紹就是想強調一個多媒體時代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打破美人、商業巨頭或傑出運動員障礙的,探索運動如何成為個人解放的“二十一世紀的健身革命”已經到來!
建議對女性健身革命過去、現在和未來感興趣的讀讀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