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剛上幼兒園的那段時間,想必是讓很多媽媽終身難忘的抓狂時間:
- 去了三天幼兒園,嗓子直接哭啞了
- 早起一睜眼就說不要去幼兒園,各種連哄帶騙走出了家門,
- 好容易到了幼兒園門口,抱著媽媽脖子死活不撒手
孩子裡面哭,媽媽外面抹眼淚......
“我不想上學,”奇奇對媽媽說
我想和你留在家裡,跟我的朋友玩遊戲,玩我的玩具,看我的書,蕩我的鞦韆。
以讓我留在家裡嗎?拜託嘛。”
如何讓新入園的寶貝能更好緩解入園焦慮,輕鬆入園呢?
請點選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在經典繪本《魔法親親》中,作者奧黛麗·潘恩用小浣熊奇奇的視角,真實再現了一個初次離開家的小寶貝,進入幼兒園小集體社會環境中的擔憂和忐忑。同時,也從家長的角度給出了非常正向的引導建議。
繪本奇奇的媽媽是一位共情能力非常強的媽媽,當奇奇說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並沒有任何說教,而是用肢體語言,積極心理暗示,正向語言引導,讓奇奇終於願意勇敢樂觀面對幼兒園,並且在真是的體驗中得到了印證。
一、學會運動肢體動作,讓孩子充滿安全感
我是寶貝最愛的媽媽,我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因為我知道,只有站在孩子的視角,才能看到ta真正的需求。
當奇奇媽媽聽到奇奇第一次說“我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包容,浣熊媽媽抱著奇奇,眼睛看著他,用鼻尖碰碰他的耳朵。讓奇奇的情緒一下子得到了舒緩,安全感也迅速增加。不要小看這些細微的肢體動作,只有能蹲下來和孩子同一視角,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視角,感受到孩子的擔心和對未知的恐懼。
二、積極的心理暗示,在孩子心底埋下樂觀自信的種子
我們發現,當孩子說“我不要”或者哭的時候,家長下意識的第一反應就是阻止,“別哭了”這句話,不光是阻止了孩子的行為,更是阻止了幼兒釋放情緒的通道,孩子也沒有習得面對問題應當有的態度。
當奇奇和媽媽說,自己不想去幼兒園,就想在家裡和媽媽玩,玩家裡的玩具時,媽媽並沒有馬上反駁,而是在平等的安全的氛圍下,溫和堅定地告訴奇奇:“你會交到新朋友,玩新的玩具。
在心理學上,當一個人被貼上一種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就是所謂的“標籤效應”,也為“暗示效應”。
積極的心理暗示會為孩子在心底埋下一顆樂觀自信的種子,確保他朝著一個好的方向成長。
《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曾說童年時期,小學老師——巴學園的小林校長,每天都要意味深長的對他說幾遍“你真是個好孩子”。
因為小林校長的這句話,黑柳徹子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好孩子,信賴校長,於是懷著這份自信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好了。
三、正向語言引導:有時候,我們都必須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當孩子早上抱著媽媽哭喊著不讓媽媽走的時候,很少有媽媽真的能夠積極平和地對面,感同身受著孩子的難過,因為其實我們大人內在比孩子還焦慮,還擔心,只是我們不願意自我覺察承認而起。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從孩子的行為可以觀察出家長的內在情緒,孩子表現得越是哭鬧,越沒有安全感,其實是家長內心越焦慮越擔心。
奇奇習慣了家裡熟悉的環境,當然不願意去面對和挑戰未知,媽媽在第一步用肢體語言給了奇奇安全感後,又給了奇奇很多積極的暗示,然後溫和堅定的告訴奇奇:
”有時候,我們都必須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就算那些事剛開始看起來很陌生,又令人害怕。可是隻要你去上學,就會愛上學校。”
奇奇媽媽告訴了奇奇一個很棒的秘密——魔法親親,一個可以讓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和在家裡一樣溫暖又舒服。讓我們一起和孩子親子共讀《魔法親親》,帶著神秘的魔法,深深的信任和暖暖的愛,和孩子一起面對Ta們的第一次獨立社會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