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拳練千遍,其義自見”的關鍵,在於方法的正確性
在八極拳的訓練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練習要得法”,但對於“得法”的理解,很多人還是比較模糊,不清楚到底指的是什麼。其實,得法就是要有一個正確的練習方法,這個方法自古有之,是經過長期的實踐檢驗,早就被證實了的方法。關鍵是我們在傳承過程當中,是否很好的繼承了這種方法,是否全面、系統的掌握了這種方法。
“得法”內容很多、很細,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舉。對於八極拳來講,“慢練不使勁”是很重的方法,至於怎麼慢練,怎麼不使勁,都會有細緻的要求。由於在教學當中,大家對於“量”的認識普遍不足,因此,我們著重討論關於量的問題。拳諺講“拳練千遍,其義自見”,在強調“拳練千遍”刻苦用功的同時,還要講究正確的方法,才能夠保證“其義自見”。老一輩常講:“懷抱嬰兒至少練兩萬下,才會有會感覺,撐錘、迎面掌要沒遍數的練”,雖然有些人很刻苦練功,但功夫卻沒有相應的突飛猛進,為什麼?因為還有一個是否得法的問題,至少對於量,我們要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去理解。
練習的數量比較好理解,但確實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尤其對於競爭激烈的現代職場人來講,基本沒有富裕時間去練習。關於數量,一是指連續的數量,如單式一趟做多少個,一次做幾趟;二是指總量,一段時間內的訓練總量,如懷抱嬰兒一式,每趟做100個,一天做兩趟,三個月的總量約2萬下。對於時間的問題,首先需要自我克服困難,儘量早起晚睡,保證一個基本的訓練量;其次要很好的利用碎片時間,即一些閒暇的空檔時間去練習;最後要學會不要把練功和生活、工作強行分隔開,而是把練拳融入到生活當中,要“拳不離手”的時刻練習。
在練習數量有基礎保證的同時,更要保證練習的質量,因為質量才是技術的根本保證,如果動作不能符合要領,那就是在不斷地重複錯誤,量越大反而越麻煩。正確的練習方法是不斷地更正錯誤,是一個糾錯改錯的過程,使自己越來越接近正確的動作要領要求,再加上一定的數量保證,假以時日,功夫必會見長。對於質量,我們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一是要時刻注意每個動作是否符合基本動作要領,即“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頂頂拔腰、氣沉丹田”,目的是基本要領能上身;二是要把動作做到位、做完整,不能為了完成一定數量而犧牲質量,保證做一個是一個;三是要注意動作的整體意識,追求整勁、合勁的感覺;四是要順其自然,保證動作的節奏,不要過於強求某種效果。以上只是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具體還有很多細節的要求,不再贅述。
當我們按著正確的方法去練習,就會常常有收穫,不斷有突破,久之,就會有一種內生的動力,去追求“藝無止境”的感受。如果練習不得法,也會練出一定的功夫,但會有天花板,根本突破不了,久之,會失去恆心,長期維持在一定水平上面。況且,如果練習不得法,也無法很好地傳承下去,因為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也很難會讓徒弟們也“得法”,漸漸地就面臨失傳的局面。我們傳承的武藝,也叫功夫,包括技術+功力,技術就是“法”的核心,是總結出來的藝,也叫規律,適合所有人,完全可以傳承,但功力因人而異,有極強的個體因素,未必適合所有人,換句話講,可以把正確練習功力的方法傳下去,但無法把自己身上的功力傳給徒弟們。
即使功力練習,也有是否得法的問題,這個法就是指輔助功法的練習方法。比如同是練習鐵砂掌,不得法的練習就是瞎使勁,練的滿手老繭、又腫又大,到處劈磚砍石,貌似攻擊力很強,其實未必,老話講叫練“露相”了;得法的練習表面很難看出有何不同,既不腫大,也沒老繭,反而會面板光滑、柔軟,但懂行的人能看出差別來,進攻時一掌使人斃命也屬正常。還有刁球功法,也未必球越重就是功夫約大,如果方法不對,甚至練錯了,出來的勁也不是功夫勁,和球沒那麼重、但練習得法出來的勁相比,也無法同日而語。
在器械練習中,同樣有是否得法的問題,比如厾大槍,在練習中我們觀察到,動作不到位的100槍,與動作到位的50槍相比,前者明顯不如後者。動作到位,做完整了,慢慢才會感受到厾槍和督槍的細微差別,絲毫之差,就決定了藝的高下。因此,我們強調,練習要得法,才能明白老一輩講的“拳練千遍,其義自見”所蘊含的道理,才會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藝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