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年人是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大眾普遍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年紀大了胖點好,因為胖點代表著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都很好,吃嘛嘛香,生點病也能扛得住;另一種則認為年齡大了瘦點好,因為瘦一點關節負擔小,身子骨更硬朗,而且不容易患三高等疾病。
這兩者似乎都很有道理,那麼到底哪一個才正確呢?
對於年輕人而言:結論很明確,超重以及肥胖都不利於身體健康,尤其是腹型肥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蘋果型身材,腹型肥胖的人,脂肪不僅會囤積於皮下,而且會囤積於肝臟、胰腺、腸胃等器官,腹型肥胖與多種心血管以及代謝疾病相關,比如糖尿病,超過80%的二型糖尿病與肥胖有關,除此之外肥胖大大增加心臟病、高血壓、關節病、痛風、脂肪肝、各類癌症的發病率。
這個世界似乎對胖子不公平,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太瘦也不利於健康,當BMI指數低於18.5後,死亡率也會上升,因此盲目追求“苗條”身材,也不可取,減肥需謹慎。
對於老人而言:適度超重反而有利於健康,前文說了人們在成年期,標準體重狀態對健康更有益,尤其是在預防代謝疾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有優勢。
但是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而言,適度超重的優勢更明顯,“老來瘦”患各類疾病的機率反而相對增加,死亡風險也更高。
歐洲的相關科學家們,對不同體重的各年齡段人群做過相關調查,他們將收集到的結果繪製成圖,結果得出了一個U型死亡曲線,從這個曲線中我們可以看出,60歲以上的老年人, BMI處於稍微超重的範圍(25~27),死亡率最低,死亡率甚至要比標準體重的人群還要低6%。
BMI標準值:
BMI <18.4:消瘦
BMI 18.4~24.9:標準體重
BMI 25~29.9:超重
BMI >30:肥胖
BMI=身高(米)÷體重(千克)的平方
老年人過度追求“老來瘦”得不償失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有超過1/3的老年人存在營養不良風險,在65~69歲的群體中,營養不良率達到了8.91%。
很多老年人在飲食上只吃素食不吃肉,認為這樣才是“清淡飲食”,實際上這是在理解上出現了較大偏差,醫生推薦老年人的清淡飲食指的是“低鹽、低脂、低糖飲食”,並沒有限制肉類的攝入,肉類、蛋類、奶類對老年人的健康非常重要,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豐富的鐵和維生素B12,如果老年人攝入不足,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力低下。
過度追求老來瘦還有可能誘發“肌少症”,導致骨骼肌流失強度以及功能下降,從而誘發身體乏力、行動不便甚至是骨質疏鬆、骨折、骨關節炎。
結語:營養攝入充足,對老年人的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優質蛋白的攝入,奶製品、蛋類、海鮮、禽肉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建議每天吃個1~2兩的肉類。
適當運動,除了有氧運動外,老年人應該適當增力量訓練,力量訓練能夠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