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執行的通路,內聯五臟六腑,外絡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網路全身,通達表裡,使內外表裡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中藥方中的藥引(俗稱藥引子)甚為重要,是中藥特殊服法的一大特色。有的用作主輔藥;有的為佐使藥,將諸藥引向一定的經絡臟腑,進行針對性治療。
引藥達所 “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引藥達所是藥引的基本作用。藥引猶如 “導航儀”,將諸藥引向機體的某一部位或特定臟腑進行針對性治療。如五積丹治療心腹痞滿時以淡鹽湯送服,即取其鹹專入腎經,而使諸藥協同發揮療效;治療腎陰虧的六味地黃丸,常以淡鹽水作為藥引送服,因為鹹味入腎可以引導藥物發揮治療作用;仙方活命飲加酒煎服,取酒性善走,既可散瘀,又能攜諸藥以達病所;失笑散用醋調服,引藥入肝經等。
增強療效 酒為引者,取其活血引經; 姜為引者,取其發表注凝; 大棗為引者,取其補血健脾; 蔥白為引者,取其發散祛邪。 如治療風寒感冒的辛溫解表方中,常以生薑或蔥白為藥引,因其可增強發汗解表作用;補氣利水的黃芪,加健脾利水的茯苓為引,可提高利水功效;以鮮蘆根 60~90g 為引,加入銀翹散中治療小兒外感發熱、口渴,不僅其退熱時間可明顯縮短,且無耗氣傷津之弊;產後淤血多、乳汁少等,常會用到生化顆粒或生化丸,用紅糖送服,以增強補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制約毒性 藥引可減低和消除毒性。如烏頭湯以蜜煎烏頭,既解除了毒性,又儲存其有效作用;有些生藥有毒,加入藥引可減低毒性,如川烏、草烏、甘遂有毒性,必須用藥引;生薑能降低生南星、生半夏的毒性等。而有的藥與藥引同類,利用藥引的吸附作用,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滲進藥引中,單服 “藥引”治療某些特殊疾病。如番木鱉炭與雞蛋同煮治療丹毒,吃藥引雞蛋,不服藥汁,既避免番木鱉過量中毒,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調和藥性 有些藥物作用猛烈,加入藥引可緩和藥性。如逐水劑十棗湯中,芫花、甘遂、牽牛子等瀉下作用峻烈,極易傷人正氣,以大棗 10 枚為引,既可扶正補脾,益氣護胃,又可緩和峻藥之毒,減少服藥後反應,使瀉下而不傷正;清熱解毒的白虎湯,苦寒敗胃,常用粳米或大棗為引,以護胃扶正;涼膈散用蜂蜜既可緩和峻下,又能存胃津、潤燥結,收“以下為清”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