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春天打虎。”自進入冬季後,天氣乾燥、溼度較低,很多人都注重“補”。此時養生進補要注意什麼呢?揚州市中醫院肺病科副主任陳永昶指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出發,進入冬季後雖然是進補養生調養的大好時機,但是不可盲目。
飲食:不可補之太偏
“冬季雖是進補的大好時節,但也要適度,不可補之太偏,應辨證施補。”陳永昶介紹,蘿蔔、白菜、豬肉、牛肉、各種魚類、禽蛋等是常見的補品;紅棗、荔枝、桂圓、核桃、枸杞等藥食兩用的食材可酌情選食;當歸、生薑、羊肉湯以及一些適合的膏方,亦可酌情選用。
陳永昶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不可盲目進補,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起居:常開門窗通風換氣
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溼度低。這時要避免風邪、寒邪侵入,適當增減衣服,注意頭、足、頸肩、腰、各關節、腹部保暖,勿暴暖大汗,宜保暖貼身,使氣血流暢,保護陽氣,避免疾病發生。
陳永昶提醒,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宜早睡晚起,收斂神氣,出門要防風寒,不能過度取暖,老年人要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雖然天氣寒冷,但最好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清潔空氣,健腦提神,增強抗寒能力。”
運動:適當有氧鍛鍊
冬季體育鍛煉時,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量。專家認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氣病”,這部分人更不能“貓冬”。因此,最好每天進行30-45分鐘的有氧鍛鍊,如散步、騎車、跳舞等,可極大增強人體抵禦感冒的能力。
防病:謹防意外傷害
前幾天,一位老人在家洗澡時,不慎摔傷。專家提醒,這個時節尤其要注意預防跌倒、心臟病等疾病的發生,做到“五防”。
一防跌倒:一旦滑倒,55歲以下的人要重點保護頭部和頸部,儘可能透過手的緩衝,減小損傷。摔倒後,不要急於起身,先檢查哪個部位摔傷了。如果腰疼,千萬不要亂動,應儘快呼救。
二防心臟病:冬季是冠心病高發期。低溫增加了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專家建議,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在入冬前最好做個全面體檢,必要時調整用藥。外出應帶上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急救藥。
三防呼吸道疾病:身體在保證不冷的前提下,不宜捂得過嚴。抵抗力較差的人,最好儘早接種流感疫苗。
四防中風:在冷空氣刺激下,血液迴圈會加快,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增加中風風險。此時除了要及時添衣服,還要留神有沒有突然眩暈或頭痛加劇,視物不清或失明,噁心、欲吐等症狀。如果有,就要儘快就醫。
五防燙傷:電暖氣、電熱毯、熱水袋,是常用的取暖工具。老人或嬰兒對溫度不敏感,容易燙傷,使用時要格外注意。如電暖氣不能對著人烤;使用電熱毯,一般是睡前通電加熱,睡時關掉;使用熱水袋時,外面最好包塊毛巾。
竅門:這些穴位按摩可以試試
冬季養生保健按摩穴位很重要。陳永昶也為市民、讀者推薦了兩個穴位,大家可以試一試。
位置: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益氣壯陽,大椎穴有解表通陽,補虛寧神,清熱解表的作用。
按摩方法:先左手後右手,4指併攏放於頸項部,反覆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後局部發熱,則效果最佳。
位置:天宗穴位於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貼在右肩膀二分之一處,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功效:舒筋活絡, 理氣消腫。
按摩方法:用雙手,由頸下過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臥,可以請他人用雙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處有脹、酸,痛感,先左後右,每次各按揉穴位1-3分鐘,也可以雙側穴位同時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董娟 丁雲
來源:揚州日報-揚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