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寫過一篇關於不能隨便做艾灸的文章,其實不是說艾灸不好,只是想告訴一些人,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做艾灸。而且,要根據自身的體質和變化,隨時調整方案,不要總是聽信忽悠,“一條道走到黑”!
很多女性患者,都有惡寒怕冷、手腳冰涼、腰痛乏力的症狀。每每這個時候,她們的身邊都會有很多“明白人”跳出來說,這是陽虛,得補氣溫陽,要吃熱性的食物、要做艾灸、要做火療、要做燻蒸、要做汗蒸……似乎在那一刻,隨便一個人都能搖身一變,成為“中醫大師”!
可惜的是,真正有用的不多!反而有很多朋友吃補藥吃得上火、做汗蒸做得虛脫、做艾灸做得咽乾口燥、口舌生瘡……這也就罷了,關鍵是怕冷依舊在、冰涼還未改、太陽還得曬、腰疼乏力照樣來!
所以也難怪,有的女性朋友由衷地感慨——做女人,真難!
前段時間,微信上接診了一位女性患者,是一位40來歲的醫院同行:全身怕冷明顯,自覺膝蓋以下冰涼,頭昏沉,沒精神,健忘,腰疼乏力,稍微彎腰一會就直不起來,大便不成形,小便頻……
就問你,看這些症狀,是不是陽虛?該不該補呢?
有人會說:這肯定是陽虛啊,必須得補陽氣了!
可老韓覺得不放心,又仔細問了問,除了以上的症狀,患者還有口乾的情況,舌苔白厚膩而微黃。
鑑於此,老韓感覺這應該是個溼熱證,而非陽虛證。所以,我用了清利溼熱的三仁湯加大黃、黃芩、柴胡等藥。結果,患者服藥以後,開始拉肚子,但手腳卻變熱了。後來,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加減減,患者不再拉肚子,怕冷等不適症狀逐漸改善,舌苔也開始變薄。
為什麼沒用一味補陽氣的藥物,患者卻手足回暖了呢?其實,患者本就不是真正的虛寒證,而是“真熱假寒”證。之所以怕冷,是因為體內熱邪深藏於內,加之溼邪瀰漫,陽氣鬱於內,不能透達於外,所以體表怕冷明顯。而由於溼邪矇蔽三焦氣分,氣機不暢,所以頭部昏沉、腰痠疼乏力。
當我們用藥將溼邪化掉、熱邪清掉,氣機暢通,陽氣得舒,所以不用溫陽藥物,怕冷的症狀也會改善了!
如果這時候繼續補陽、繼續艾灸、繼續燻蒸火療架在火上烤的話,只能內熱+外熱,熱上加熱,傷陰更甚,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外焦裡嫩”了!
記得湖南名醫熊繼柏教授曾經講過一個病例:
患者女,54歲,惡寒畏冷10餘年,七月份仍穿著軍大衣和羽絨棉衣,自己感覺骨頭裡都是冷的,同時還伴有明顯的自汗。按照常規的判斷,這肯定是一個虛寒證,應該補陽氣啊!可熊教授摸患者的脈,沉取是有力的,說明患者內裡並不虛,舌苔是白膩的,說明體內有溼邪。同時,熊教授還發現了一個關鍵的症狀——患者這麼怕冷,卻想要喝冰水!據此,熊教授認為,患者絕不是陽虛,而是溼邪矇蔽陽氣。於是,用了清溼熱的三石湯和止汗的玉屏風散,加加減減之下,這個怪病就逐漸好了!
神奇嗎?看上去很神奇!
可在中醫人眼裡,這並不複雜,因為其中的醫理很容易理解!
難的,是我們能不能想得到!難的,是我們能不能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不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
臨床上,有一些年輕的女性患者,經常怕冷、手腳冰涼、乏力、腰疼,可是仔細詢問和診察,她們又有口乾口苦、咽乾舌紅、舌苔厚膩、脈象有力等表現。這時,如果僅僅根據怕冷、乏力、腰膝痠疼,就判斷屬於脾腎陽虛,給予溫陽益氣法治療的話,結果往往就是惡寒、乏力症狀多沒有改善,甚至還會加重,而口乾口苦、咽乾舌紅等“上火”表現也會更加明顯。
這就說明,患者的怕冷、手足冰涼、乏力等貌似虛寒的症狀,是個假象,是“真熱假寒”證帶給人們的迷惑,治療上不僅不能溫陽益氣,而應該和解少陽、清解陽明之熱,配合理氣祛溼、疏通散結之品,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