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的酒,歷史還真悠久。
2005年時的通州趙登禹大街,曾在這裡發現古驛站和燒鍋酒庫。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還記得這副著名的對聯嗎?相傳是劉墉為乾隆皇帝來通州打酒時留下的。據團結出版社出版的《通州民俗》考證,通州的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金代,享譽金中都的“金瀾酒”“醉流霞”“竹葉青”等名酒都來自通州燒鍋。到了明清兩代,通州的酒業形成了很大規模,曾為皇宮釀製宮廷御酒,釀酒歷史迄今已經超過八百年了。
酒是糧食精,沒有糧食無從談酒。都說北京是由大運河飄過來的,當北京城建成之後,漕運的主要物資就是糧食。為了方便儲存,通州有了專事買賣的“糧食市”衚衕,糧食多了,酒文化也隨之而來。通州自古就燒鍋林立,燒鍋是釀酒作坊的別稱,1942年金士堅著《通縣誌要》介紹:“工商,燒鍋業十八家,年造高粱酒二百餘萬斤。”由此可見通州釀酒之盛。
通州不少地名與釀酒有關。先看通州城內,大燒酒胡同、小燒酒胡同已被高樓大廈淹沒。而清光緒年間所建“同泉湧燒鍋”到1953年依然存在,1960年才合併到通縣制酒廠。主要用於釀酒的“老冰窖”,就在現在西上園小區的位置。通州張家灣還有一個燒酒巷村,曾是通州燒酒較集中的地方,從村名可見一斑。
據記載,大燒酒胡同位於通州老城西北,因釀造燒酒而得名。據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載:明永樂年間在此建軍倉,以供軍用,名大運中倉,內儲大米和五穀雜糧,倉內難免出現將腐之糧,遂有酒作坊主在中倉之西置備燒鍋建作坊釀造燒酒,購買中倉將腐欲棄之糧為原料,製造“二鍋頭”“醉流霞”等白酒。守倉官員可上報虧損而得外快,酒坊主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雙方自然是一拍即合。酒商及商販聚居酒作坊附近,形成街巷,得名“燒酒胡同”。清乾隆年間,在“西門東邊大衚衕”內新建釀酒作坊,酒坊後建且小,人們嫌棄該衚衕名長而改稱“小燒酒胡同”,燒酒胡同則更名為“大燒酒胡同”。
北京人愛喝通州酒。《北京三百六十行》記載:北京所飲之燒酒來源,分南、東兩路:南路乃容城、白溝河一帶所產;東路則通州一帶所產。張家灣、馬駒橋、西集、永樂店、牛堡屯、大杜社等古鎮和地區都有造酒的歷史記載。
明清的通州酒地位很高。1986年北京糖業菸酒公司出版的《北京酒》記載:明清兩代都在北京設有御酒作坊,專為宮廷釀酒,品種繁多,有“珍珠紅”“竹葉青”等,同時提到了北京民間釀酒中的“通州竹葉青”“張家灣之灣酒”“馬駒橋之燒鍋的燒酒”。
到了近代,《北平風俗類徵·飲食》第228頁記載:“京兆人之飲料:酒,通縣竹葉青。”1943年張江裁著《中國史績風土叢書·燕市商標孴錄》中有“三字牌幌:竹葉青”的記載,充分證明當時通州的竹葉青風靡一時。
上世紀70年代,通縣制酒廠出品的通州老窖曾榮獲市優質獎。據說當年茅臺在北京賣幾元錢一瓶的時候,通州老窖也能賣到三四元錢,其它的北京白酒都比通州老窖低個兩三毛錢。
1979年至1980年北京釀酒總廠出的《北京釀酒》記載了通州老窖、向陽牌二鍋頭、潞泉酒、永樂醇釀、永樂白酒等白酒品牌。1986年版《北京酒》一書也介紹了通縣制酒廠生產的通州老窖、通州佳釀、雙曲、府釀酒、健胃補酒、向陽牌(後改為通州牌)二鍋頭酒及永樂店釀酒廠所生產的醇釀麴酒、特製醇酒、陳年醇釀、京樂牌二鍋頭等。
除了本土酒廠,北京同仁堂藥酒廠就坐落於通州梨園果園環島東北側,著名的同仁堂虎骨酒、國公酒、青春補酒等藥酒均是在通州生產的。
源遠流長的釀酒歷史,孕育了深厚的酒文化底蘊,全國老酒收藏交流的“大腕”,不少都是土生土長的通州人。宋莊古玩城,位於通州宋莊藝術區,是目前京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古玩城,也是北方最大的老酒集散地。這裡店鋪林立,近百家攤位都珍藏好酒,像當年風靡北京的二鍋頭原漿、各種特供茅臺,從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跨度40年的名酒這裡幾乎都有,可以說是老酒博物館了。
這裡的藏酒名家不少,朱春光,綽號“杯莫停”,通州北苑人士,國家級品酒師,中國收藏家協會老酒鑑定專家;魏建波,通州梨園人,收藏研究老酒多年,藏酒涵蓋了全國5次評酒會評出的中國名酒和中國優質酒,他收藏的北京酒更是囊括民國至上世紀90年代北京各區縣生產的白酒、啤酒、黃酒、果酒、藥酒以及滋補酒等多個品種,藏酒種類近千種之多。
“北京酒蟲”陳學增是原通州制酒廠副廠長,出身於三代釀酒世家,祖父陳寶琛曾在天津河西務燒鍋當掌櫃,同時兼職同慶泉燒鍋理事,曾任永樂店燒鍋掌櫃。他的五爺陳寶珩曾任安平燒鍋掌櫃,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昌平酒廠和通縣酒廠廠長。
陳學增成功復原了古老的運河漕運燒鍋釀酒工藝,目前已透過2021年通州區級非遺專案公示。這種老窖古法釀酒工藝失傳已久,陳學增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終於復原了工藝流程,包括潤料、蒸料、加曲、攤晾、入缸發酵、蒸餾出酒、入缸陳儲等一系列過程,其中老五甑工藝及制曲、分缸、甩糟等特色工藝,也被完整地呈現出來。
說了這麼多,你是否覺得通州歷史真的有點兒“酒”,那就快來副中心看看吧。
(原標題:通州歷史有點兒“酒”)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王陸昕
流程編輯:L006
版權宣告:文字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