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玩的遊戲,將來可能會是打在自己人身上的子彈嗎,特別是現在一些國外的射擊遊戲,策略類遊戲,先彆著急反駁,看完以後再說。
拿射擊類遊戲舉例,比如說我們玩這類遊戲的時候躲在石頭後邊,房子後邊,又或者是窗戶後邊、會用什麼方式射擊。在這些地方我們想要移動的時候又會通過幾種方式移動?是趴著伏地?還是加速奔跑,又或者是半蹲式的移動?
在一些常規地形或者是特殊地形的地方,我們又會躲在哪裡?喜歡用哪些物體當掩體?
策略類遊戲,我們慣用的策略,是伏擊,還是衝鋒?是喜歡戰術穿插還是喜歡火力覆蓋?編隊一般是三人小隊還是五人小隊?
這些遊戲行為都蘊含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動佈局。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外國遊戲公司透過遊戲資料分析我們每個人的行為習慣,最終匯聚成一套完整的大資料,將這些大資料整合到人工智慧武器用在戰爭中呢?
我們躲在掩體後邊,人工智慧武器可以直接預瞄好我們射擊、移動路線的位置,只要我們有所行動,必將遭受來自多方位的武器打擊!
有人會說這樣打到一個人需要7-8發子彈,玩遊戲時一般都是爆頭,一發子彈就夠了。你這7-8發子彈明顯有點不太划算吧?
其實這個成本已經相當的低了,二戰的時候,平均要四千多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敵人,這樣一來直接減少了500多倍的成本。是不是已經很划算了呢?
我們玩的策略類遊戲更會為敵人提供戰術支援,敵人開啟作戰地圖的時候,大資料透過計算,快速標註出我們可能隱藏的地區,直接火力覆蓋。我們還有多少的生存機率呢?
不止這些,還有一些沙盒類遊戲,明顯就是套取我們玩家的創造力。他們將這些創造力轉變成科研成果,甚至是武器,最終再指向我們,我們是不是就成為了他們的幫兇呢?我說的這些都是猜想,但也不一定不會成為現實,希望一些遊戲營銷號別總想著賺錢,在推薦之前,先好好想一想,別什麼遊戲都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