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肌肉緊張發力的改進---------外三合
現在流行的內家拳對於外三合的理解是:手足膝肘肩胯的動作要整齊劃一。
這是錯誤的!
正是由於對內家拳的外三合這個最基礎最根本的概念的謬傳,才導致了內家拳淪為現在的花架子!
走路、走正步、跑步、跳舞、體操、搬東西、做飯、打字寫字、操作機械、幹活、扛麻袋、掄大錘等人體所能夠作出的任何動作,都很容易達到手足膝肘肩胯外形動作整齊劃一的程度,但那不是武學的功夫。一個跳街舞的即便將一個手腳同時向前的與打拳一樣的動作跳二十年,也不會形成功夫,依然是街舞而已!
同樣,打形意拳的五行拳的人,如果僅僅以外形動作整齊劃一來打拳,而不進行內家拳內外合一的能量蓄髮,打不出外三合,那麼就是打一輩子五行拳,也不會練出功夫的。
即便在外形動作的整齊劃一中加入蹬腳、扭胯、扣肩等以肌肉的緊張收縮的方式進行的發力動作,那麼充其量練出來的還是肌肉緊張發力的功夫,依然存在著肌肉緊張發力的弊端。蹬腳、扭胯、扣肩這三個主要動作還是由排列方向不同的肌肉以各自為戰的方式完成的,身體各個部位在同一時間還是在向不同方向進行能量蓄髮,所以達不到內家拳所追求的極致的能量蓄髮的目的。所以僅僅以外形動作整齊劃一加上蹬腳、扭胯、扣肩來打五行拳的人,其練出來的勁力是無法超過弓馬步衝拳及格鬥術的直拳擺拳勾拳的勁力的。
拳,絕不是由外形動作決定的,而是由身體的能量蓄髮決定的。能夠打出多大的打擊力量,是由身體能夠蓄髮出多大的能量決定的。而外形動作的整齊劃一是與能夠蓄髮出多大的能量和力量無關的。
對於內家拳的任何理解,都要從能量蓄髮的科學角度出發。
外三合的要求是:手足膝肘肩胯這六個部位要以統一的方式進行能量蓄髮,以使得身體各部位能夠在同一時間只向同一個方向蓄髮出極致的能量和力量!
如果手足膝肘肩胯六個部位能夠以統一的方式進行能量蓄髮了,則外形動作自然整齊劃一---------即外形動作的整齊劃一只是功夫的結果的外形表象,而不是能量蓄髮本身。我們在練內家功夫時,決不能把結果當做過程來習練,那就本末倒置了。切記,手足膝肘肩胯的整齊劃一只是功夫結果,而不是習練過程!
形意拳的創始人李洛能先生在形意拳論中說:練時身體動轉必須順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發必須整齊,不可散亂。
大家看到這句話時,可能只看懂了“整齊”這二個字,而對於其他的“身體動轉”、“順逆”、“起發”等詞語就不解其意了。
手足膝肘肩胯這六個人體的大關節部位能夠形成身體的所有外形動作,所以,約束住了手足膝肘肩胯這六個部位的動作,就能夠使周身整體這塊“巨大的肌肉”能夠以統一的方式進行能量蓄髮,從而拋棄每塊肌肉緊張收縮的各自為戰的能量蓄髮。由於手足膝肘肩胯這六個部位是身體的大關節,約束這六大關節就是約束了人體骨架結構,故外三合為易骨。
那麼在外三合的要求下,周身整體應該以何種方式進行統一的能量蓄髮呢?
外三合要求周身整體在同一時間只能向同一個方向進行能量蓄髮,這個方向就是上和下。既外三合要求周身整體在同一時間只能生成下行或者上行能量的蓄髮。
只有一種動作模式符合外三合的要求,那就是周身摺疊擰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擰螺絲時螺絲的上下執行方式。
摺疊擰裹是拳論中的詞語,用科學的語言來說,就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既周身整體在豎向的壓縮與橫向的旋轉---------換句話說,就是將周身整體擰螺絲。我們擰螺絲時,就是在讓螺絲進行壓縮旋轉,當螺絲向一個方向壓縮旋轉時,螺絲就會向下擰進;當螺絲反向壓縮旋轉時,就會擰出。
當我們把擰螺絲這個動作模式運用到拳中,就是讓周身整體各個部位沿著身體從頭頂到腳底這個中軸進行豎向的壓縮與橫向的旋轉(外形動作的表象就是周身摺疊擰裹),當週身整體向一個方向進行壓縮旋轉時,周身從頭頂開始生成腳蹬地的下行能量;當週身整體反向壓縮旋轉時,就發出地面給予身體的上行能量而形成打擊力量--------這就實現了讓身體各個部位在同一時間只向同一個方向進行極致的能量蓄髮的目標。
這種從頭頂開始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再將地面給予身體的上行反作用力打出的過程,是一個從上到下,再從下到上的能量執行過程,這就是內家拳的天地交合、扭轉乾坤(當然也包括內裡的心腎交合,這是後話)。天地交合、扭轉乾坤,就是說上面的要下來,下面的要上去。將身體擰螺絲就是這樣,內裡的心腎交合也是這樣。
在蓄力階段周身整體從頭到腳共同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發力階段從腳到頭共同發出上行能量。這樣形成的在體內上下執行的能量就是“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髮(一氣之起落這句話中包含了丹道之術中心肝脾肺腎生成的氣的能量,此處先不提)。由周身整體共同形成的下行上行能量的蓄髮過程就是李洛能先生說的“順逆”,即周身整體同一時間只向同一個方向進行能量蓄髮。
肌肉緊張發力時,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是同時向不同方向進行能量蓄髮的,比如說打一個直拳時,腿腳是向下進行能量蓄髮的,上半身是橫向進行扭轉的能量蓄髮的,胳膊拳頭是向前發力打出的。這種動作模式就是李洛能先生說的“悖逆”。
所以,外三合就改變了人體肌肉緊張發力的能量蓄髮的模式。
你如果看不出外三合的這個玄機,你就永遠不會理解內家拳而練不出內家功夫。
思考問題能力強的人隨之會問:如果讓身體同時只能向同一個方向進行能量蓄髮,那麼在實戰時,周身生成下行能量時不就會捱打嗎,難道對手會給我們留出進行下行能量蓄髮的時間?
答案是,當將形意拳和太極拳習練到化勁階段時,斂氣入骨,就會蓄髮合一,身體同時蓄髮和執行上下兩個能量,生成對拉拔長。大家看到過一張弓嗎?弓本身雖然是靜止不動的,但是弓身在時刻被弓弦兩奪對拉而形成對拉拔長,即在靜止的狀態下蘊含著能量蓄髮。這個狀態就是李洛能形意拳論中所說的:不思而得,不顯而彰,無形中而生;就是陳長興先生在太極拳十大要論中所說的:不暇思索,不煩擬議,不期然而然。
練到了這個周身對拉拔長的狀態,身體就時刻處於能量蓄髮之中,就會蓄髮合一,無蓄無發,隨心所欲----------但這也是後話,在此先不提。
外三合要求身體進行豎向的向下壓縮與橫向的左右旋轉,身體的壓縮旋轉就是將身體像擰螺絲一樣擰入地下,從而讓周身整體從頭部開始逐節向下壓縮以生成下行腳蹬地的極致能量,以獲得地面給予的極致的上行能量,當身體獲得地面給予的上行能量後,再反向壓縮旋轉以發出上行能量而形成巨大的打擊力量。
大家看看,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摺疊擰裹這個能量蓄髮的動作,是不是就產生了改進肌肉緊張發力的各自為戰、能量蓄髮方向不同這些弊端的效果!
拋棄每塊肌肉的緊張收縮的能量蓄髮,而是讓周身整體以壓縮旋轉、摺疊擰裹的方式進行統一的能量蓄髮,就在體內形成了一個像擰螺絲一樣的下行腳蹬地的能量,從而使身體獲得地面給予的上行反作用力,這樣就在體內形成了一個上下執行的能量。
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就是內家拳論中描述的周身整體的摺疊、擰裹、屈伸、束展。
摺疊、擰裹是在身體各個部位生成的,由身體各個部位生成的摺疊、擰裹,就能夠生成周身整體的屈伸、束展的能量蓄髮。當週身在一條腿上生成摺疊、擰裹時,就蓄積出了能量;當週身再反向摺疊擰裹時,身體就能夠像彈簧、弓箭發出能量而形成巨大的打擊力量。
身體各部位向不同方向的摺疊擰裹就形成了內家拳的屈伸、束展。向一個方向的摺疊擰裹就把身體屈起來束起來,再反向摺疊擰裹將身體伸開展開。
這個簡單的周身整體摺疊、擰裹、屈伸、束展的能量蓄髮,就改變了肌肉緊張發力的能量蓄髮方式。
用外三合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摺疊擰裹打拳久了,就會斂氣入骨,此時的摺疊擰裹就不是隻簡單地停留在心胸開合、腰腹摺疊、擰腰坐胯、沉肩墜肘塌腕這些外形動作上了,而是將壓縮旋轉、摺疊擰裹深入骨骼,在骨骼中進行壓縮旋轉、摺疊擰裹,彷彿能夠把腿骨、腰胯骨、脊柱都像擰麻花一樣擰起來,抻筋拔骨---------你能夠想象出這樣能夠蓄髮出多麼巨大的能量嗎!
內家拳將人體分為三節,是因為最主要的摺疊擰裹、壓縮旋轉就是發生在頭部的玉枕壓縮、百會旋轉,腰胯部位的尾閭壓縮、會陰旋轉,腳部的腳跟壓縮、腳踝腳面旋轉這三節之上的。其中腰胯部位的尾閭壓縮、會陰旋轉生成的能量叫做精;腳部的腳跟壓縮、腳踝腳面旋轉生成的能量叫做氣;頭部的玉枕壓縮、百會旋轉生成的能量叫做神。精氣神,就是內家拳周身整體生成的內外合一的能量蓄髮的總和。
用外三合打拳時,周身摺疊擰裹、壓縮旋轉生成的下行能量是從百會旋轉、玉枕壓縮開始形成的,玉枕壓縮脊柱,使得脊柱中的每一塊骨節都生成壓縮旋轉,脊柱壓縮旋轉在尾閭轉換為壓縮尾閭,尾閭壓縮會使會陰旋轉,會陰旋轉再轉換為壓縮腿骨,旋轉膝蓋,再一直壓縮到腳跟---------即內家拳腳蹬地的下行能量是從頭頂發出的,內家拳周身整體生成下行腳蹬地的下行能量,所以,內家拳就會獲得比肌肉緊張發力時只有腿腳能夠生成下行腳蹬地的能量更加強大的上行打擊能量!
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摺疊擰裹雖然生成的是下行腳蹬地的能量,也同時是傳導上行能量的方式,即周身整體哪個部位能夠習練會壓縮旋轉,上行能量才能夠傳導到哪個部位。也就是說,內家拳的上行能量是由身體各部位(尤其是骨骼)逐節壓縮旋轉折疊擰裹擰上來的--------這就像汽車吊的吊臂一樣,逐節伸展。所以三節動就能夠力達四梢。
一般來說,人體的腿腳、腰胯部位都是很靈活的,很容易習練出壓縮旋轉、摺疊擰裹,所以上行能量會很容易到達命門。在命門之上,最難習練的是脊柱的壓縮旋轉、摺疊擰裹,尤其是夾脊一段。當脊柱不能習練會壓縮旋轉、摺疊擰裹時,脊柱就好像是一根木頭,經過脊柱傳導上來的上行能量是死的,不能應用於實戰技擊。只有當脊柱習練會壓縮旋轉、摺疊擰裹後,脊柱就會像一個彈簧、一根鞭子一樣,將上行能量彈、甩上去,才能將上行能量用於技擊實戰。這就是武禹襄先生在太極拳論中描述的:力由脊發。
大家看到沒有,一個簡單的外三合,就改變了身體每塊肌肉各自為戰的能量蓄髮,而使得周身整體生成統一的上下執行的能量蓄髮,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肌肉緊張發力的能量蓄髮動作模式。
好,大家明白了外三合,那是不是又生出一個新的疑問:既然內家拳拋棄了每塊肌肉緊張收縮的能量蓄髮,那麼周身整體的摺疊擰裹、壓縮旋轉是用什麼做出來的?難道不用肌肉緊張發力就能夠使得身體作出壓縮旋轉、摺疊擰裹的外形動作的能量蓄髮嗎?
好!能夠提出這個疑問的人,那就說明您是真正悟進來了!
能夠讓武學的前輩大師敢於毅然拋棄肌肉緊張發力的底氣,則是來源於我們民族的一個古老技藝,即丹道之術!
正是丹道之術習練出來的內裡心肝脾肺腎生成的心腎交合水火相濟的能量在周身經絡中執行,能夠拉動周身三節生成摺疊擰裹、壓縮旋轉的能量蓄髮,才能夠實現將周身各部位的能量蓄髮內在地連成一體,讓周身各個部位的能量蓄髮產生內在的相互聯絡,形成周身合一,以實現一個理想的能夠應用於實戰技擊的能量蓄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