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日前天問一號環繞器有效載荷之一 ——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MINPA)首個科學研究成果釋出。該成果對MINPA的首批科學資料進行了校準和比對分析,確認了儀器功能與效能符合設計預期,資料質量可靠。相關成果發表於《地球與行星物理》。
MINPA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研製,用於探測行星際及火星空間環境中的離子和能量中性粒子。在地火轉移階段,MINPA於2020年10月31日正式開始探測,獲得了至2021年1月26日期間的太陽風離子探測資料,為行星際多點太陽風觀測、太陽風徑向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天問一號進入環火軌道後,MINPA於2021年11月13日進入科學探測模式,正式開始對火星空間離子和中性粒子環境開展連續性探測。
在地火轉移期間,MINPA捕捉到了多個流相互作用區事件。利用天問一號和地球衛星專案對同一個流相互作用區的探測,科研團隊對比分析了MINPA的資料和美國宇航局的OMNI太陽風資料集(收錄了從1963年至今多個地球軌道衛星的近地太陽風磁場和離子資料),兩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張愛兵表示,與OMNI太陽風資料集的高度一致性說明儀器的效能良好,這為後續環火星探測資料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
此外,對於著陸器在分離前對MINPA視場的遮擋效應,科研人員也進行了定量分析。“我們研究出了資料處理方法,並證明這些處理方法是有效的,可以據此開展轉移軌道期間太陽風徑向演化研究。”張愛兵說。
他表示,由於地火轉移階段只探測了太陽風離子,因此科研人員暫時只能對太陽風離子資料進行校準。之後,研究團隊還將利用環火科學探測任務階段的首批資料對火星離子和能量中性粒子探測資料進行校準,為火星空間環境的深入研究提供高質量的科學資料。記者倪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