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透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之後,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於日前召開的2021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解讀稱,中央已經制定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打出一套“組合拳”,逐步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在中國,種業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其中,畜牧業育種大幅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在畜牧業育種創新的過程中,中國正逐漸縮小跟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第一輪12年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完成之際,第二輪15年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正式啟動。
透過實施新一輪計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指出,生豬、奶牛、肉牛、羊的生產效能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白羽肉雞要實現零的突破,蛋雞、黃羽肉雞、白羽肉鴨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品種。
掌握種源有多高的商業價值?
種業作為農業的“晶片”,居於產業鏈上游。誰佔有了種源,誰就掌握了選育品種的優勢,也就具備種業競爭的主動權。
掌握一個主要畜禽的種源,尤其是該主要畜禽種源在產奶、產肉等某個方面能夠有優異表現,其創造的商業價值是難以估量的。上海布魯威爾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布魯威爾公司”)董事長陳良對此深有體會。
2010年,他在跟隨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紐西蘭後,才開始對綿羊奶這一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新興產業產生濃厚興趣。由於國內消費者對高品質的綿羊奶反響格外好,隨著消費群體不斷壯大,消費市場也逐漸培育起來,但布魯威爾公司在紐西蘭收購的綿羊奶奶源卻一直“吃緊”。
經過深入瞭解才發現,奶源供應不上的背後竟然是羊種“卡”住了產業的脖子。透過近十年的不斷投資,布魯威爾公司培育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南十字星”奶綿羊。
遠在紐西蘭的牧場主,已經嚐到了養羊的甜頭。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以來,當地牧場主的生意都是圍繞著奶牛做文章。“南十字星”的出現,讓牧場主多了一個新選擇。養羊比養牛不但更環保,所帶來的汙染小得多,而且經濟效益方面羊也要遠高於牛。因為羊奶價格遠高於牛奶,同時羊還能提供羊毛、羊肉。
比如,一個有著3000畝草地的牧場,要是養奶牛,年收入只有20萬紐西蘭元。在考慮草地可承載能力的前提下,如果把奶牛全部替換為奶綿羊,年收入可達到100萬紐西蘭元,是原先收入的5倍。
當前,已有21家牧場選擇加盟布魯威爾公司。二者的合作模式是,由公司提供“南十字星”商品代(直接應用於商品養殖的代際品種),交由加盟牧場主放養,然後再收購全部的羊奶。憑藉手握16000只純種“南十字星”種源,以及奶綿羊基因資料庫,布魯威爾公司已在紐西蘭構建了全產業鏈商業模式,由單純銷售綿羊奶製品,轉變為育種繁飼、牧場養殖、生產加工。
陳良說,“南十字星”種源一旦引種回國,將填補國內綿羊奶行業的市場空白。
白羽肉雞自主育種的突破
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的中國畜禽種業,除了奶綿羊外,還有白羽肉雞。
2021年4月,在啟動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之際,中國在白羽肉雞種源方面還沒有突破,希望藉助該計劃“實現零的突破”。
然而,經過2011年至今的10年努力,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透過的三個快大型白羽肉雞品種。這意味著,佔據國內雞肉生產市場半壁江山的白羽肉雞,隨著自主育種取得突破,中國再次正式擁有國產種源。
雞肉在中國屬於第二大肉類消費品種。其中,大約一半雞肉產量來自於白羽雞肉。然而,從2004年開始,白羽肉雞種源就全部依賴國外進口。這很容易受國際環境變化的影響,而遭遇“卡脖子”。
在2004年之前,中國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白羽肉雞育種史。1986年,中外合資的北京家禽育種公司從美國引進原種雞,開啟本土育種。當時的本土育種工作可圈可點,自主培育的艾維茵肉雞品種市場份額一度達到50%以上。然而,受禽類疫病防控等問題影響,歷經兩年多的市場滑坡後,國產品種最終於2004年淡出市場,本土育種陷入低谷。
對於種源嚴重依賴進口,業內將之描述為“中國養殖企業不得不走上向歐美巨頭繳納‘養雞稅’的老路”。目前,世界上兩家跨國壟斷集團——德國安偉捷育種公司(Aviagen)和美國科寶育種公司(Cobb-Vantress),聯袂瓜分了全球白羽肉雞祖代雞市場,二者市場份額之和超過95%。
2010年,廣東省佛山新廣農牧有限公司率先開啟白羽肉雞自主育種之路,成為國內第一家敢於“吃螃蟹”的公司。2011年,福建聖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也開始了育種工作。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禽學分會、遺傳育種學分會理事趙桂蘋對第一財經表示,進口種源,價格容易受國際貿易、疫情等因素影響,而且當前新冠疫情在全球尚未得到完全控制,不利於運輸進口。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國內白羽祖代肉種雞自國外引種數量進一步減少,國內自繁的祖代雞對保障種源供應起到積極作用。
儘管目前國家已經審定透過三個白羽肉雞新品種,但與國際育種先進水平相比,中國自主育種時間短、高生產效能遺傳素材積累基礎薄弱、分子育種等新技術應用不夠、種源性疫病淨化技術和檢測產品研發還有較大差距。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辛翔飛等學者撰文指出,中國要走中國特色的白羽肉雞品種育種道路,要在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上下功夫,要依據市場需求調整育種方向和目標,不能簡單重複國外育種套路,從育種歷史中借鑑寶貴經驗並吸取失敗教訓,加大對種雞繁殖力、抗病力的選育力度和疫病淨化力度,提高種雞質量,保障種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