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腸粘連複發率比較高,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腸梗阻甚至腸壞死
近日,陸軍第73集團軍醫院接診了一個“奇怪”的病例:小腸粘連導致腸梗阻的患者,經手術鬆解後,腸道看似恢復了通暢,卻“罷工”了。
患者王女士年近七旬,年輕時做過闌尾、宮外孕手術,幾十年來曾4次因腹脹腹痛、不能排便而到醫院求治,醫生說是腸粘連引起了腸梗阻,經保守治療症狀緩解。腸粘連複發率比較高,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腸梗阻甚至腸壞死。這次,王女士腸梗阻症狀加劇,無法進食,疼痛難忍,被送至陸軍第73集團軍醫院。入院後,她主動要求手術,希望徹底解決病痛,以免反覆受折磨。
主刀醫生、普通外科一病區副主任醫師鄭維鋒介紹,術中可見原手術切口下方小腸大片粘連,懸吊成角。由於病症時間長,手術難度較大,醫生儘量鬆解各處小腸粘連,重新排列腸管。術後2天,王女士肛門排氣排便,開始進食流質。可1個星期後,患者又出現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噁心嘔吐、腹痛等腸梗阻症狀,對症治療效果不佳。患者開始焦慮、失眠,血壓最高達220mmHg,心率達120次/分,甚至要求醫生再次手術。
普通外科主任塗永久組織疑難病例討論,並與患者反覆溝通。結合相關檢查結果,醫生考慮為術後麻痺性腸梗阻,腸道是通暢的,只是暫時麻痺了,無需再次手術。塗永久介紹,術後麻痺性腸梗阻(POI)最早於1990年提出,POI的危險因素較多,術前禁飲食時間、術中補液量、術中失血量、術後阿片類藥物的使用以及高齡等均會增加POI發生率。2017年POI國際專家共識認為,POI是術後由於非機械原因導致的暫時性胃腸功能障礙,患者不耐受經口進食,腹脹/壓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由於POI的症狀表現過於主觀,缺乏客觀的評估手段,因此一直無統一的診斷標準,導致POI的臨床診治比較困難。
醫生堅持保守治療,同時對王女士加強心理疏導和功能鍛鍊,耐心講解病情緣由和治療方案,最大限度爭取患者的配合。經過一個月的不懈努力,王女士終於恢復排氣排便,康復出院。
(廈門日報記者 楚燕 通訊員 李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