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在走向政治化。由於有了社交網路,我們可以全天候地瀏覽地球上的新聞。美國在阿富汗的撤軍、德國的大選、“黑人的命也是命”、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撕裂……我們比以往更能接觸到朋友抑或陌生人的政見,也更容易將政見的分裂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政治不僅是那些“遠在天邊”的大問題,還在生活中以普通存在的困境形式出現。我們該不該在社交媒體上謹言慎行?沉迷手機有問題嗎?孩子該由誰來照顧?想住更大的房子有錯嗎?工作和信仰起了衝突,該怎麼辦?這些疑惑乍看起來不是政治問題,但是當我們以恰當的方式深入研究時,我們會發現政治哲學家對這類問題有很多話要說。
英國哲學普及工作者加雷思·索思韋爾所寫的《政治學有什麼用?》是一本普及政治學的實用政治學手冊。他在裡面介紹了關於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力與國家之間的關係的各種信念,關於公正和公平的各種觀點和貧富差異的問題,並找出各種政治哲學家對這些議題的評論。在我們對政治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後,我們才可以更好地作出自己的決定。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任劍濤為《政治學有什麼用?》所寫的序言。
《政治學有什麼用?》,[英]加雷思·索思韋爾著,姚子玄譯,譯林出版社2021年9月版
原作者 | 任劍濤
摘編 | 徐悅東
政治學並不是熱門學科,不大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也較難激發人們的興趣。
不熱門的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隨著專業化學術的興起,數目繁多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都一股腦地進入人們的知識視野。但因為有專業門檻,大多數人對林林總總的專業學科知識,不甚了了,缺乏興趣。政治學不過是這些專門學科中的一種,也逃不過因其專業而被人冷落的宿命。二是各種學科形成了自己的學術主題,專業學者對這些主題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並由此形成了各成圈子的學術共同體,讓外人無法問津,且令人望而生畏。因此,自然熱不起來。
於是,人們常常以一個簡單的提問,對這些專門學問加以明確排斥:這些高牆深院裡製造出來的學問,會有什麼用?換成這裡的話題便是,“政治學有什麼用?”
讀者面前的這本書(編者注:這本書指《政治學有什麼用?》,以下皆同),就是想透過回答“有什麼用?”的疑問,讓人們相信,政治學是有用的。而且這種“用”,不是在學習政治學知識以後去刻意使用之“用”,也不是在學習政治知識以外去努力尋找它的實際用處。其實,所有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當然也包括政治學,都是對日常生活、身邊事物、周遭感知、喜怒哀樂的解釋,都與我們的油鹽醬醋、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善惡之問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一句話,政治學不在你的日常關注之外,而在你的日常關注之內。政治學知識,俯拾即是。
閱讀這本書,你就會知道,政治學不假外求,它就在你的生活世界之中。或許你不相信這一點,政治學不是專門講國家、人民、權力、民主、選舉、公平、正義這類大問題的專門學科嗎?這些話題,離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是很遠嗎?我們對這些專門知識不明所以、所知不多,也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的生活內容是如此豐富多彩,遠離政治,不會有什麼缺憾。試想,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傳統、習俗,構成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似乎不是最重要的方面。相反,政治讓人心生敬畏:政治權力的操作,讓人敬而遠之;政治學是高頭講章,讓人不願觸及。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談論政治,很多情況下就會有人馬上指正,“別談政治”。似乎政治是我們可以便利進入,也可以隨時退出的場域。由於政治學被認為是專談政治的學問,因此,遠離政治,也就順帶促使人們遠離政治學。
這可是天大的誤會。這本書告訴人們,在一個社交媒體成為人們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的今天,在網際網路已經全面、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每時每日生活的當下,地球上每個角落發生的事情,都會透過網際網路或社交媒體衝擊我們的感官視聽,人們都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參與、分享、評論這些資訊,也都在對天量的資訊進行篩選甄別、或贊或彈、判定善惡;熟悉的人與陌生的人,都在進入我們的生活天地,讓我們在目不暇接中接受或拒斥這些資訊。這就是我們人類天生地處在政治環境中的表現,而我們對之採取的態度與評價,就是我們在面對和思考政治與政治學的標誌。政治學原來從未離開我們的日常生活。
既然政治學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裡存在並影響著我們的想法與做法,那麼,我們還有必要離開我們每天熟悉透頂的瑣碎事情,去苦心孤詣地專門學習或殫精竭慮地深入思考政治學問題嗎?好像完全沒必要。當然,這是從政治學的入門級層次說的,不等於說政治學就是人人心中所想、事事直觀呈現的東西。高階的政治學知識,是那些專門從事政治學研究的學者們為人們提供的,是需要專門的學習與深入的思考才能進入的。我們不應該出售進入政治學知識世界的廉價門票。但對一般人來說,獲取入門級的政治學知識,那確實是不難的。
本書作者告訴我們,像自由、平等、權力與權威、權利、正義這些現代政治學的重要命題,並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外,由政治學家閉門造車,硬生生地製造出來。在書中依五個主題安排的五個章節中,作者都透過活生生的事例向我們表明,我們不僅在生活中遭遇政治學問題,也在生活中求解著種種政治難題。因此,也就“自然地”具備某些政治學思考的才能。譬如現代政治學的首要命題是“自由”,關於自由的學術討論,確實有拒人千里的深奧性。這是不是意味著嘗試理解自由的普通人群,就只能望“自由”二字而興嘆呢?那絕對不是。
作者說,我們很多人都有丟車的經歷:雖然經由警察的努力車找回來了,偷車賊也被法律懲治,但我的車被偷,責任是不是全在偷車賊身上呢?這是有這種經歷者不可避免地會思考的問題。一旦思考這個問題,你就觸及政治學所說的自由問題,尤其是觸及非常深層的自由意志問題:偷車賊想擁有我的車,但他以非法手段圖謀實現目標,意味著他誤用了自由意志,他無視了自己是社會、生物和環境作用的產物。但同時,我們在面對小偷時,也會從同一角度考慮自己的處境、行為與賞罰,從而在換位思考時,豐富了我們對強、弱自由意志論者與決定論者主張的認識。
在現代政治學的五個基本論題中,作者都採取了這樣的論述策略,讓人們足以形成自己思考政治學問題的自信。而且,在每個主題上,作者都從不同角度,舉證不同案例,討論不同含義,讓人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進入政治學知識天地。如在自由專題中,不僅以偷車賊來討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問題,還以朋友議論他人肥胖來討論人們彼此間的影響以及秩序的形成問題,以人們在社交媒體上是否該謹言慎行來討論言論自由問題,以沉迷手機來討論自由及其外部壓力問題,以騎電瓶車是否必須戴頭盔來討論服從規則與自由的關係問題……如此等等。這就既保證了人們從親身經驗中直接進入政治學知識世界,又有力促使讀者對見慣不驚的事情展開政治知識求解。
在作者一步一步、一事一理地解釋其他四個現代政治學主題的時候,敘述方式也都遵循這一進路。因此,他將政治學敘述得切近生活,不僅顯得生動活潑,也激發人的知識興趣。更且讓人親近政治學名家,樂意進入政治學思考軌道,按照政治學知識邏輯思考相關問題。讀者只要一想某地高爾夫球社團是不是一個公平社會便涉及公平問題,思量自己是否有義務為朋友喂貓便涉足權力與權威問題,一旦在工作中遭遇信仰並起了衝突便凸顯了權利及其關聯問題,而在躊躇支不支援國家開戰時便觸及正義問題——生活中都會遭遇到的這種種思想與行動問題,都讓人發現政治學不僅有用,而且對人如何思考問題與決斷行為,有著巨大的“用處”。
本書不僅用人們在生活中大機率會遭遇的事例,向人們輸送政治學知識,而且在敘述中沒有絲毫呆板和僵化地適時引入著名政治學家對相關問題的精深思考。譬如,他在述及自由問題時,不只是在事例中引出政治學一般理論知識,還非常自如地引入了德謨克利特、薩特和霍布斯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將政治思想史資源用於解釋日常生活遭遇,毫不生硬地讓人們進入深層的政治思想世界。全書幾乎讓古今所有偉大的政治思想家漸次出場,為我們展現了政治思想大師精彩紛呈的見解,極大地豐富了五大主題的政治思想內涵。
“政治學有什麼用?”在這本書裡得到了直接回答沒有?沒有。這個回答會不會讓讀者感到失望呢?應該不會。如果作者在書中不斷嘮叨政治學的用處,試圖為讀者求取政治學有什麼用給出簡單實用的答案,那才該讓讀者失望呢!因為這類回答,基本上都是一些適用於各個學科的標準答案,說了等於沒說。而且,這類回答基本上屬於強為人說愁,人們也許根本沒有擔憂過的問題,回答者會自作主張,給出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答案。本書的作者,是在人們大概都會經歷的事例中,啟發人們自己去歸納“政治學有什麼用?”的答案。這是一種參與式的知識傳播方式,讓作者與讀者在共鳴中愉快地進入同一個知識世界,各自尋找精彩,共同建構知識共同體。
不能說一讀這本書,讀者就會喜歡上政治學。但可以說,讀者一旦讀了這本書,一定會明顯增進自己的政治學知識。政治學不在遠處,就在身邊。這就是本書不可忽視的價值所在。
原作者 | 任劍濤
摘編 | 徐悅東
編輯 | 張進
導語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