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門診,上午9點半左右,外面突然一陣喧譁,很快導診護士進來說有位病人吵著一定要加號看病,說他血管堵了,但又不肯去急診。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
我一聽這是大事啊,趕忙請護士讓他先進來看看。
老李72歲,進來就說:醫生,我心臟血管堵了,要住院輸液放支架。
我忙問有什麼症狀,有沒有做心電圖?
他猶豫了一下說:沒做過心電圖,感覺也還好。
我一愣,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老人早上去買鈣片,店員說可以免費檢視血管情況,就是一臺把手放上去可以掃描全身的機器。
查完後指著螢幕搖了搖頭,說心臟血管3條中有1條堵塞了,腦血管也有狹窄,血粘度高,血液不乾淨,機器螢幕上還能看到堵塞的部位,建議他買點通血管的藥吃,不然可能會心梗。
老李嚇了一跳,仔細想了想,這2年體力不如從前,偶爾也會胸悶頭暈,這可不就是血管堵了嗎?
趕緊掏腰包買了1000多塊的藥,回去後又打電話給外地的兒子,兒子一聽慌了,堅決要求他去住院,他家就在醫院附近,於是立馬衝過來了。
這種情況,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有這麼“神奇”而“先進”的機器?#謠零零計劃#
看得出,老李非常緊張,於是我給他做了一些相關檢查。
護士測量的血壓是150/72mmHg,對於這個年齡段來說略高一點,但老李平時血壓正常,考慮到老人比較緊張激動,又是急匆匆的趕過來的,這個血壓只能作為參考,並不代表一定是高血壓。
急查了個心電圖顯示正常。這是一種很靈敏、便宜又簡單的檢查,當然,正常並不代表心臟沒事,臨床上也有一小部分病人雖然血管狹窄或堵塞,但心電圖也可能是偽正常,這時心電圖的前後對比、動態觀察就很重要了。
老李早上嚇得連吃飯都忘了,剛好把血脂、血糖、腎功能、肌酶等一起檢查了,而且到了一定年齡,做個常規體檢也是應該的。
驗血報告當天就出來了,血糖正常,低密度脂蛋白LDL-C為3.9mmol/L,尿酸470umol/L,略高一點。
老李退休後還是很自律的,沒有抽菸喝酒,每天堅持運動,從檢測結果上看,他屬於低危人群,但血壓還需要繼續觀察。
聽完我的解釋,老李依然不放心,原來他堂哥一個月前就是因為心梗去世的,他現在也覺得似乎有點胸悶,想住院查一下心臟血管哪個地方堵了,順便放個支架?
檢查心臟血管是否有堵塞,目前常用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冠脈CTA,另外一種是冠脈造影。
這兩種檢查方法各有優缺點,適用於不同的風險人群。
1、冠脈CTA我們一般多用於低危人群的檢查,也就是說懷疑可能有冠心病,但風險不高,而單純依靠其他檢查不容易判斷病情的患者,也可用於支架隨訪以及部分胸痛的鑑別和病因判斷。
這種是一種相對無創的檢查,在門診就可以完成,透過靜脈注射適量的造影劑,透過CT掃描了解冠狀動脈狹窄的情況,觀察冠脈有無鈣化、畸形等。
如果冠脈CTA正常基本可以排除冠心病。
如果有狹窄但不嚴重,可以根據病情考慮先選擇藥物治療,然後再決定是否進一步檢查。
如果病變嚴重,有臨床症狀,那麼可以進一步行冠脈造影檢查。
2、冠脈造影目前仍然是診斷冠脈疾病的“金標準”,是一種微創的檢查方法,需要住院,費用也較高,通常是在局麻下,把導管從手腕處的血管送到心臟根部,然後打造影劑讓冠狀動脈顯影。
對於臨床上有缺血癥狀或心電圖有明顯改變,懷疑有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高風險的病人,建議直接做冠脈造影。
既往做冠脈CTA顯示冠狀動脈病變較嚴重,現在又出現症狀的,或者冠脈CTA與臨床症狀嚴重不符的,建議直接行冠脈造影。
至於那種透過手指頭或者某個部位,就能發現全身哪條血管堵塞的儀器,多半不靠譜,想一想就知道,如果真的有這麼簡單又方便的機器能發現血管堵塞,那醫生何必還要冒著吃射線的風險去做冠脈造影呢?
這種騙人的把戲常常有,可惜信的人還不少。#頭條闢謠#
老李屬於低危患者,由於在外做了“不太靠譜的”檢查,病人親眼目睹了“血管堵塞”的影象,最近親人又心梗死亡,他已陷入恐懼狀態,高度緊張,這時候只有讓他目睹真正的心臟血管圖形,才有利於下一步的調整,但是暫時沒必要住院做冠脈造影。
因此,我迅速安排老李做了冠脈CTA,隔2天報告出來了,老李的冠狀動脈三條都是通暢的,並沒有看到明顯的狹窄和堵塞。
看著報告單,老李長舒了一口氣,這兩天真是度日如年,不敢外出,生怕猝死,晚上開燈睡覺,左邊一瓶阿司匹林,右邊一瓶硝酸甘油,還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
這回總算是放心了。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絡並取得授權!更多有聲科普請關注“心路星塵”!
心路星塵醫師: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月度優質賬號,心內科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委員會成員,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