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提示,本文觀點僅為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末年的權臣。
一聲曹丞相,位極人臣,從此便也奠定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基石。
220年3月15日,這位三國梟雄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伴隨著他的去世,曹魏政權終於由其子曹丕建立起來。
曹操死後,廟號為太祖,諡號為“武”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諡號。
諡號,一般是指地位較高的人在死後被後人對其生平時間平定後給予的一個具有評級意義的文字。
既然是評價,就肯定有分個好壞。所以諡號之中,有上諡、平諡、下諡。
上諡一般是:文、武、景、睿等。
平諡一般是:惠、懷、閔、平等
下諡一般是:厲、靈、幽、紂等
最初,諡號一般是以單諡為主,後來到了隋唐階段逐漸出現多字諡號,到了明朝諡號的字數也是膨脹到了十幾個字。清朝時期的諡號更是多字疊加,一起壘到了20多個字。
曹操——魏武帝
對於曹操的廟號為太祖,這一點我沒有任何意見。
但對於曹操的諡號“武”這個字,我感覺這個可能是曹丕在故意把謀朝篡位的鍋遞給了他親愛的爸爸。
縱觀一下曹操的上位史。
曹操實在174年被舉孝廉,入洛陽。之後因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調任頓丘。
178年又因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回到了家鄉。180年又被啟用任命為議郎。
在之後又經歷了朝政之中的各種暗箱操作,一路走得也不是很順暢。
189年漢靈帝駕崩,這就到了曹操陳留起兵,討伐董卓之時。
再之後就是曹操不斷的招攬人才,以及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勢力。論三國之中誰的手下能臣最多,我個人認為必然是曹操。
196年,曹操終於迎回了漢獻帝,真正做到了總攬大權。
曹操貫穿一生,真正的身份其實永遠都是漢朝的臣子。即便要說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也是臣,硬要說那就是權臣。
然而,在他死後沒多久。漢獻帝這個傀儡皇帝被逼退位讓賢。曹丕登基稱帝定,理論上曹丕才是那個真正的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
“武”這個諡號的意義顯而易見有著開疆擴土、平定天下之意。
“文”這個諡號意為經緯天地,但這個諡號對於道德也是一種讚美。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這句話,我個人的淺薄理解是不僅僅代表著曹操想要如同周文王一樣讓其子依天命更迭皇權,更是曹操對於周文王天命所歸的一種嚮往。
畢竟,如果可以誰也不想在死後也被罵成亂臣賊子。
而“文”這個諡號,正好可以彌補上這一點。可偏偏曹操的諡號是“武”,那麼平定天下,平的是誰的天下?
所以就諡號而言,我個人更加傾向於曹操原屬意的諡號是“文”,但死後萬事空,只能由子、臣來議論他,最終還是變成了我們熟知的“魏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