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傳承紅色基因,銘記光輝歷史,北京市婦聯陸續推出“百人百集微黨課”系列故事,講述在黨的旗幟下自強不息、砥礪奮鬥的優秀女性人物故事,凝聚巾幗力量,傳遞巾幗聲音。
楊文芳
楊文芳,1922年7月26日生,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真武廟村人。1941年參加婦救會,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7月7日夜,距離易縣只有80公里的盧溝橋發生了盧溝橋事變,楊文芳所在的真武廟村也在劫難逃。日本人在真武廟不遠處的山上修建了炮樓,時常進村掃蕩,見物就搶,逢人就砍,村民的生命安全根本沒法保證。
楊文芳和村裡的婦女雖然深居簡出,卻也聽說共產黨的武工隊是專門打日本人的。在楊文芳心中,她盼望著共產黨早一天來到自己身邊。
1941年,抗日的烽火在小山村燃起,楊文芳的家裡住進了一名20多歲的康姓婦女。該名婦女白天基本不在村裡,只有晚上回她家睡覺。楊文芳覺得她很神秘,應該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共產黨員。因為楊文芳一直憧憬著也能加入共產黨,便向康姐提出請求要加入共產黨。在康姐的引導下,楊文芳加入婦救會,同時加入的還有村裡另外兩名婦女,三人共同負責村裡婦女思想宣傳工作。她們經常將村裡的婦女召集起來,宣傳抗日思想,組織大家為縣武工隊做軍鞋,還為共產黨秘密送情報。
1945年,日本人無條件投降,也正是這一年,楊文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時的楊文芳等一大批村幹部和婦救會幹部迅速轉入了地下,不能再公開進行黨組織活動。
據楊文芳回憶,1946年11月中旬,門墩山戰役打得異常慘烈,炮火連天打了兩天一夜,真武廟村的婦救會幹部及鄉親們幾乎都上過戰場搶救傷員。楊文芳和父親也去了,那時父女兩人顧不上自己的生死,父親把家裡的手推車推到戰場拉傷員,楊文芳則奔跑在戰場上替解放軍傷員包紮傷口,幫助抬傷員。楊文芳清晰地記得,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解放軍的一個團長光榮地犧牲了。為了紀念這位英雄團長,村裡後來在常家花園為團長立了墓碑。後來那裡成為烈士陵園,是向烈士寄託哀思、教育後人的教育基地。
新中國成立後,楊文芳隨家人遷到北京生活。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把那段捨生忘死參加婦救會,組織婦女做鞋,支援八路軍,送情報,秘密入黨,救助傷員,參加戰役的事都埋在了心底,對組織、對鄰居們很少提起。60年來,和普普通通的廣大中國婦女一樣,相夫教子,積極參加街道活動,協同政府做社群居民工作,做了幾十年的街道主任,直到60多歲才從街道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