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會得骨性關節炎?
平時走路少,關節是不是就不會老化?
什麼運動方式適合骨性關節炎?
倒著走可以治療骨性關節炎嗎?
……
今天我們邀請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蔡宏
和您聊聊
骨性關節炎的那些事兒
#1 關節老化和走路、活動少有關係嗎?我為什麼會得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軟骨的退變性疾病,也就是老化。人體的任何器官和組織都會有衰老的過程,只是在個體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和基因、生活環境、生活習慣、運動方式、自身身體狀況等都有關係。
其中有些條件是我們無法選擇和決定的,有些則可以透過調整而改變。比如和骨性關節炎直接相關的體重問題,肥胖的人更容易罹患骨性關節炎。因此減輕體重可以有效預防、控制骨性關節炎的發展。
那麼平時走路、活動少,是不是關節就一定不會老化呢?顯然不是。人體正常的活動過程中,軟骨作為關節的一個主要結構之一,承擔了一部分應力。但是,作為關節組成部分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同樣承擔了大部分的分散應力的作用。
因此,走路、活動等鍛鍊可以提高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承受應力的能力,反而可以減少關節軟骨的受力,在同樣活動強度的情況下,對關節軟骨起到保護的作用。
另外,關節軟骨的營養不是透過血液系統供給的,而是在活動過程中,透過擠壓從關節液中吸取營養。適當的活動,反而有利於關節軟骨的營養。
#2 骨性關節炎患者如果能忍,可以不吃止痛藥嗎?
骨性關節炎患者,特別是中、重度骨性關節炎,通常都伴有明顯的疼痛,很多患者錯誤的認為止痛藥物只是起到鎮痛作用,因此拒絕使用。常用的止痛藥物有非甾體類藥物和嗎啡類藥物,前者是透過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等達到止疼目的,後者是透過阻斷疼痛感受的通路獲得止疼效果。
骨性關節炎本身是一種由於軟骨退行性變導致的關節炎症反應,使用非甾體類等抑制炎症反應的藥物,可以有效的控制關節內的炎症反應,減少關節內組織及關節周圍韌帶、肌肉等由於炎症刺激引起的不可逆性損傷。在此基礎上,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感。
因此,對於大多數患者,如無禁忌的話,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使用止痛藥治療骨性關節炎。
#3 聽說人工關節有使用壽命,最多用十來年,是這樣嗎?
早期的人工關節置換,由於受到手術技術、假體設計、康復程序等諸多限制,效果一度並不理想。現代人工關節置換術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成熟,至今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現在已成為骨科領域中最為成功的手術方式之一。
現代的人工關節置換儘管確實存在使用壽命的問題,但十年以上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二十年以上的成功率已超過80%,部分患者的假體可以使用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對於大多數六、七十歲的患者而言,進行一次人工關節置換即可使用終生,無需擔心假體的使用壽命。
#4 人工關節能和自己原有的關節一樣使用嗎?
人工關節置換從本質上是模擬正常的人體關節活動,發揮正常關節的功能。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結構,要想完全模擬是非常困難的。但目前採用的人工關節,已經非常接近人體正常的運動學模式,同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除了某些特定的高強度、高衝擊性的運動外,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患者可重返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從事大多數運動。一個基本無痛的關節和正常的活動和生活,是患者恢復健康,延長壽命的基礎。
#5 我還有其它疾病,進行人工關節置換後可以進行核磁(MR)檢查嗎?
容易發生移動的鐵磁性金屬無法進行核磁(MR)檢查,例如,患者裝有不鏽鋼或者鈷鉻合金的心臟支架,金屬的節育環等不能進行核磁檢查。而人工關節的材料幾乎均含有鐵磁性金屬,通常為鈷鉻合金等,但由於人工關節是牢固 固定於人體骨組織上,並不會發生移動,因此人工關節置換術後仍然可以進行核磁檢查。
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對影象質量的干擾,檢查部位最好遠離人工關節,同時使用較低場強的核磁(通常為1.5T),和特殊的掃描序列。建議患者進行核磁檢查前,將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情況告知醫生。
#6 醫生說我關節內長骨刺了,去掉骨刺我的關節是否就不疼了?
老百姓說的骨刺,在醫學術語中稱為“骨贅”,因為“刺”容易讓人和疼痛聯絡起來,而“贅”則只是在正常基礎上顯得多餘。其實骨贅是人的機體對於應力、磨損、炎症等的一種反應,或者說適應。透過這種適應,可以穩定區域性環境,維持機體的功能。因此,可以說骨贅是一種正常的代償反應,並非多餘。
骨贅是醫生診斷骨性關節炎的一個依據,但並非是患者引起區域性疼痛的真正原因。如果骨贅對區域性的軟組織有頂壓等刺激,才會引起區域性疼痛症狀,但這種情況幾乎極少發生。多數骨贅並非想象中是尖的,而且它並不引起疼痛症狀。
疼痛是由於關節記憶體在炎症,並非存在骨贅。所以單純去掉骨贅並不能解決關節的疼痛問題,也不能解決關節炎問題。希望大家不要在輕信那些聲稱可以“消除骨刺”的藥物或者可以“切除骨刺”手術。
#7 我知道肥胖會加重關節炎,但是減肥需要多運動,多運動不是更加損壞關節嗎?
肥胖和骨性關節炎的確關係密切,透過減輕體重,通常只需要5%,即可起到明顯的減輕關節疼痛,延緩關節退變的作用。
減肥往往需要增加運動量,又會加重關節的負擔,而不活動,又會更加肥胖,從而形成惡性迴圈。正確的減肥一定是合理的飲食控制和適量的體育鍛煉。
其實,有很多的鍛鍊方式既可以起到消耗熱量的作用,又不至於過度的增加關節的負荷。比如水中的活動,可以藉助水的浮力,減少對關節的衝擊,同時水的阻力又增加熱量的消耗;在比如無阻力的腳踏車騎行,靜態的肌肉抗阻練習—仰臥起坐,直抬腿練習,靜蹲練習等等。您可以諮詢康復醫生或者健身教練,獲取更多的運動知識。
#8 我多吃營養軟骨的藥物,是不是就可以治療骨性關節炎?
營養軟骨的藥物又稱為軟骨保護類製劑,如果作為藥物使用的話,似乎不應被提升到現在的高度。常用的營養軟骨的藥物有氨基葡萄糖和軟骨素類物質。對於退變的軟骨而言,存在基質成分的缺失和改變,補充這些基質成分理論上可以起到營養和保護軟骨的作用。但必須考慮應用的時機以及性效比。
如果對於嚴重的骨性關節炎,軟骨已經缺損或完全退變,則使用該類藥物不存在任何潛在的作用。正如給一位已經謝頂的人使用有助於頭髮變黑的洗髮劑一樣。在北美和歐洲的許多國家,此類營養軟骨藥物並未被列為處方類藥物,而是屬於保健食品類,主要原因在於其成分天然,安全,而且效果未被證實。
在國內,尚需要統一認識,即使可以作為處方類藥物使用,也不應用於嚴重骨性關節炎患者。早期骨性關節炎患者可以考慮使用營養軟骨的藥物,但一定要考慮效能效益比,同時也不應過度的相信營養軟骨類藥物所起的作用,而忽略控制體重,改變生活方式等更為有效的治療手段。
#9 骨性關節炎是否就是關節內缺乏潤滑劑,打幾針潤滑劑就能治好?
骨性關節炎作為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變為主要表現的退變性疾病,關節液的成分會隨之發生改變。關節液基質的主要成分之一即透明質酸類物質,它對軟骨的營養和關節的潤滑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補充這類粘彈性物質理論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透明質酸鈉最常被使用,這是一種粘彈性物質,根據來源的不同,有不同的分子量,根據需要可以每週重複注射。它主要用於輕、中度的骨性關節炎的輔助治療。作用的有效期介於6至9個月之間。有一定的減輕疼痛的作用。但必須認識到,這種補充“潤滑劑”並非適用於所有骨性關節炎患者,而且存在一定的風險,療效並不確定。
通常適用此類藥物需要進行關節腔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是一種非手術治療的方式,但是它是一種有創的治療。關節腔內注射最大的風險是引起關節的感染,反覆的關節穿刺,或者關節穿刺時未遵循無菌原則,可能導致嚴重的關節感染。另外也有研究認為,反覆的關節腔穿刺,未來會增加關節置換術後感染的發生。
#10 什麼運動方式適合骨性關節炎呢?
骨性關節炎最常發生在負重較多,活動頻繁的關節,如膝、髖關節,指間關節和脊柱的小關節之間。
那些負重大,帶有衝擊性的運動顯然並不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例如,對於膝關節而言,關節屈伸活動時產生的負荷要數倍於平地行走時對關節的負荷。因此爬山、上下樓梯、蹲起的活動並不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
而對於脊柱,坐位或彎腰提重物等產生的壓力通常是直立的2倍左右,因此在運動時也要適當的減少這些動作。
對於骨性關節炎而言,一個合適的運動方式包括以下這些要素:不過度增加關節負荷,能夠起到增加肌肉力量消耗熱量的作用,保持關節的活動範圍,便於堅持。平地跑步,行走,游泳,腳踏車,體操等鍛鍊較為適合骨性關節炎患者。
#11 倒著走是否可以治療骨性關節炎?
很多百姓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喜歡倒著走,認為可刺激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的迴圈,平衡人的機體,防治腦萎縮和腰腿痛。
其實大可不必,固然,“倒退行走”是人體的一種反向行走運動,它消耗能量比散步和慢跑更多,對腰臀、腿部肌肉有一定的鍛鍊效果。
但對於老年人而言,倒退行走大大增加了摔倒的安全隱患。很多老人因為倒退行走摔倒而發生腕部、髖關節部位的骨折。倒退行走的運動方式可以被正常的運動取代。
來源:北京大學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