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辦酒席請客送禮的事情也較多了,面對這麼多,喝不完的酒,很多朋友對此不堪其擾,也挺有怨言。
最近,我還遇到過,很多年沒聯絡的人,突然給我打電話,請我去喝他兒子的喜酒,對此我是不給情面的直接拒絕。
這個人是我隔壁村的,此人姓蔣。十多年前,重慶修地鐵,我們在一起挖遂道,這樣我們就熟悉了。他這個人,不踏實、偷奸耍滑的,經常挨組長的臭罵。他還向我借過三塊錢,一句感謝的話都沒得,也沒還我。因為錢少,我也不好意思向他要。我們在一起幹了一個冬天,到春節前,結了工資就回家過年了,從此我們失去聯絡。
最近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吃午飯,突然衣服包裡的手機響了,掏出來一看是一個陌生號碼。看著這個號碼,我猶豫接不接,可是我不接它就一直響著,看來這個電話不接還不行,於是我接通了電話。對面是一個男人的聲音,說道:“你是XX嗎?”
我說:“你是哪一個?”
對方說:“我是XX,可能你忘了,你記不記得那年我們在重慶挖遂道?”
我不曉得從哪裡搞到我的手機號,真佩服他的能耐。他這樣說,我想起來了,我心想你不就是那個偷奸耍滑,經常挨組長罵的XX嗎,借了我3塊錢,感謝的話都沒得還不還。於是就對他說道:“你找我有什麼事?”
他說:“這個月的XX號,我兒子在鎮上XX大酒店辦喜酒,請你來喝喜酒。”
我心想,你真的是說得出口,我們都失聯十幾年了,平時不打電話,兒子結婚才請我去喝喜酒,這個酒我不喝,就對他說道:“現在疫情這麼嚴重,又有從各個地方回來的人,我怕感染。”
他說:“你不能來,可以發紅包意思一下就行了。”
我心想,人不去,發紅包就可以了,這不是打定主意要我繳錢嗎?你這樣想我偏不給,你這種人不交往也可以,說完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我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崇尚禮尚往來。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不溫,不亦君子乎?”這就說明,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是熱情好客的,對志同道合的人的到來,是熱情歡迎的。
我曾在古裝劇裡看到過,古人去某個人家裡作客,吃飯送禮的情景。古人去某個人家裡作客也是需要送禮的,但都不是很多很貴重,是一個小小的禮品,略表心意即可。
反觀現在社會的人情世故,辦酒席請客完全變味了,辦酒席的意義是請客人到家裡來同樂。然而,在金錢意識濃厚的背景下,已失去了請客送禮的意義,多是衝著贏利賺錢去的,變成以賺錢為目的。於是就出現了很多的無事酒,而受到人們的詬病。
而且已形成一股攀比之風,送出去的人,想到錢不能白送,要想法收回來,於是就找個理由辦酒席,這讓人民群眾苦不堪言。在農村,窮的地方,喜歡辦酒席,農民辛辛苦苦掙的錢還不夠送禮。
一般一個家庭一年要送二三萬塊錢的禮,這可是純收入哦,靠種家裡那一畝三分地,一年有二三萬的收入嗎?有的是打工掙的錢,這些錢掙得很辛苦,我在工地上幹過,知道是挺辛苦的。辛辛苦苦掙下來的血汗錢,不是用在家庭開支上,而是用在酬情送禮上,難怪讓人有怨言。
有的去打工,不去打工的家庭,面對請客送禮時,不能不顧辦酒席人家的面子。因為大家都是一個村裡的人,平時經常見面,如果不去,以後不好相處,沒得錢就是去借也要去送禮,這無形之中,加重了群眾的經濟負擔,這股歪風邪氣該剎。
特別是像我前面說的,十幾年過去了,從沒聯絡過,到他兒子結婚了,才想起來,請起去喝喜酒。像這種人,就要有不怕得罪人的膽量,要敢於說“不!”
現在是冬季,快過年了,辦酒席的人會越來越多。面對這些酒席,我認為要分情況,如果是紅白喜事,是正常的人情往來,應該去送禮;如果是做壽、修房造屋或喬遷新居、小孩辦滿月酒、週歲酒就不要去。
現在賺錢不容易,大家要捂緊錢包,不要讓人收割韭菜了,祝大家無為人情世故、酬情送禮的事情煩惱,高高興興的過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閱讀點贊和留言,祝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