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們在老家縣城貸款買下了100多坪的房子,首付將近20萬。
這是我和老公平時省吃儉用才省下來的血汗錢。
本來沒想那麼早買房,可每年看著房價節節攀升,從原來的一千多一坪漲到後來的三、四千,身邊的幾個發小也都在縣城陸續買了房。
想著錢存在銀行漲利息,始終趕不上房價上漲,在看了幾家樓盤後,心一橫就付了定金。
我們買的是期房,籤售合同上標明的交房日期是兩年後。
首付付完後,我們的日子就更精打細算了。
兩年後房子如期完交,可當時我們還沒有存夠裝修的錢,想著既然裝就要弄的好一些,又存了幾年錢才開始裝。
回想當初裝修的過程,用一個“心累”可以概括。
房子裝修之前,各種亂七八糟交的費用加一起已用去幾萬元。
到了裝修環節,更是纏人,每一樣物品都要貨比三家,精益求精。
裝修房子也跟做產品一樣啊,一開始一堆想法,然後做需求收斂,進行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困難和成本調整方案,最後才能一點一點讓產品越來越符合想象的樣子。
從裝修房子開始再到選傢俱,硬生生把我一向果斷的性格逼成了選擇困難症, 腦細胞死光光。
歷時半年後,房子終於裝修成功。看著自己似燕子築巢般拼好的家,心裡真是感慨萬千。
新裝好的房子沒敢立即入住,在晾曬了將近一年後,挑了一個好日子我們才敢搬進來。
從老家到縣城,條件的提升讓我們都感覺到很便利,剛開始也度過了一段愜意的時光。
買房時為圖出入方便,選的是一樓,同時看中的還有附帶的小院,想著平時種些菜,養點花也挺好。
可兩年後,弊端開始顯現!
我們小區地勢比著周圍有些低窪,每逢下大雨,樓道和小院裡總是有好多積水,都是雨停半天才能散盡。
一樓的業主聯合找了物業好多次,才加以休整,效果卻收效甚微,雨下大時依舊存水,外牆斑斑駁駁,煞是難看。
這對於我們家來說,還不算不能忍耐之事。
讓人崩潰是廚房的下水管,在住了兩年後開始堵水。最先是半年堵一次,後來發展到十天半個月,就要找一次通下水道的人來疏通(光這項費用不知花去多少)。
也想過重改管道,可是有人阻止,這個辦法也不了了之。
有時候稍不留意,水就會漫的屋裡到處都是,電被浸泡的停了好幾次。
有一次暑假回老家小住,待回來時,門還沒開啟,就從裡面傳出一絲腐爛之氣,進入屋裡一股更濃的味道直衝口鼻,令人作嘔。地下腐水遍地,斷電導致冰箱停止工作,裡面儲存的海鮮肉類都壞了。
做過矽藻泥的牆面,經過長時間潮溼的浸潤,下半部慢慢鼓起,一點點剝落,看著讓人惱火。
找物業,他們說只管外面的,屋裡的不歸他們負責。雖說每次反饋,他們也找人在外面忙活一通的抽水疏通,可堵塞依舊不時發生。
無奈,老公打了市長熱線,物業在其干預下又來查看了兩番,卻始終治標不治本。
最後再找,他們扯皮說是沒什麼辦法啦,讓我們去找開發商,可開發商在前兩年早已撤離,到哪裡去找?
看著幾十萬花錢置辦的家,從剛開始的興奮到如今的煩心,各種後悔在心間徘徊:後悔買了這裡的房子,後悔買了一樓!
問題得不到解決,我們便停繳了物業費。想著物業能因此急我們之所急,憂我們之所憂。
可終歸是我們幼稚了,在停繳一年後,便收到電話和資訊,物業把我們起訴了!說是若再不交,就要法院見。
我們尋常老百姓,哪裡經歷過這些,一聽要上法院,只好趕緊去把物業費補齊了。
截止今日,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我們把下水管上安裝了一個蓋子,不用時就擰上,用時再開啟,雖然麻煩,也只能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