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朝陽區,有一條以人名命名的河,這就是蕭太后河。
蕭太后本名叫蕭綽,乳名燕燕,是遼景宗的皇后。後來她的兒子遼聖宗即位,她就成了皇太后,民間管她叫蕭太后。
到了遼聖宗時代,她掌握了遼的軍國大權。在她的主持下,遼由亂而治,逐漸興盛強大,多次跟宋打仗,最後締結了“澶淵之盟”,從此南北和平共處。
公元1009年12月29日,蕭太后在她的行宮病逝,那一年她57歲。
關於蕭太后河的來歷,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有的說,當年蕭太后統帥大軍進攻北宋,路過北京城郊的時候,手下的將士們口渴極了。蕭太后勒住戰馬,揚鞭一指,前邊兒就立刻出現了一條河,河水清清涼涼的,將士們高興極了,痛飲解渴。從此以後,這條河,就被稱為蕭太后河。
還有一個傳說,當年蕭太后率軍征戰北宋的時候,駐紮在京城附近。由於當地缺水,蕭太后就派人四處找水,最後找到了一條無名的河,河水又清又甜,蕭太后飲後龍顏大悅,就問起這條河叫什麼河,士兵們四處打聽,得知這是條無名河時,蕭太后說,就用我的名號吧。從此以後,便有了蕭太后河。
其實, “蕭太后河”與蕭太后無關。
根據史書記載,蕭太后河是一條人工運河。是公元1029年開鑿的。那時候,蕭太后已經去世整整20年了。
開鑿這條河的目的,是給在遼南京城,也就是今天北京西城區一帶的軍隊,運輸糧食物資的。
當時的蕭太后河,全長大概30裡,起點在遼南京城的迎春門,經過原宣武區的半步橋流進陶然亭湖,又向東流過龍潭湖、左安門,進入今天朝陽區的十里河村。由於從左安門到這一段的距離,差不多有10裡,十里河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經過十里河村後,河水繼續向東南流,進入位於今通州區,在張家灣跟北運河相接。
當年遼國的糧船,就是由北運河與蕭太后河交叉點的碼頭,進入運糧河,把糧食轉運到遼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