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對於一些官員來講,即使當上叢一品,他們也可能一生都升不到正一品。這就是大家所說的一步之遙。陳廷靜和劉庸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從叢一品升為正一品,這說明了這一過程是相當有難度。但是對有些官員來說,這並不是太難。例如和珅,只花了4年的時間就從叢一品升到了正一品。
在古代,官員的職級分為九個品級,每級分為正品級和叢品級,自從9品到正一品共有十八級。唐朝時期,最大的官員只有三品,到了明清時期,才有了一品和二品。清朝時,正一品和叢一品的朝服是一樣的。甚至連工作內容界限也很模糊,叢一品做的是正一品的工作,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從一年級爬到一年級總是很困難的。
一代名相陳延敬,順治年間,中進士時才21歲。當他在翰林院教書時,受到康熙皇帝的高度重視,並於1864年被升為左都御史,即從一品。然而,直到1703年,才升為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兼吏部尚書。與陳廷敬相比,劉湧的經歷更為曲折。劉湧於乾隆13年考中了進士,幾經波折,直到乾隆46年,他才升為左都御史。相隔16年,到嘉慶2年才升為正一品。劉墉還經常受到乾隆的指責因為實在沒有其他人了。劉勇才被提升為正一品。事實上,陳廷敬和劉墉從一品升到正一品都是幾乎用了近20年的光陰,這種情況是清朝官員的常態。例如劉統勳,劉墉之父,為官成就要比劉庸大得多,也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劉統勳於乾隆6年升為左都御史,然而,直到乾隆26年,他才成為正一品兼兵部尚書。
在正一品的地位上,是一種榮譽。如果你想贏得這個榮譽,不到一定的年頭你真的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然而,並不是每個人升到正一品都需要20年的時間。雖然陳廷敬和劉墉都是科舉出身,但他們都是漢人。在清代,漢人的待遇很低。當然,要實現漢代官員的最大成就更為困難。相比之下,旗人的仕途要寬宏大量得多,比如和珅。
乾隆37年,當時和珅才只是一名3等侍衛,正5品的官職。乾隆38年,和珅就升為庫管大臣。乾隆四十年,任正藍旗副都統,正2品。乾隆45年,升為正白旗領侍衛大臣,正一品。需要2年才能完成,和珅只花了4年。當然,儘管正一品已經是為官的極限。但對於皇室子孫來說,這仍然是小菜一碟。例如,皇帝的兒子,生下來就是一個超一品,這更是無法鄙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