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志願軍調集1094門火炮以排山倒海之勢,對南朝鮮軍發起金城戰役,高光時刻半小時打出1900噸炮彈。原先汽車團卸下炮彈還需要轉運到炮兵陣地,這次竟然直接把車開到火炮前,一邊卸車一邊裝填擊發。戰後,彭德懷元帥感慨萬千,說站在戰略的高度看,交通運輸是戰爭的命脈,是我們千千萬萬活著的和死去的英雄們,用血肉之軀鋪設了一條鋼鐵運輸線,保障了前線的勝利。
那麼,他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數字,在一次戰役期間,由於美軍飛機的轟炸,後勤物資能夠運送到前線的,不超過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而糧食不到百分之四十。更為致命的是鴨綠江畔的糧食和彈藥堆積如山,前線的將士不僅沒有吃的,就連彈藥也消耗殆盡。40軍和42軍的一些部隊甚至彈盡糧絕,餓肚子戰士們不怕,可沒有了彈藥仗還怎麼打?於是我軍被迫突然後撤。我想看到這裡大家已經明白,沒有制空權,補給跟不上,才是拖累朝鮮戰爭的關鍵。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早在當年夏天,深諳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我軍就開始未雨綢繆。到開戰前,東北軍區已經儲存了足夠30萬人食用3個月的主副食,和至少一個戰役的彈藥。包括糧食1.67萬噸,食油430噸,各種乾菜罐頭920噸,馬料9000多噸。
入朝初期,我軍有26萬人,每天最低消耗物資5000噸,需要5300輛汽車運輸,但舉全國之力,東拼西湊才湊了1300多輛。
於是又發動幾千輛牛車馬車,甚至小推車,驢拉、人抬、肩挑,組成了一支包括人、車、牲口在內的運輸隊伍。
可即便如此,因為沒有制空權,裝備有三分之一被打掉,糧食三分之二被打掉。但在鴨綠江邊,即使在朝鮮戰場最困難的時候,始終都有大批物資囤積。然而隨著戰線推進到三八線,補給線拉長,前線的物資和彈藥短缺問題日益嚴峻。而在聯合國軍方面,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出任聯合國軍司令後,敏銳的發現我軍每次攻勢只能維持八天,意識到是我後勤補給困難,他先後實施了空中封鎖戰和絞殺戰,意圖粉碎我運輸線。恰逢這一年夏天,朝鮮又爆發了40年不遇的大洪水,橋樑、公路、鐵路遭到大面積毀壞,頓時我後勤補給雪上加霜。
我軍初入朝鮮時,由於距離近,主要靠汽車運輸,但隨著戰線向南推進和美軍的狂轟濫炸,大運量的鐵路運輸迫在眉睫。當時,朝鮮的2300多公里鐵路已經化為廢墟,只有輯安到前川107公里還能勉強通行。我軍意識到後勤補給是影響戰局的關鍵後,一支足以影響戰爭程序的部隊和一個人出現了,這支部隊就是鐵道工程兵,而這個人就是劉居英。
當時他在中國境內東北鐵路局擔任中方負責人,從蘇聯人那裡學了不少先進的管理經驗。於是劉居英臨危受命,當務之急他必須先解決路的問題。自1951年9月至12月,志願軍共動用4個兵團直屬隊11個軍11個師9個工兵團和各分部工程隊,共計157萬個人工日,冒著零下三四十度的風雪嚴寒,鎬刨錘砸斧砍手搬,跳入錐心刺骨的河水中拓寬公路,加固橋樑。
美國人察覺志願軍的意圖後,轟炸機群就跟鳥群似的,鋪天蓋地輪番轟炸。到1951年6月,雙方在三八線附近已經拉鋸將近半年,誰也無法打破僵局。在蘇聯的斡旋下,雙方展開了談判,但僅僅一個月,談判就因美方要價太高陷入僵局,三八線上烽煙再起,我交通運輸線成了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根據聯合國軍的估算,我前線的60個師每天要消耗2400噸物資,用汽車運輸需6000輛,而火車只需120個車皮,就這樣鐵路運輸首當其衝,三角區成了首要目標。因為它是朝鮮鐵路南北和東西的交匯處,一通全通,一斷全斷,戰略作用極其重要。
李奇微一面發動夏秋攻勢,一面發動空中封鎖戰,原本地面作戰激烈的時候,一個軍一天就要消耗上萬噸物資,恰逢這個時候,朝鮮又爆發了40年不遇的大洪水,這讓我軍的後勤運輸雪上加霜。原先還能進行星期攻勢,現在因為美軍的封鎖連肚子都要捱餓,更不要說星期攻勢了。絞殺戰最慘烈的時候,彭總對劉居英大發脾氣,承受巨大壓力的劉居英因四天四夜沒閤眼,一頭栽倒在地不省人事。周恩來總理下令立即送回北京搶救,不料醫生診斷完,卻說讓他睡吧,睡醒就好了,他這是太累了。
幾天之後,毛主席這個鐵打的兵重返前線,此時前線,一邊艱難談判一邊戰火紛飛。這時中央軍委給劉居英下達了一個死命令,一個半月內必須向前線運送7500車皮武器彈藥。軍令如山,作為毛主席的兵縱然有天大的困難他也必須完成。在敵軍的持續轟炸下,僅在萬城到肅川10公里的鐵路上,每公里就有244個人,24小時不間斷輪流施工作業,保證鐵路隨炸隨修。
但美軍的炸彈就像耕地的牛,每天都要把車站和鐵軌一處不落的犁上幾遍。我軍也在重要鐵路沿線機動佈防高炮部隊,美軍飛機一來,我高炮部隊就玩命的打,就這樣美軍飛機在上面炸,我鐵道兵和民工在下面修,以極大的傷亡和代價確保運輸的暢通。
即便如此,大多數時候,鐵路還是處於中斷狀態,為了不讓運輸中斷,運輸部隊想出了分裝倒運的辦法,就是利用舟船、人畜等一切力量,將物資倒運過河,再裝車運輸。
同時,針對美軍密集轟炸的特點,工程部隊又湧現了許多發明,比如說戰士們做了很多臨時的木質橋墩,一旦鋼筋混凝土的橋墩被毀,敵機離開後,他們就把臨時橋墩推到江中去,確保應急通行。但木質橋墩不夠結實,實踐中,戰士們又總結出了先通車後加固的原則,搶修的便橋、便線都按簡易標準要求,能維持三到五天就算完成任務,而公路橋則修建了許多水下暗橋。可是這些便橋修好後問題又出現了,火車司機不敢往上開,因為一個機車頭200多噸,他們擔心壓塌橋墩。
為此工程兵又琢磨出了一個辦法,既然車頭重,那就只把車廂頂過去,然後再由對面的車頭牽引向前線運送,透過這些方法,搶修效率大大提高。
可縱然如此,面對美軍的高強度轟炸,三角區每月也只能保障七天通車時間。於是劉居英又打破常規,開創性地採用片面運輸法,正常情況下負重過去一列火車,也要空車回來一列。不然那邊一堆空車,這邊物資沒有車可裝,而片面運輸法就是在鐵路搶通的短時間內,一列接一列,不停的朝一個方向發車,空車回來也是如此。想不到這一系列發明,和這一史無前例的創新,收到了難以置信的效果。
曾經志願軍運輸部隊在一條單軌鐵路上,創造了一夜開往前線47列火車的世界紀錄。毛主席的這些兵,以非凡的智慧和膽魄,將有限資源的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創造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奇蹟。軍列源源不斷開往前線,而陰謀失敗的美軍氣急敗壞之下,變得愈加喪心病狂。但列車司機也想出了很多辦法,發現美軍飛機來轟炸,他們就躲進山洞內。一次一列火車因為斜坡滑出了山洞,一個叫王景州的戰士,在用撬槓塞進火車輪下依舊無法阻擋列車下滑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擋在鐵軌上壯烈犧牲。這就是毛主席的兵,為了祖國和人民敢於挑戰世間的一切敵人和困難,哪怕是犧牲也在所不惜。
這場絞殺戰,實際上是仿照二戰期間盟國空軍在義大利境內大範圍轟炸德軍鐵路線的成功經驗。聯合國軍自信的認為,憑藉其強大的空軍力量完全有把握把朝鮮半島變成昔日的亞平寧半島。但他們高估了自己選錯了對手,結果遭到志願軍鐵道兵的頑強抵抗,致使原定三個月的絞殺戰,從1951年8月一直打到1952年6月。我軍交通運輸的命脈非但沒有被掐斷,反而是我軍在殘酷的考驗中勝利完成了以兵站為中心,鐵路公路相結合,南北貫通、東西縱橫交錯的後勤運輸網,打造出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鐵血大動脈》《神龍車隊》《激戰無名川》《烽火列車》這4部電影,對我後勤運輸部隊英勇善戰、足智多謀,軍民團結、克難攻堅,都有著令人感動的描寫,可以說任何一部都不輸於當代的大片。
時間來到1953年6月底,毛主席接到彭德懷元帥,李承晚拒絕簽字,叫囂打到鴨綠江的電報後,當即指示先不要簽字,再消滅他萬餘人再說,就這樣金城戰役拉開了序幕。劉居英接到要打大仗的命令,又增調十個汽車團2000輛汽車,不分晝夜向前線搶運物資。我軍在蘇聯的援助下,從1952年開始武器裝備大為改善,全軍士氣高漲。此次我軍部署火炮1094門,其中號稱炮兵之王的喀秋莎更是立下汗馬功勞,這種炮一次可齊射16枚炮彈,因此彈藥消耗量極大。
戰役開始後,我軍萬炮齊發,不到半小時,1900噸炮彈就傾瀉到了南朝鮮軍的陣地上。戰役打到第十四天時,劉居英接到一個訊息瞬間驚出一身冷汗,因為對方說彈藥快沒了,正當劉居英為此犯愁時,對方又說戰爭勝利了,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
三年戰爭,不算公路和其他目標,聯合國軍僅投在鐵路沿線的炮彈,就舉世罕見的達19萬餘枚。作為毛主席的兵,作為共和國的英雄,三年間他們在朝鮮的每一天,可以說都在跟死神打交道。作為立國立威之戰,抗美援朝開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的後勤體系,現代化的空軍、高炮部隊、坦克裝甲部隊等多個兵種的建立和發展。如今我們已擁有了各式的現代化武器,但我們不能忘了六十多年前,在一場實力極為懸殊的較量當中,那些以無與倫比的勇氣,用生命和智慧捍衛國門的志願軍老兵們。
正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人勇敢、不可欺。今天,我們再次感恩他們,感恩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締造了一支有信仰,有理想、忠誠、頑強,富有智慧,有鐵一般的紀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天不怕地不怕,誰膽敢侵略我們就消滅誰的英雄軍隊。願他們的豐功偉績與日月同輝,願他們保家衛國的浩然正氣天地永存,願他們敢打必勝,不怕犧牲、敢於亮劍的精神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