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鑑史人
編輯┃鑑史人
37歲將公司賣給馬雲,到手300億,創造網際網路史上金額最大併購案的壯舉。
而不甘舒適的他,選擇砸出全部身價再次創業,賭上前半生賺的功與名,橫著膀子開始造汽車。他的傳奇經歷寫成一本書的話,那絕對是一本“爽文”!
他就是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
並不光鮮的青春記憶
何小鵬出生於1977年,也不是一個富貴命,父母親都是普通工人,但是苦了自己也不能 苦著孩子,兩人拼命工作,一輩子省吃儉用,就是為了何小鵬能夠出人頭地。
沒有辜負父母期望的何小鵬在1995年考入了華南理工大學,這是國家雙一流大學,不出意外的話,從這裡走出去的何小鵬應該會得到一份好工作。
進入大學後,何小鵬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在40歲時實現財務自由。
普通人家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沒能耐的持續怨天恨地,有能耐的後天改造自己。
何小鵬顯然是後者,因為家裡條件不是太好,除開學費外,何小鵬的生活費並沒有多少,於是在課餘時間,他同時兼職了很多份工作。
他吃苦耐勞,無論髒活累活什麼都肯幹,所以當時的老闆也非常樂意找何小鵬來兼職。
不過何小鵬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太內向了,根本不怎麼和陌生人打交道,由於不會說話也是吃了不少苦頭,漸漸地,何小鵬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於是他買下很多演講口才相關的書,並且到電腦城去搞銷售吆喝,鍛鍊自己的口才,而正是這些經歷,讓何小鵬的口才有了顯著提升,這對他日後的成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轉眼大學四年的時間也過去了,何小鵬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而他選擇的路也是讓眾人不能理解。
放棄國企鐵飯碗
1999年,華南理工迎來畢業季,何小鵬跟著導師到廣州尋找實習單位,當時一共有三家企業可以前往實習,其中兩家是國企,一家是私企。
在那個年代,進入了國企可以說就是拿到了鐵飯碗,不說大富大貴,最起碼是不用愁吃愁穿了,所以大部分畢業生都是選擇了國企,而何小鵬卻不願意隨波逐流,憑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他下了車頭也不回的選擇了唯一一傢俬企——亞信集團,這一年他22歲。
何小鵬從來也沒有後悔這個選擇,他在自己寫的一篇博文《團隊越小就越快》中,記錄了當時的想法:我對國企一點興趣也沒有,所以我去了亞信。
亞信集團是中國通訊行業的龍頭企業,同樣也是一家充滿傳奇色彩的企業,被圈內人稱為“中國網際網路建築師”。
來到亞信的何小鵬一天也沒有懶散,他恨不得把一天當做兩天來用,他想在這裡汲取到所有能夠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開發、運營、客服……入職兩年,何小鵬幾乎是把亞信的各個崗位都做了個遍,而也是這一年,何小鵬迎來了職業生涯第一個好訊息。
亞信於這一年在納斯達克上市,老闆直接給了何小鵬1500股的原始股,市值接近3萬美金,按照當時的匯率兌換成人民幣將近有25萬了,這對於才24歲的何小鵬,絕對是一比不小的財產,也足夠他在老家買一套房子了。
不過沒等他出手,僅過了幾個月,亞信的股價就開始急速下滑,最後何小鵬手裡的股權價值僅僅只剩6000美金了。不過何小鵬並沒有因此傷心,因為他從最開始就是朝著學習技術來的,這些資本家的遊戲,他現在參與還為時過早。
努力踏實的性格讓何小鵬在工作上一往直前,工資也是水漲船高,就在一切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何小鵬突然在某一天的深夜頓悟了。
他認為就算在這條路上暢通無阻地走下去,即使達到了崗位的天花板,也只是在人家手下打工,既然如此,不如換條賽道,重新賭一把。
於是,何小鵬再一次放棄了安穩的生活,開始了他的創業路。
何小鵬的傳奇從丁磊開始
其實起初何小鵬和萬千創業者的動機都一樣,沒有什麼高大深遠的抱負,就是想搞錢,讓自己以及家人能夠過上好日子。
而何小鵬傳奇的開始繞不開三位貴人的相助,也正是這三個人成就了後來的何小鵬。
2004年,從亞信離職的何小鵬拉上老同學梁捷正式創辦了UC優視,那一年他27歲。
梁捷算是何小鵬的師哥,比他高一屆 。畢業後也是加入了亞信廣州分公司,兩人也可以說是這個行業內的翹楚。
公司的第一個產品,何小鵬選擇了做郵箱,取名為UCMail,但是創業路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由於當時網際網路並不是特別普及,所以大家的用文字聯絡的方式更傾向於簡訊,所以UCMail上線一段時間之後,也還是沒什麼起色。
就在何小鵬一籌莫展的時候,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一個貴人——網易創始人丁磊。
其實這時候的丁磊也算是何小鵬的競爭對手,因為他這時候也在做郵箱。但在使用了何小鵬的UCMail之後,覺得還挺不錯,本著英雄惜英雄的念頭,丁磊大手一揮,給了何小鵬80萬的天使輪資金,還將自己空閒的辦公室給了何小鵬。
何小鵬並不知道這條路的終點在哪,但至少這80萬給了他一劑強心針。
何小鵬第二個產品就是UC web,也就是我們後來眾所熟知的UC瀏覽器,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加上智慧手機的普及,UC也是趕上了這趟順風車。
UC瀏覽器用一年的時間,將使用者幹到了100萬,而當時UC的員工才不過12人,如此的成績在網際網路圈子裡也是打響了名聲。UC這隻呆萌的小松鼠,也一躍成為手機瀏覽器的王者
但在網際網路這個浪潮裡面,一時的輝煌並算不了什麼,隨著眾多競品的出現,加上公司的擴張,伺服器的增加,丁磊投資的80萬以及自己賺到的一些資金,幾乎全部耗盡了。
網際網路就像深不見底的深淵,幾十上百萬砸進去聽不到丁點回響。
無奈之下,何小鵬和梁捷開始四處籌錢拉投資,好在當時政府正在鼓勵科技創新企業,而何小鵬的UC正好在鼓勵範疇內,最後經過一系列申請,何小鵬拿到了廣州天河區政府補貼的10萬錢。
雖然不多,但是這至少可以讓何小鵬接下來一個月不用為了錢而擔心,讓何小鵬鬆了一口氣。
但這樣下去,也是苟存著,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出路,正是這個時候,他生命中第二個貴人出現了。
何小鵬的另外兩位貴人
當時網易總編輯李學凌就在何小鵬公司旁邊辦公,所以兩人也算是朋友關係,看見何小鵬如此窘迫,李學凌也是出手幫了一把,他將俞永福介紹給了何小鵬認識。
當時的俞永福是聯想投資的副總裁,在認識了何小鵬和公司的產品之後,他非常看好UC優視的業務模式,就回去向公司提議為UC注入資金。
俞永福所在的公司也為這個專案開了一次研討會,可惜的是最後因為一票之差,這個專案被否決掉了,但是俞永福不甘心,他不想錯過這個好專案,於是把何小鵬介紹給了另一位大佬,這也是何小鵬的第三位貴人——雷軍。
雷軍當時還在金山當總經理,也做一些投資專案,在聽到俞永福的介紹之後,雷軍表示,這個錢可以投,但條件是你俞永福去UC我才投資。俞永福再三考慮之後,選擇辭掉百萬年薪的聯想投資副總裁一職,成為UC的CEO。
雷軍也履行了承諾,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向UC注入了200萬的資金。而這筆投資也是雷軍投資案例中最成功的一例——在8年後資金翻了1000倍。
有了充足的資金當做後盾,何小鵬也可以放開手腳幹了。在聽取雷軍的建議之後,何小鵬將精力全部放在UC瀏覽器上。
果不其然,伴隨著智慧手機的大爆發,UC在別人剛起步的時候,就已經成功在全球拿下4億使用者,我想在看文章的各位,應該也或多或少用過或者聽說過UC。
到2014年,UC在移動瀏覽器中排名前三,公司員工也從百來號人擴充到上千人。這裡也不得不說雷軍的網際網路思維確實牛。
而這個時候的UC也不再是當年那個四處求投資的卑微者,相反的每天都有人來到何小鵬公司談投資事宜。可以說,此時何小鵬和他的UC一時之間是風光無限。
後來在談起UC的發家史時,何小鵬是這樣回憶的:
UC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很多貴人。一個貴人又帶來下一個貴人,沒有丁磊就不會認識李學凌,沒有李學凌就不會認識永福,沒有永福就不會認識雷軍……所以創業成功還是要有點運氣的
確實,如果沒有幾位貴人的相助,何小鵬根本不可能走到這一步。而就在UC日益壯大的時候,何小鵬再次做了一個震驚所有人的決定。
將公司賣給阿里
一家公司幹到了一定的體量的時候,很多時候就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當UC成為移動網際網路埠絕對的流量擔當時,資本遊戲就是公司繞不過去的坎了,在接受了多輪融資的UC,股權已經被衝散得四分五裂,何小鵬也不再是“話事人”,超過66%的股權已經到了阿里巴巴手裡, 也就是說這時候UC的實際控制人其實是阿里巴巴。
與其等著股權慢慢被稀釋,不如提前下車。
於是何小鵬做出了既大膽又明智的選擇——將UC賣給阿里巴巴。
2014年,阿里巴巴以4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UC優視,這一收購案例也造就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成交價最高的併購案。
這一年,何小鵬37歲,他拿著300億人民幣實現了財務自由,而這一切的擁有比他當年定的40歲的目標還早了三年。
300億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是一筆小數目,而這個錢也可讓任何一個人在接下來的餘生什麼都不用管,躺平就好,但是何小鵬並沒有,他認為這並不是自己的終點。
賣了公司之後,何小鵬也加入了阿里,先後也擔任了阿里不少高階職位。在眾人眼中,何小鵬就是一個傳奇人物,更是成為了所有創業人的目標。
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此,他認為自己的年紀還可以再衝一次。
縱觀這些傳奇大佬們的人生履歷,我們都會發現一絲共性。他們擁有了一切,在短暫的狂歡之後,又再次陷入了焦慮之中,似乎他們生來就是那種不安於現狀的人,雷軍是這樣,何小鵬也是這樣。
砸完全部家底造車
2014年,馬斯克宣佈開源特斯拉223個電動車專利。這個訊息的傳來, 意味著中國的電動汽車有了新的希望。
也是這一年,中國市場迎來首批特斯拉,何小鵬也是這個時候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動汽車這個 行業,何小鵬在體驗完特斯拉之後,就篤定地認為汽車行業的變革來了!
何小鵬也認為這是一個機會,於是向公司高層提專案起草,試圖說服阿里高層涉足造車新勢力,但經過高層商討之後,認為這個做法太大膽,並沒有透過。
但是何小鵬不甘心,於是他一邊學習阿里巴巴的運作模式,一邊嘗試脫離阿里,但是對於這個年紀的他,跳出阿里還是需要一定的勇氣。最後,他花了三年的時間才讓自己完全抽離阿里,全身心投入到汽車領域。
2017年8月,正式離開阿里的那天,他在社交平臺釋出了這樣一段話:
辭職之後,何小鵬第一時間去找到了他的一個朋友——夏珩。
夏珩畢業於清華汽車工程專業,畢業之後在廣汽新能源部門幹過幾年,對新能源汽車製作的一系列流程有過深入瞭解。從廣汽離職之後,夏珩就喊出了要做“中國的特斯拉”的口號,而何小鵬也就此成了夏珩的第一個投資人。
何小鵬不顧眾人阻攔,孤注一擲投入全部身家,勢必要將這個“中國特斯拉”打造出來。
而這時候的何小鵬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孑然一身的小青年,如今他身上閃耀著數不清的榮譽,擁有著強大的人脈。於是在何小鵬的號召下,各大資本紛紛注資小鵬汽車,僅用了一年時間何小鵬就完成了20億融資。
加入小鵬汽車2個月後的十月,何小鵬也打了一個開門紅,成為中國首家擁有資質的網際網路造車企業,並拿下了首張綠牌。同時,小鵬汽車首款量產車G3也正式上線,成為當時市場上最早實現量產的電動汽車。
一時之間,何小鵬和他的小鵬汽車風光無限,所有人都相信這個男人能夠以一己之力造出中國的特斯拉,而就在這些榮譽與掌聲中,何小鵬並不知道,一場風波正在向他襲來。
維權風波
2020款小鵬G3剛剛上市,就引來了不小的風波。
由於相比老款車型,效能配置大幅提升,不僅續航里程上從老款的最大里程365KM升級為新款的520KM,而價格上比老款的還要便宜,這讓原來購買老款車型的使用者大為不滿,並且還有少許人舉牌控訴小鵬汽車質量差,且反覆修不好,自此引發了小鵬車主大規模的維權。
隨後何小鵬也在社交平臺釋出了一封道歉信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的網際網路電子思維還沒改變過來,我汽車當成手機類似的工具,從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的轉變,我改的太慢,手機的更新換代差價太正常,但是汽車不一樣,是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後來在多方協調下,小鵬汽車給出了“10萬積分”或“三年六折置換保值權”補償方案,這才讓這場風波停止了繼續發酵。
也是此次風波過後,何小鵬也算是明白了“網際網路人”和“汽車人”的差別,同時也明白了,造車不僅僅是要將車造好,還必須要對所有的小鵬汽車車主負責,如果讓客戶寒了心,勢必是做不長久的。
或許是真心實意地悔改了,又或許是資本的遊戲,總之,小鵬汽車之後的發展是風光無限。
2020年8月,小鵬汽車在紐交所上市,募集資金總額高達17.2億美元,創下了全球新能源汽車史上的最高IPO記錄。
何小鵬也以55億美元財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02位。
2021年7月,又在港交所上市,小鵬汽車也成為造車新勢力中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
看起來風光無限的何小鵬其實深知,關於這場新能源的戰役才剛剛打響,何小鵬最終能否幹掉各路豪強,站穩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腳步,我們還且拭目以待。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小鵬汽車究竟質量如何,我們不是專業車評人,不置於評價,但是從商業頭腦以及個人魅力來看,何小鵬起碼還是值得敬佩的,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創業者,何小鵬無疑也是成功的!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經歷滄海桑田的洗禮,敢於接受逆境,生命自會日漸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