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企業都在把直播當成救命稻草的時候,豈不知直播帶貨只是曇花一現,萬物互聯與消費升級,才是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1
李佳琦與薇婭靠直播一晚上就能帶來189億的銷量;董明珠一場直播就能帶來102.7億的銷量;傳統企業直播帶貨每天也能產生幾十萬、數百萬的業績。
直播作為一種新的銷售場景,正在幫助企業轉型與發展,為什麼說直播只是曇花一現呢?
所有的頭部主播,之所以能夠日銷數億,成功的原因都不謀而合,靠的都是全網最低價。
正因如此,直播帶貨會出現嚴重的兩級分化。
0.01%的頭部主播,靠供應鏈及價格優勢,個人影響力,搶佔了99.9%的流量與資源;其餘99.9%的主播為了0.01%的流量,就要不斷地打價格戰、付費推廣。
隨著直播帶貨的競爭加劇,未來流量成本會越來越高,直播帶貨的運營成本會逐漸吞噬掉商家的利潤。
因此,在下一個10年企業不想被淘汰,就要從直播帶貨與價格戰的陷阱中脫離出來,提升自身產品、品牌的競爭力,依託物聯網以及產業網際網路構建出新的商業形態。
2
直播帶貨只是曇花一現,並不是說從此不再有直播這種銷售方式了,而是不能把直播當成企業必勝的法寶。
因為無論是在渠道為王,還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紅利期,能夠決定企業成敗的都是自身的競爭力。
由此可見,未來的企業要把注意力放到消費者身上,挖掘其新的需求,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實現差異化定位。
如何抓住消費者的新需求,又該如何實現差異化定位、提升競爭力呢?
從未來10年的發展格局來看,隨著共同富裕的推行,未來中國的中產人群會越來越多。
中產有了足夠的經濟條件,在購物的過程中,看重的不再是主播的限時搶購,9.9包郵;而是會為體驗、服務、技術、科技買單。
由此可見,企業要先透過文化賦能提升品牌的文化交易價值,科技賦能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
當產品上有了競爭力,第二步要做的是根據消費者的生活習慣,構建立體的渠道形態。
比如,把電商、短影片、直播、線下體驗店以及物聯網相互打通。
這樣能夠透過短影片輸出產品私域場景,直播帶貨,下線滿足消費者的售後、社交、體驗需求。
那麼從整個商業形態,市場發展來分析,直播只是其中的一根銷售渠道而已。
3
從消費網際網路的角度去分析,在未來3-5年,直播確實能夠為大多數企業帶來改變。
可如果從未來10年、甚至30年的發展趨勢來看,物聯網與產業網際網路,才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因為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企業與企業之間是流量的競爭,只有把產品質量與生存成本降低,才能夠靠直播、電商等場景以價格優勢取勝。
可到了產業網際網路與萬物互聯的時代,企業與企業之間拼的是生態與場景。
比如,現在的智慧音箱、智慧冰櫃、智慧手機、智慧洗衣機以及所有的智慧產品,都是可以相網際網路的。
從消費的場景來說,未來每一個智慧硬體都能夠聯網,都是一個流量入口與消費場景。
智慧洗衣機可以根據消費者洗衣服的頻次、布料,判斷消費者的喜好,為其推薦服裝到手機、電視、可穿戴裝置或者無人駕駛汽車上,驅動消費者購物。
智慧冰箱可以根據消費者食用的食材,判斷消費者的生活習慣,為其推薦牛奶、麵包、柴米油鹽到各種智慧硬體上。
可以看出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沒有直播一樣可以獲取流量,產生業績。
當然,想要讓這些硬體相網際網路,除了依託物聯網、感測器以外,也需要依託產業網際網路的思維,從生產端以研發端就要把不同的產品相互打通,實現生態化發展。
就像雷布斯旗下的智慧硬體產品一樣,都可以相網際網路,實現物與物的互聯,人與物的互聯。
另外,在生產端所有的企業,也要根據萬物網際網路(智慧終端)反饋的資料,去實現智慧化生產,提升前端與後端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