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粉絲知道,信維通訊我是認錯了的,而與之相對照的立訊精密我打死也沒認錯,結果是信維通訊我坐了個1倍漲幅的過山車最後平盤離場,而立訊無論過山車繼續持有,截止目前看來這個決策似乎還是對的。事情過去了一段時間了,我覺得我可以稍微平靜點的來總結一些經驗教訓了。
代工行業的關鍵點在於抱緊大客戶
重點是商業模式,都是代工廠又不是對C端。信維想做村田是好事,也是當初打動我的地方,覺得信維敢為了創新和客戶叫板。但有個問題,就是代工廠這身份,首先要滿足客戶爸爸,客戶滿意的前提下搞技術突破可能會更好,畢竟是代工廠,還是得先抱好客戶爸爸的大腿,不能傲嬌,傲嬌要內部傲嬌,對客戶不能傲嬌,而且要偷偷傲嬌,關鍵是還要落地,如果傲嬌完了技術路徑和落地都有問題就麻煩了。
這點立訊做得比信維好。立訊對蘋果很服帖,有時候吃點虧也要服帖,要知道蘋果是好客戶(和臺企日韓企業不一樣,不會對供應商過渡盤剝,蘋果懂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道理),但蘋果也需要供應鏈安全的,小弟太傲嬌也是問題。這也是蘋果扶持立訊這個服帖小弟的原因,關鍵是立訊也爭氣,有難度的事能拿下。這也是立訊替代富士康的邏輯根源。
代工行業,先服帖,服帖了,蘋果會幫你進步,甚至比你自己埋頭苦幹還快,你沒先進裝置蘋果幫你找裝置,你沒技術蘋果培訓你,不怕沒技術,蘋果技術多強啊。當然立訊自己做得也很好,有競爭力,管理效率和報表都超出了一個代工廠的水平,堪比有品牌工廠,所以別輕易看低代工廠。
當然有些公司蘋果是扶都扶不起(有些就被蘋果剔除了),立訊顯然不是。所以二選一,選立訊。這是超長期邏輯,甚至可以不考慮產品,具體某個季度銷量,這個邏輯不破壞,立訊相對來說就是更優的選擇,同樣經歷波動,心態會更好,現在看來可能結果也更好。
沒有驗證指標。認錯還是不夠及時,從持倉看,睿遠傅老師對信維認錯比較快。應該說5G邏輯期望的爆炸效果基本面並沒有反映,當時看5G空間大,針對信維這個標的,我缺少一個驗證的指標。問題是落地不行,一直沒落地,而我這邊在跟進上並不能跟得特別緊,沒有及時發現證偽,對於toB業務的公司,我們的資訊都是滯後的,對於這種跟進上我不能找到跟進指標的公司,一方面研究力量還是弱了,跟進不好和睿遠這種機構比,沒有第一時間發現事情被證偽。但另一方面實際操作上對於缺乏跟進手段的公司和行業謹慎點可能結果會更好。研究力量不足講不清楚的時候寧可不做。
說說現階段的看法:
短期我認為信維風險也釋放完了,但信維認錯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我應該不會跟進。
立訊,我認為目前其估值合理,目前市值反推回來對應5年30%的複合增速。我認為儘管可能出現疫情晶片導致的行業持續反覆,但拉長來看,這個增速是能實現的,甚至我自己認為,如果整機和AR這塊將來進展順利,50%也是可能的,就像它過去10年一樣。我們之前發文的邏輯並沒有改變,雖然坐了一個過山車。所以我選擇留下立訊。
說到這,突然想帶一句寧德時代,上週也讀到一篇關於寧德時代的熱文,它似乎也在犯類似信維這樣的錯誤。在低估值的時候押注好賽道沒有什麼問題,但當前估值較高,樂觀程度打滿的程度上,還是要適當謹慎的。考慮到寧德時代所處的行業環節,它真的有像大家想的那麼優質嗎?以至於可以去藐視上下游並給到某些券商給的對應2060年業績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