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網際網路行業尤其是網際網路巨頭的風光黯淡了許多。
從阿里、美團領天價反壟斷罰單,到七部門聯合進駐滴滴調查、相關APP下架,再到國家反壟斷局掛牌成立……反壟斷這柄懸於網際網路平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中國乃至全球逐漸落地。網際網路監管邏輯由前期的“包容審慎”過渡到現在的“防範資本無序擴張”,對平臺企業的最直接影響即體現在市值上。阿里、騰訊、拼多多、美團、京東等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的市值均大幅下跌,與前幾年形成了鮮明對比。
反壟斷大潮之下,針對網際網路平臺一直以來被頻繁詬病的一系列問題和亂象,一些基礎制度規則在這一年加緊完善,這包括:針對網際網路平臺過度採集個人資訊、使用者資料保護不力、大資料殺熟等問題,《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均已在今年出臺;針對不同平臺之間大修流量池“圍牆”,監管發起拆牆行動、啟動互聯互通工作。
2021年,反壟斷重塑著網際網路行業,過去野蠻擴張的打法不再行得通。強監管不斷“落錘”,敲打著這些曾經是屠龍少年、如今已化身巨龍的平臺企業重拾初心。於是我們看到,他們積極擁抱監管、合規整改、在產品創新及使用者服務細節上作出蛻變,並投身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行動。
與此同時,在宏觀經濟復甦艱難、移動網際網路紅利見頂的大背景中,網際網路巨頭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網際網路行業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他們思索前路,並向著有可能成為下一代網際網路形態的元宇宙邁出了探索的步伐。
2021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跌宕起伏,走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NEW財金盤點了年度十大關鍵詞,以洞悉未來趨勢、把脈“誰主沉浮”。
01
反壟斷
4月10日,阿里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開出的反壟斷罰單,金額182億元,創中國反壟斷處罰金額之最。處罰原因是阿里濫用該市場支配地位、對平臺內商家提出“二選一”要求。半年後,10月8日,美團因同樣的原因領到了34億元的反壟斷罰單。
本輪反壟斷大潮自2020年底席捲全國共開出91張罰單,包括騰訊、百度、京東等在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均榜上有名。
除罰單外,由騰訊作為股東牽頭的虎牙和鬥魚合併案,因未透過反壟斷審查,遭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禁止。這是近十年來,國內網際網路領域第一起被監管機構強制叫停的投資併購案。
點評:2021年,平臺經濟反壟斷監管呈現出系統化、常態化趨勢。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被視為反壟斷體制機制完善的關鍵一步。
設定好“紅綠燈”、堅持“發展”與“規範”並重,是中國為平臺經濟治理開出的“藥方”。而反壟斷是連線“發展”與“規範”之間的紐帶,將推動平臺經濟在有為政府規範下的有效市場中創新發展,從無序亂序的“野蠻生長”態勢,邁入以法治規範的“有序發展”階段。
監管雷霆行動下,巨頭們迫切需要回憶和重拾自己初創時期的初心:平臺的價值是整合、分享資源,是透過幫助他人成功而取得成功,是不斷為社會創造價值而實現自我價值。
02
資料安全
6月30日,滴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是繼阿里巴巴之後中國公司在美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僅僅兩天之後,國家網信辦以“防範國家資料安全風險”為由對滴滴啟動網路安全審查,隨後滴滴旗下APP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遭全網下架。
兩週後國家網信辦會同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進駐滴滴。
5個月後,12月3日滴滴宣佈從紐交所退市,著手啟動在港上市。
點評:作為國內共享經濟的“頭號玩家”,滴滴在APP全網下架的情況下失去了使用者增量,口碑也在各種猜疑中滑坡。目前針對滴滴的調查結果還沒有最終公佈。
滴滴事件折射出我國資料安全治理面臨的嚴峻形勢,也體現了國家整治違法收集資料、維護資料主動權的決心。近年來我國資料監管法規體系逐漸完善,此次滴滴網路安全審查事件中就涉及諸多相關法律依據,即以《國家安全法》《網路安全法》為上位法,以《網路安全審查辦法》為直接適用法律依據,同時相關資料操作原則問題還對應了《資料安全法》《密碼法》中的條款。
滴滴從突擊上市到黯然退市,是網際網路巨頭違規收集利用資料進行野蠻擴張後的一次退潮。以此為開端,中國資料安全、網路安全強監管時代到來。
03
元宇宙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Metaverse)元年。3月10日,元宇宙第一股UGC沙盒遊戲平臺Roblox登陸紐交所,從而引燃了元宇宙概念在全世界的火爆。各大技術巨頭也開啟了元宇宙佈局:Facebook改名為Meta、微軟打造企業元宇宙、英偉達推出元宇宙基礎平臺,騰訊、位元組、百度、華為、B站等均紛紛入場。
元宇宙並不是一個單一技術,而是集合不同技術所形成的虛實相融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形態,可以理解為“3D版的網際網路”。一般認為,支撐元宇宙的六大技術為BIGANT,其中:B指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I指互動技術(Interactivity) 如VR、AR等,G指電子遊戲技術(Game),A指人工智慧技術(AI),N指網路及運算技術 (Network),T指物聯網技術(Internet of Things)。
點評:早在1992年,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就在其著作《雪崩》中首次提出元宇宙。這一概念由來已久,直到2021年真正“出圈”,背後有著多重推力。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全社會的虛擬化;移動網際網路流量逐漸封頂,巨頭們開始思索網際網路的發展將會走向何方;VR/AR硬體、人工智慧、數字孿生、雲計算等關鍵技術逐步發展迭代……這些都為2021年成為元宇宙元年做下了鋪墊。
其實目前上真正的元宇宙專案並不多,距離我們設想的元宇宙理想狀態還相差甚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元宇宙的時代已然開啟,如同當年PC網際網路向移動網際網路轉型一樣,又一場大洗牌即將開始。
04
造車
在加入造車大軍的一眾網際網路公司中,百度走在了最前列。事實上早在2013年百度就提出了無人駕駛汽車戰略Apollo計劃。2021年3月,百度宣佈和吉利汽車共同成立集度汽車公司。2021年11月25日,百度、小馬智行獲得北京市智慧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首批“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許可”,標誌著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商業化階段開啟。
其他網際網路大廠中,小米汽車公司於2021年9月註冊成立,開始大規模招募自動駕駛技術人才;360公司入股合眾汽車;滴滴也宣佈過造車計劃。
點評:汽車產業智慧化轉型的趨勢之下,掌握智慧技術優勢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摩拳擦掌。
目前國內“造車新勢力”中,蔚來、小鵬、理想等品牌已經站穩腳跟,眾多傳統車企也開始向新能源發力,一眾網際網路巨頭此時高調入局,為智慧技術應用、網際網路企業轉型和汽車產業發展都帶來無限想象。
05
雙減
7月24日,《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正式落地。政策明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湧入培訓機構,從政策層面上對資本在教育領域的擴張形成了強力遏制。當天,中概股教育股暴跌,用“腰斬”都不足以形容其慘烈程度。
點評:2020年的疫情一舉將線上教育行業推向神壇,受到資本熱捧。僅僅一年時間,線上教育行業從“天堂”跌入了“地獄”。
雙減政策出臺,線上教育行業的高光時代徹底落下帷幕。對於K12線上教育企業來說,政策強壓下學科類業務大幅縮減。11月起,新東方、好未來、高途、猿輔導、作業幫等線上教育機構紛紛終止了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為謀求新的增長,職業教育、素質教育等成為其轉型發展的新方向,但勝算有多少不得而知。
06
互聯互通
作為反壟斷措施的延展,互聯互通今年開始頻繁被提及。9月9日,工信部有關業務部門召開“遮蔽網址連結問題行政指導會”。9月13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無正當理由來限制網址連結的識別、解析和正常訪問,應該說嚴重影響了使用者的體驗,也損害了使用者的權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
目前在微信點對點聊天中已經支援部分外部連結的跳轉功能,其他APP中也相應開放了部分外部連結,不同平臺之間的割裂局面正在被打破。不過淘寶商品分享給微信好友,還是熟悉的“複製連結”,再經過二次跳轉才能看到商品頁面。可見,要實現真正的“聯通”還有一段路要走。
點評:開放、共享、自由是網際網路的精神,亦是網際網路技術和產業蓬勃發展的源動力。但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各種APP卻大搞“圈地運動”“壁壘高築”,最典型的就是阿里系、騰訊系、位元組系產品互相遮蔽訪問連結。圍牆越建越高,流量護城河越修越寬,不僅不利於使用者體驗的提升,也終究不是網際網路長久發展之計。
07
個人資訊保護法
8月20日,《個人資訊保護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透過,於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個人資訊保護法緊緊圍繞規範個人資訊處理活動、保障個人資訊權益,構建了以“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資訊處理規則,明確個人資訊處理的兩個“最小”一個“最短”,不得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資訊,嚴格限制對敏感個人資訊的處理,並嚴厲禁止“大資料殺熟”等行為。
點評:網際網路、大資料高速發展的時代,也隨之伴生了個人隱私洩露事件頻發、大資料殺熟等突出問題。《個人資訊保護法》作為數字經濟治理的基本法之一,關乎萬千公眾的切身利益,也關涉企業對於個人資訊的合理利用與規範發展。
在新法落地之前,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已陸續出臺了措施適應新法,如淘寶、京東、抖音電商團隊表示對消費者姓名、手機號、地址等資訊進行脫敏處理。《個人資訊保護法》還要求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做好個人資訊保護的“守門人”,對其設定了特別的個人資訊保護義務,包括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員組成的獨立機構對個人資訊保護情況進行監督、制定平臺規則、定期釋出個人資訊保護社會責任報告等。
08
共同富裕
2021年,“共同富裕”這個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提起。8月騰訊宣佈將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投入500億元聚焦在帶動低收入增收、幫助醫療救助完善、促進鄉村經濟增效、資助普惠教育共享等領域提供支援。此前騰訊在4月向“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專案投入了500億元。9月“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啟動,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美團、58同城等也發聲表達對於“共同富裕”的支援和行動。
點評:不同網際網路企業開展共同富裕行動的方式並不盡相同。例如,騰訊的做法更偏向公益性質; 阿里則更關注自身生態體系裡中小商戶的扶持以及本地生活服務的完善。但不論採取何種路徑,“共同富裕”都與網際網路一路走來繁榮發展的深層邏輯不謀而合——在創造社會價值中實現自身價值。
09
碳中和
對於碳中和這個全球共識,網際網路企業積極響應。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均宣佈計劃於2030年實現碳中和。資料中心是網際網路企業耗能的最大來源,BATJ均在碳中和具體舉措中提到了綠色資料中心建設以及基於演算法最佳化的資料中心減排。能源轉型方面,巨頭們在探索光伏、水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及相關解決方案的應用中都進行了佈局。同時,各平臺也關注並著力構建綠色出行應用和場景,以碳積分等獎勵機制,推動減排理念深入人心。
點評:網際網路企業推進碳中和是響應國家號召、助力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體現。網際網路企業踐行碳中和,關鍵不僅在於網際網路企業自身的節能減排和綠色資料中心建設,更要在2B端利用數字化能力幫助高排放企業高效低碳轉型、在2C端透過使用者觸達優勢引領低碳生活潮流。
10
VIE企業境外上市新規
12月24日,證監會網站釋出《國務院關於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的管理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和《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新規明確,對境內企業境外上市活動實施備案管理。
對於頗受市場關注的協議控制(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的監管,證監會負責人答記者問表示,在遵守境內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滿足合規要求的VIE架構企業備案後可以赴境外上市。
點評:自2000年新浪、搜狐、網易等首批透過VIE架構實現境外上市以來,VIE架構成為網際網路科技巨頭謀求海外上市的主流手段。但是20年來,這一方式一直處於模糊地帶。
2021年滴滴突擊赴美上市,讓官方認識到不能對這一方式繼續放任不管。於是有了之後的網路安全審查和國安等多部門進駐滴滴調查。監管暴風行動令市場人心惶惶,甚至出現了“禁止VIE企業在境外上市”的謠言,證監會還專門就此闢謠。
最終浮出水面的這一新規證明,監管對於VIE企業境外上市的態度是積極的,也穩定了各方信心。但前提是遵守境內法律法規,與此同時境內監管協同也在加強,如對涉及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網路安全審查等法律法規規定範圍內的企業境外上市,新規要求在提交備案申請前,企業應當依法申報安全審查。
2021年,是反壟斷元年、資料保護元年、互聯互通元年、共同富裕元年、碳中和元年、元宇宙元年……在很大程度上,集眾多元年於一身的2021也意味著變革動盪之年,意味著告別過往、迎來新生——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來說,意味著告別野蠻生長、走向規範發展。
回望這一年,網際網路行業還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行業大佬“激流勇退”。
3月,黃崢辭去拼多多董事長職位,表示將投身生命科學;5月,張一鳴卸任位元組跳動CEO,梁汝波接任;9月,徐雷升任京東集團總裁,劉強東則將把更多時間投入到長期戰略設計、年輕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事業中;10月,在搜狗併入騰訊的當天,王小川卸任搜狗CEO;10月底,宿華卸任快手CEO。
梳理大佬們的辭職公開信可以發現,"著眼長期""靠近使命""聚焦價值",是他們“卸甲歸田”後的共同追求。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當一切喧囂歸於寧靜,我們驚喜地發現,大佬們追求的這十二個字,既是網際網路20多年來蓬勃發展的活力之源,也蘊含著網際網路行業解當下之困和未來之惑的答案。但在未來真正到來之前,陣痛與探索都將是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