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網際網路機構釋出報告,TikTok超過谷歌,成為世界第一流量。
看到了有點震動。
你們小年輕不知道。叔當年上學的時候,谷歌橫空出世,做什麼什麼火,搜尋、新聞、部落格、軟體庫平臺、百科,還有安卓。
谷歌又新潮,工作氛圍又好,增長飛速,網羅了很多知名的碼農名人。工作環境非常友好、寬鬆,所以很多特立獨行、牛叉的碼農,都願意加入谷歌。
谷歌好像設了個首席廚子,是個類似米其林5星廚師的人物,在谷歌搞員工餐飲。那酷勁兒,一時無兩。
後來的機器人(波士頓)、谷歌眼鏡就曇花一現了。
波士頓賣掉了好像,很多年,花了很多錢,不知道怎麼賺錢,沒有明確的產品和客戶群體。
谷歌眼鏡剛出來的時候,也是非常革命性,熱度很高,連續更新了幾個版本,後來就沒動靜了。
對了,還有谷歌手機,也是不溫不火,平平。
這些都說明什麼?
說明:
1)時代一直在更迭。微軟的時代,谷歌的時代,Facebook,可能目前是TikTok的時代。
2)一個時代剛出來的新秀,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一時無兩。比如谷歌當年,比如TikTok的近兩年。
3)當年的、當前的絕對的龍頭,也會被新興勢力挑戰,而且應對失據。
誰都不可能一直領先,不可能一直在新興細分市場中領先。比如谷歌vsTikTok,比如淘寶如日中天時,拼多多殺出一條血路,而且越戰越勇。比如福特替代馬車,比如新能源替代燃油車。
4)時代趨勢決定一切向前走。而且當年的龍頭,往往跟不上下一個時代。
你看當年IBM差點倒掉,後來說大象也能跳舞啊,自我革新,又活過來了,但是現在也就那個樣子,早晚會被替代。
谷歌、Facebook(哦,對了meta),也怎麼都幹不過TikTok。儘管小扎跪舔特朗普,利用國家力量打擊TikTok。
Facebook,利用壟斷市場地位,到處打擊競爭對手,無恥的抄襲別人的產品,但都沒有卵用。
除了改名字,沒什麼新藥。
所以,回到正題,咱們是個研究炒股致富的號。
幾個觀點:
1)新興行業最具生產力。因此整體發展速度最快,估值水平最高,股價增長也最多。
這個不奇怪。
農業,一年到頭一畝地可能賺幾百元,而且那是一年的週期,生產週期很慢,靠天吃飯。
工業,一年可以百萬、千萬、億,生產週期快。
高科技、網際網路,一年可以百億、千億,生產出來的產品,按重量看,單價比金子還貴,比如晶片。
新興產業,產價總是很大,大於傳統產業。因此在GDP中佔有更高的比例。
2) 新興產業也有其傳統、新興、和潛在的新勢力三類玩家。
打個比方,就有點像建制派,改革派,翻天覆地革命派。
比如汽車行業,就是傳統燃油汽車上,格局穩定,競爭白熱。新興的就是像五菱宏光、比亞迪、吉利這樣,攪局的,搶市場份額的。新勢力就是特斯拉、小米造車、理想、小鵬,外行人跨入行內,白手起步、從零開始,帶著完全不同的思維和視角。
比如手機,諾基亞、摩托羅拉,原來很火的黑莓,就是傳統,聯想也是。小米、蘋果、三星、OPPO、華為等就是新興。特斯拉如果做手機,也是新勢力。
再打個比方,就是成熟、老年,壯年,和朝氣的少年的3個階段。
3)不能老抱著傳統的股票,其實曾經輝煌,可能漲不動了。
比如蒙牛,曾經也很輝煌成長。比如白酒,都曾經高成長。比如阿里的淘寶,電商可能就到天花板了。
比如,所有的傳統汽車廠商。亞歷山大,傳統的燃油車固定資產投入、資源、能力,都可能快速貶值、被市場淘汰。
4)目前要多持有新興的。一是新興是高成長,確定性高些,成長性好。另一個角度看,新勢力能不能跑出來,不一定,風險過高。
比如特斯拉、寧德時代,就是新興的代表。其他的新能源車,一些小的、正在進入市場的電池廠商,不見得能跑通。
總結,慢慢放棄、調出成熟、傳統。多持有新興。關注新勢力,但是沒必要去賭,等跑出來,也就是等新勢力變成新興,再買也不遲。
你看蘋果從進入手機行業,到現在,有多少年機會可以買入。甚至現在買入,也不是壞事兒。至少巴菲特在做莊,你跟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