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纜車你敢坐嗎?兩根索道吊著一個簡陋的鐵籠,腳下是令人眩暈的萬丈懸崖,如此危險的索道想必沒人願意坐。
但你肯定想不到,對於漁山村的村民來說,這是一條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
漁山村坐落於我國湖北的一個小縣城,它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三面都是絕壁和深谷,因此一直沒有通公路。
這就導致了村莊與外界的隔絕,村民的日常生活非常不便,想去對面的鎮上至少要走6個小時的山路。
漁山村的經濟也很落後,雖然這裡氣候宜人、盛產茶葉,但地理位置限制了商品交易,茶葉送不出去,茶商也進不來,村民看不得辛辛苦苦種植的好茶葉被迫滯銷,只能用馬一趟趟地把新茶運出去。
儘管如此,漁山村的村民仍然很快樂,鄰里關係簡單和睦,一家有難全村幫忙,如果說漁山村就像一個大家庭,那麼唯一的大家長非張新建莫屬。
張新建是前村長張祥林的兒子,張祥林生前籌建了村裡唯一一座“橋”,也就是片頭那個神奇的索道。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簡陋的纜車,有了它,只需幾分鐘就可以到達對面的走馬鎮,這極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父親去世後,張新建接管纜車的管理與日常維修,整日守候在懸崖邊上的小屋子。
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去了,36歲的張新建也想過離開,他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但漁山村需要他,村裡的老人遇到大事小事總愛找他幫忙。
有一次82歲的老人家背了20斤米回家,但是她的揹包拉鍊壞了,張新建不僅幫忙修好了拉鍊,還幫她把米揹回了家,兩人一前一後走在綠油油的田間,彷彿親人般緊緊相連。
張新建的無私付出村民們都看在眼裡,管理索道的日子苦悶又無聊,老人們便經常來陪他聊天解悶,提及開心的事大家一起放聲大笑,他們的笑容如同孩童般純真,這是多麼溫馨的一幕啊。
張新建不僅是漁山村的大家長,他也有自己的小家庭,但妻子陪同女兒在鎮上讀書,很久才回家一次。
放暑假時她們終於坐著纜車回來了,女兒不僅長了個兒還懂事了不少,貼心地幫爸爸背沉重的籮筐。
一家三口圍著小桌子吃飯,張新建許久沒有這麼滿足過,原來幸福真的很簡單。
日復一日,懸崖上的索道雖然幫助了漁山村村民,但它的安全性也在長時間的使用中受到挑戰,變速箱的磨損老化使索道經常半路拋錨,不幸的村民被吊在半空動彈不得,這一幕實在太恐怖了。
其實縣裡也想過為漁山村修一條公路,因為施工難度太大,最終不了了之,難道漁山村又要回到以前封閉的狀態了嗎?
當然不會,漁山村雖然又落後又不起眼,但這裡的村民從不妥協,縣裡多方籌集資金,計劃為漁山村重修索道。
雖然最終籌到的資金有限,漁山村的村民卻不服輸,為了省錢,張新建帶領老人們親自上陣,打樁、修坎、拉鋼纜這些體力活全部自己幹。
半年後新索道修建完工,安全性大大提高,增加了一根索道使纜車更穩固,新設的攝像頭隨時監控纜車的安全,老式的柴油發動機也換成了全新的電力發動機,這一系列變化讓村民們又高興又新奇。
漁山村的變化還不止這些,除了新索道的建成,漁山村還迎來了一件全村民期盼已久的大喜事,透過政府的不斷努力,漁山村終於有了第一條公路,真正打通了與外界的通道。
村民的出行更加便利,村裡種植的茶葉也有了往外批送的路徑。公路修成以後,張建新是全村第一個拿到駕照的人,他把看守索道的工作暫時交給妻子,自己開始教村民開車。
不久後很多村民買了車,往外運輸的茶葉也越來越多,漁山村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張建新心心念唸的事幾乎都實現了,但他還有一件心事,這一次他不是為了村民,而是為了已經逝去的父親。
有了公路,為父親買的墓碑總算可以運回村裡,張建新帶著妻女回到父親墓前。
父親當村長那些年為村裡通了水、通了電、通了索道,忙活一輩子臨走時最牽掛的就是村裡的公路,張建新站在父親的墓前,他很想告訴父親,您不用擔心,現在我們村也有公路了,請您相信,以後漁山村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不知不覺離春節還有五天了,今年的冬天沒有下雪反而豔陽高照,和煦的陽光曬得人們暖洋洋的,在外打工求學的漁山村村民紛紛趕回家過年。
他們驚喜地發現了村裡的鉅變,村民們開心地籌備年貨,懸崖上的纜車從早到晚沒停歇過,一趟又一趟送著喜氣洋洋的人和滿滿當當的年貨,這是漁山村最熱鬧的時刻。
小小的村莊充滿了歡聚的幸福,張建新在索道旁堅守到大年三十,送走最後一批歸家的村民後,他才踏上回家的路。
在他心中還有兩個小目標,一是讓索道更安全更快捷,二是讓土路變成真正的公路,他相信在村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目標一定會實現。
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在漁山村的黑夜中綻放,明年的漁山村又會發生什麼新的變化呢?
相信努力生活的人們,一定會創造出了不起的奇蹟,回頭看看最開始的漁山村,你能想象嗎?
就是這麼一個生存條件極其惡劣的小村莊,村民卻生活得有滋有味,儘管身處懸崖之上,對生活的熱愛還是讓他們勇敢頑強地破除了一切困難。
漁山村的村民散發著一種樸實淳厚的光輝,他們努力生活、團結互助,懷著純粹的心在生活。
本片的主角張新建和他父親一樣,是漁山村的“擺渡人”,他們自願留守在貧瘠的土地上,把村民送向更開闊的世界,送向更幸福的生活。
他們感動了漁山村,也感動了全中國,正如那句詩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哪怕一個人的力量再微不足道,也要努力奮鬥,盡情綻放生命的美好。
或許有人會問,條件那麼艱苦他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搬走呢?
要知道,中國人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家園,只要還有一線生機,他們就會擼起袖子加油幹。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哪怕我們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也千萬記得來時的路有多麼艱辛,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