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千百年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它連線著東方與西方,在古代是文明的交界,到了現代,更是由於富產石油而成為世界能源的心臟。
石油是科技的命脈,也因此成了中東地區戰亂的原罪。
近代以來,美國因其強盛的國力,不斷對世界上其他國家進行打壓和離間,從戰亂裡謀求利益,人們耳熟能詳的中東地區動亂幾乎都有美國的身影。
而距離中東更近、更依賴能源經濟的另一個大國俄羅斯,無論是出於現實原因還是歷史原因,都必然不能讓中東成為美國的後花園。
二十一世紀,美國和俄羅斯進行了各種明爭暗鬥,大部分都發生在中東地區。
不過2021年12月28日,原本計劃前往中東執行任務的美國航母“杜魯門”號得到緊急命令,停止中東之旅,在地中海待命,以應對烏克蘭局勢。
此舉意在向俄羅斯施壓,用烏克蘭跟俄羅斯之間愈演愈烈的衝突,來削弱俄羅斯的實力。
之所以美國會把目光投向烏克蘭,或許是因為經歷了幾場中東衝突之後,美國發現,自己已經很難在中東地區的代理人對抗中從俄羅斯手裡討到便宜了。
兩年前,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了沙烏地阿拉伯,被視為中東地區一大重要訊號。
一直以來,沙特跟美國之間的關係較為親密,跟俄羅斯之間則較為疏遠。
普京自從2007年訪問過一次沙特之後,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來過沙特。
這一次,普京打破十二年的沉默,來到沙特跟沙特國王薩勒曼親切會見,雙方交換了貴重的禮物以示情誼。
最重要的是,隨後沙特與俄羅斯簽訂了數百億美元的合同。
合同內容包括航天、能源、軍事各個領域,特別是沙特正在洽談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和蘇-35戰機。
在此之前,沙特國王還在2017年首次訪問俄羅斯。
這一系列舉動,被認為是沙特開始拋棄美國,轉而向俄羅斯靠攏的一個預兆。
為什麼沙特會選擇這麼做?
其實在訪問過程中,有記者隱約看透了真相
——美國和俄羅斯的中東政策,已經透過薩達姆、卡扎菲、巴沙爾三國領導人的命運透露出來了。
沙特的轉變,正是建立在記者提出的那個問題上:
“普京總統,為什麼俄羅斯如此強硬地支援敘利亞,但是在利比亞和伊拉克出問題的時候,俄羅斯的反應截然不同?”
伊拉克利比亞,普京皆袖手旁觀
記者問出的這個問題的基礎,正是基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絞刑、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卡扎菲的慘死,以及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穩如泰山。
2001年9月11日,震驚世界的911慘案發生了。
打著反恐的旗號,美國政府開始了對垂涎已久的域外國家發動戰爭的旅程。
根據事後解密,當時的美國政府甚至已經準備好一份計劃書。
上面清楚地記載著“5年內顛覆7個國家”的可怕方案,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赫然在列。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即將使用”為理由,單方面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
戰爭開始後不到20天的功夫,美軍就擊潰了伊拉克政府軍的防禦,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被迫逃亡。
2003年12月13日,美軍在提克里特的一個地洞裡發現了薩達姆,在經過虐待後將其交給了伊拉克臨時政府審判。
由於伊拉克臨時政府基本是由美國一手扶持,他們特地選派了跟薩達姆有深仇大恨的法官執行審判,最終薩達姆被判處絞刑,於2006年12月30日被處決。
薩達姆的統治固然有著許多問題,但總比美軍留下的臨時政府好得多。
2011年美軍撤離伊拉克後,伊拉克至今沒有建立起穩定繁榮的政權,國民依然徘徊在生死線,整個國家甚至還不如薩達姆統治時期更加適合生活。
在整個伊拉克戰爭中,普京都沒有表現出強硬的姿態。
即便伊拉克跟俄羅斯常年保持大額軍事裝備交易,俄羅斯還是沒有出手。
僅僅只是在薩達姆逃亡過程中,聲稱可以為薩達姆提供庇護,被薩達姆拒絕了。
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卡扎菲看到了伊拉克的遭遇,這個政治狂人對歐美諸國的惡行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厭惡。
甚至還利用國家力量強硬收回了英美等國在利比亞的石油公司和軍事基地。
為了儘快解決這個眼中釘,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各國情報機構開始加緊工作,策劃針對卡扎菲的顛覆和暴力活動。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亞如美國所願地出現大規模的抗議示威,要求最高領導人卡扎菲下臺,並逐漸從和平示威演變為暴力示威。
卡扎菲發動了對示威群體的鎮壓,這給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各國機會。
3月19日開始,美國等國家開始發動對利比亞的空襲,炸燬了卡扎菲政權大量物資和關鍵軍事設施。
很快,反政府武裝便攻入了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被迫流亡。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試圖坐車逃出蘇爾特,被北約的空軍轟炸,車隊四分五裂,卡扎菲的位置也暴露了。
他試圖藏在一個下水管道中躲避搜查,不過最終還是被反政府武裝人員發現。
這些人在鏡頭面前竭盡所能地侮辱和虐待了卡扎菲之後,對其進行了槍擊,導致其重傷身亡。
卡扎菲遭遇的一切,仍然沒有得到俄羅斯的幫助。
在俄羅斯之前,卡扎菲跟蘇聯的關係十分親密,一度親如兄弟。
按理說俄羅斯接棒後,應該也會保持一定程度的親密關係。
可是俄羅斯並未介入利比亞跟美國之間的較量,還一度在聯合國的關於利比亞的決議中投了贊成票,這讓人十分難以理解。
也難怪阿拉伯記者會當面向普京提問。
普京直言,各國情況不一樣
對於這個問題,普京並未覺得被冒犯,而是給出了詳細的回答。
普京稱他已經注意到,人們正在關注俄羅斯對不同國家所進行的不同表態。
也聽到過有人為他解釋,說利比亞出問題的時候,正好是梅德韋傑夫擔任總統的時期,普京當時不是總統,權力有限,所以沒有出手。
但這不是事實,因為伊拉克出問題的時候,自己正在擔任俄羅斯總統。
事實是,在伊拉克戰爭即將爆發的時候,普京已經決定要反對美國的做法。
不光俄羅斯,普京還拉上了法國和德國,一同反對美國發動戰爭。
當時的俄羅斯也已經準備好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行使一票否決權,否決美國戰爭行為。
可是沒想到,美國直接繞過了安理會,發動了一場不合法的戰爭。
普京聲稱自己當時已經警告過美國,伊拉克戰爭最終將演變成一場災難,希望美國儘快收手,美國沒有聽從俄羅斯方面的建議,一意孤行。
最終的結果,是伊拉克淪為人間地獄,恐怖分子遍地橫行,美國也消耗了天價軍費,兩敗俱傷。
對於現在的伊拉克,普京願意看到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不過現在伊拉克政府仍然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這是隻能內部解決的複雜、矛盾的問題,不是其他國家可以干涉的。
普京稱俄羅斯對這一點有非常清晰的認識。
而對於利比亞,普京給出了另一個理由。
在利比亞發生動亂的時候,普京認為需要謹慎對待,因為卡扎菲對反對派展開的攻擊,並不完全符合國際法。
聯合國安理會上,俄羅斯確實對關於利比亞的決議投出了贊成票。
不過那一票贊成的是“禁止卡扎菲對反對派使用空中力量”。
而這份決議並沒有提到“允許北約對利比亞政府軍進行轟炸”。
結果北約直接實施了轟炸,這又是一次典型的繞過安理會發動非法戰爭的行為。
至於敘利亞,普京認為那是另一種不一樣的情況。
普京說,俄羅斯堅定支援敘利亞,是為了支援敘利亞的合法政府,因為俄羅斯一貫支援一個國家的合法政府。
在敘利亞內戰中,普京看到了敘利亞政府的一些問題,也認為這些問題值得解決,不過不應該是透過這種武力推翻政府的方式解決。
俄羅斯認為,一個國家內部的矛盾,永遠應該透過談判和對話來解決,用內戰的方式來達成目的是不合適的。
因此,俄羅斯才會持續向敘利亞提供援助,包括軍事援助和物資供應。
甚至還幫助敘利亞政府穩定執政機構,希望能夠讓敘利亞有更好的執政基礎,以此作為敘利亞國家幸福的根基。
敘利亞內戰,巴沙爾危急萬分
可以看出,普京默認了俄羅斯對待敘利亞的態度跟利比亞、伊拉克不同。
實際上,敘利亞與另外兩個國家的命運也確實天差地別。
敘利亞作為一個獨立的現代國家,歷史並不是很長,在二十世紀中葉才擺脫了西方殖民統治,開始自己統治自己。
獨立後的一段時間裡,由於各國勢力攪局,國內矛盾不斷,敘利亞發生了多次政變,最嚴重的時候一年之內換了三個政府。
直到1970年,阿薩德政權登上歷史舞臺,才終結了持續不斷的動亂,開始了一段黃金髮展期。
2000年,統治了敘利亞三十年的老阿薩德去世,他的兒子巴沙爾·阿薩德繼承了他的統治基礎,進一步推動了敘利亞的進步。
在巴沙爾統治時期,敘利亞持續學習西方經濟強大國家的經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
對外強硬反對以色列,獲得了國內各民族各宗教人士的支援。
這個時期的敘利亞,可以說是處於持續穩定發展的進步期。
直到2011年3月15日,敘利亞境內各大主要城市突然發生暴力示威,要求巴沙爾下臺。
巴沙爾當時的統治基礎十分牢固,民意支援率超過70%,在街頭暴動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並不多。
但是在行動力和破壞力上則有著超過普通百姓數倍的威脅,明顯是有國家在背後策動。
面對暴動,巴沙爾不得不採取了鎮壓措施,最終形成了內戰的局面。
在這樣的動亂中,各路人馬齊聚敘利亞,其中就有世界各國派出的代理人,美國、法國、沙特等國家都想從動亂中分一杯羹。
這些國家裡又以美國尤為惡毒,其最終目的是推翻阿薩德政權,讓巴沙爾像卡扎菲、薩達姆一樣,落個慘死的下場。
美國希望敘利亞政權毀滅的理由有兩個。
第一,阿薩德政權一直都是親蘇親俄政權,曾經跟蘇聯親如一家,後來跟俄羅斯也情同兄弟,敘利亞在中東地區的穩定,就代表著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力量投射十分強大,這影響了美國的利益。
第二,也是美國一直以來在中東各國挑起戰事的一貫理由——美國看中了這些產油國家的石油生產能力,畢竟那是流淌的黃金。
因為這兩個原因的存在,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在美國眼裡一直都是亟需拔出的釘子。
在2001年那份5年顛覆7個國家的計劃中,排名第二的就是敘利亞,僅次於伊拉克。
為此,美國情報機構使用了策反、鼓動暴動,甚至直接對敘利亞主要領導人進行暗殺的手段,試圖推翻敘利亞。
在2012年的敘利亞內亂中,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要面對的是上千個不同的反政府武裝,總計超過10萬人的叛軍部隊,其中大部分都是西方各國的代理人。
就連臭名昭著的伊斯蘭國恐怖組織,都瞅準這個機會,拉了1萬人的部隊進入敘利亞。
這些恐怖分子常年殺人,戰鬥力比普通民兵強悍,給敘利亞政府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巴沙爾率領的政府軍節節敗退,整個敘利亞一度有五分之四的國土陷入反政府軍的控制之中。
此時俄羅斯動了。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穩如泰山
2015年9月,巴沙爾政權即將滅亡的前夕,俄羅斯空軍在普京的授意下,展開了針對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大規模空襲。
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不同於美國的非法行動,是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認可的。
安理會授權了“任何有能力的成員國”盡一切可能打擊伊斯蘭國恐怖分子。
有了合法的授權,俄羅斯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敘利亞政府軍也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開始逐步收復失地。
2016年3月,敘利亞政府軍收復巴爾米拉古城 ,12月,收復敘利亞第一大城市阿勒頗。
一步一步,敘利亞政府軍擊退了反政府武裝,收復了將近七成的國土。
到了2018年的年底,敘利亞政府軍幾乎收復全境。
俄羅斯的介入,讓敘利亞政府軍奇蹟般地反敗為勝。
雖然敘利亞內戰至今還很難稱得上結束,不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情報機構已經用了自己常用的所有手段。
未來要想挑起更大的事端,只能根據局勢的變化,應時而動了。
俄羅斯支援敘利亞的理由,當然有普京口中所說的那部分,不過更多的還是利益使然。
敘利亞跟俄羅斯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敘利亞的大批軍事裝備都是採購自俄羅斯的軍火庫,且雙方簽訂了上百億美元的石油天然氣合同,一同勘探、開採、賺錢。
美國持續不斷在中東地區投射力量,俄羅斯也必須形成對等的力量,敘利亞便是俄羅斯在中東的代言人。
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是俄羅斯在地中海唯一的軍事基地。
這個港口的意義十分重大,一旦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覆滅,俄羅斯將失去經濟、軍事、世界影響力,對中東和地中海的控制力將會大大下降,元氣大傷。
因此,普京願意出兵支援敘利亞,也必須支援敘利亞。
目前,敘利亞在中東有著定海神針般的定位,它既是俄羅斯影響力的延伸,也是土耳其拿來與美國對峙的籌碼,還是伊朗所製造的什葉派之弧上最重要的什葉派國家。
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敘利亞都將保持動亂。
巴沙爾面對的,是普京和拜登的較量,也是俄羅斯和美國的較量。
這場較量的結局,必將以巴沙爾的輝煌或隕落作為最後一幕。
回到本文最開始的那一幕,沙烏地阿拉伯記者問到的問題,或許就是沙特國王當時在考慮的問題:
作為一箇中東國家的領導人,當美國已經不再可靠,究竟是學薩達姆和卡扎菲,還是學巴沙爾?
普京的回答已經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