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中央 2021-10-21 06:55
一提起守邊
我們眼前浮現的是
把青春奉獻給祖國的
戍邊戰士群像
而你不知道的是
除了他們
還有一群人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守護著腳下的土地
他們說:守邊就是守家!
“父親走了,
我們兩姐妹接著守”
在我國西南邊陲
有一箇中國人口最少的行政鄉
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
玉麥
上世紀50年代
當時的玉麥鄉有著300多名鄉民
隨著西藏和平解放
高原各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多數人不堪忍受
玉麥的閉塞和生活的艱苦
陸續選擇遷出
去更好的地方生活
20世紀90年代,卓嘎(右一)央宗(左一)與父親桑傑曲巴
而在這惡劣的自然環境中
卓嘎、央宗和她們的父親桑傑曲巴
留了下來
數十年如一日
趕著犛牛衛隊
在雪域高原築起了一道新的長城
守護著1987平方公里的土地
守護著他們的家
“這是國家的土地
我們必須在這兒守著”
阿爸桑傑曲巴的一句簡短誓言
讓卓嘎記了一輩子
也讓她一直堅守在玉麥
“玉麥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
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國每一寸土地”
2017年10月28日
卓嘎、央宗姐妹
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給她們的回信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她們
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
帶動更多牧民群眾
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
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
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平凡的歲月中
凝結出不平凡的精神
邊境上卓嘎放牧巡邊的身影
告訴世界這裡不是“無人之境”
中國的領土主權神聖不可侵犯
卓嘎(右)給女兒巴桑卓嘎講述她為國守邊的故事
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卓嘎頒授“七一勳章”
巡邏30年
“我守了30年的邊疆
我還要再守30年
能守護祖國的一草一木
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
這是嘎羅布經常說的一句話
面對嚴峻的邊境形勢
他舍小家顧大家
每天以天為被
以地為席
冒著狂風肆虐
穿梭在險峻高山中
從這個山口到那個山口
來回守護著50餘公里的邊境線
民兵一當就是30年
巡邏一干就是30年
吉汝村民兵觀察哨哨員在邊防線巡邏
嘎羅布的兒子普布旺
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
他跟隨著父親的步伐
也成了一名民兵隊員
普布旺坦言
“跟著父輩的腳步
守護祖國的邊境線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我將從父親手中
拿過守邊‘接力棒’
繼續守護好
祖國的山山水水”
孫子的孫子還要守
如果說西藏
是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那麼日土就是
那個能夠窺探到天堂一隅的存在
在日土
有這麼一句話
“一件事,五代人,上百年”
以烏巴·平措南加為代表的家族
可以稱之為阿里地區的傳奇
他們一家五代人
在跨越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時光裡
始終做著同一件事情
守護祖國的邊境線
20世紀初
從第一代人在這裡蓋羊圈、安家
用羊圈標記邊境線
第二代人架起駐地戰士和當地群眾
互幫互助的友誼之橋
第三代人穿越封鎖線
帶著170多隻羊
以及糧食、茶、酥油、糌粑
捐獻給解放部隊
到第四代人在科技戰線上頗有建樹
幫助當地配備科技特派員
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再到如今考上大學
走出阿里的第五代人
義無反顧返回家鄉工作
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憑著一脈相傳駐守邊境
“我們放牧不只是放牧
更是守護神聖國土
我很驕傲”
家家戶戶的房頂上
都有一面國旗
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洛扎縣拉郊鄉
有一個路途遙遠、地處偏僻的
邊境山村傑羅布
全村僅有10戶23人
但是每一戶的房頂上
都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
路邊的石頭上
處處畫著國旗、黨旗和黨徽的圖案
在這裡
村民們自發地守護著祖國的領土
因為村民們知道
他們守住的不僅是自己的草場
還有身後的祖國
巡山守邊對傑羅布村老百姓來說
是雷打不動的事
受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影響
傑羅布一年四季多雨雪天氣
終年雲霧環繞
山上的積雪還沒有融化
天又下起了雪
村民格桑羅布在來傑羅布之前
儘管右腿膝蓋曾做過大手術
一瘸一拐
他也要去巡山
他們高舉著鮮豔的五星紅旗
巡查著每一寸祖國的土地
軍民一家親
在邊境村中
每一位村民都深知自己
守土固疆的職責
位於墨脫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彎
格林村村民
捍衛祖國領土的歷史由來已久
村裡的門巴族人
曾以打獵為生
他們的父輩與祖輩
經常帶著槍上山
去採草藥,打獵
多吉平措稱
“那時,鄰國人根本就不敢過來
而現在
即便不再需要
去原始森林中‘討生活’
我們也沒有放棄
對這片森林的守護”
村中的民兵和青壯年
會和邊防戰士一起
組成軍地治安聯防邊境巡邏隊
每個月都會開展
兩、三次巡邊活動
出去一次
少則三、四天
多則十多天
每家每戶都掛著國旗
村民們還會多準備一些國旗
用於參與巡邊任務時
把國旗插在關鍵的地方
曾多次參與巡邊任務的格林村村民桑傑達瓦在自家的茶園中。綽號“好人”的桑傑達瓦腰間別著一把門巴族的傳統砍刀,象徵著該民族以打獵為生的歷史。
軍民攜手一家親
這種“共守神聖國土
共固邊境安寧”的模式
可以說是格林村的一項傳統
家是最小國
國是千萬家
守好國家的邊境
就是守好自己的家園!
來源: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