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7年“坦克兩項”賽事上,中國隊與印度隊之間的切磋充滿了趣味,那麼長達2個月之久的中印武裝對峙卻足以引起和平女神的焦慮,戰爭的陰霾似乎已在天際間隱隱凝結。在這個大背景下,對T-90S這件印度陸軍裝甲力量的核心裝備進行一番解讀也就成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前言
印度陸軍是全球兵力最多的陸軍之一,也是佔印度國防投入最多的軍種。僅以2015~2016年印度國防預算為例,約53%撥給了陸軍,23%撥給了空軍,16%給了海軍,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佔6%,而軍需品生產商管理委員會只得到1%。如此高的預算比例,不僅意味著印度陸軍是印度政府的寵兒,更意味著其在裝備建設方面資源充沛。也正因為如此,很好地解釋了作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南亞大國,為什麼其陸軍裝甲部隊的核心裝備卻是T-90S這種價格不菲的舶來品——沒有優越的資源和國家意志的支撐,如此手筆是斷不可能的。
引進T-90S的前前後後
在歷屆印度政府的國防安全觀中,始終視中巴兩個鄰國為最主要的安全威脅。而中巴又都是以陸軍實力見長的典型大陸國家。正是這種軍事地緣環境,決定了印度國防的戰略側重所在,也決定了裝甲部隊必然要成為其陸軍建設的核心。從20世紀50年代末,印度陸軍就透過引進英制“百人隊長”主戰坦克,一躍成為南亞地區最為強大的一支裝甲力量;20世紀60年代,又透過對英國設計的“勝利”主戰坦克的國產化,不但躋身坦克生產國的行列,更維持了其裝甲部隊的先進性——英國維克斯公司為印度設計的“勝利”主戰坦克,本質上是一種簡化了部分生產工藝、同時又應用了部分“酋長”主戰坦克技術(主要是發動機)的特別版“百人隊長”;20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展開了雄心勃勃的“印度豹”MBT-80主戰坦克計劃——其主要效能堪比當時尚處定型測試階段的德國“豹”2;20世紀80年代末,又透過引進蘇聯T-72M1主戰坦克生產許可證的方式,對其坦克部隊的主要裝備進行了現代化換裝。
然而,印度陸軍追求一流裝備的信心決定了其不會滿足於T-72M1的國產化,儘管這款坦克已被其重新命名為“阿杰亞”(Ajeya),事實也的確如此。為了在“印度豹”技術成熟前保持印度陸軍裝甲力量的現代化水準。透過對東西方的多個競標者產品進行廣泛的對比測試後。2001年1月,印俄兩國簽署了購買310輛T-90S坦克的大宗合同。根據合同,印度將從俄羅斯直接購買120輛T-90S坦克,然後根據生產許可證自行組裝餘下的190輛。2004年,俄印又簽署了授權印企業根據許可證自行組裝1000輛T-90S的合同。2007年11月,印方再次訂購了124輛T-90S整車和223套元件,這項交易已於2011年履行完畢……截止到2016年底,T-90S在印度陸軍的裝備數量超過600輛,並計劃在2021年前將採購總數提高到2100輛,將T-90S視為印度裝甲部隊的支柱性裝備毫無疑義。事實上,在諸多備選物件中,印度陸軍唯獨選中T-90S的原因並不複雜。在曾被稱為“印度豹”MBT-80的“阿瓊”主戰坦克生產計劃遇到困難的情況下,T-90S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過渡性裝備。T-72M1和T-90S坦克的基本生產技術幾乎是一樣的,因而可以在印度現有的生產設施上進行T-72M1坦克的升級和T-90S的生產。這種情況使俄羅斯提出的現代化印度陸軍坦克部隊的提議相對於其他建議而言擁有明顯的優勢,其他建議則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額外的投資——在阿瓦迪建設新的生產線。除此之外,俄羅斯的提議還能提高印度陸軍坦克的統一性,有助於建立統一的坦克乘員訓練系統以及現役維護和檢修系統。
T-90S的血脈傳承
作為“阿瓊”主戰坦克“堪用”前的一種“過渡性”裝備,T-90S究竟是一件什麼樣的產品?就其本質而言,T-90S實際上是著名的T-72坦克家族的成員,這也是為什麼在2000年競標印度主戰坦克專案時,俄羅斯專家向印度人反覆灌輸“T-72M1和T-90S坦克的基本生產技術幾乎一樣”的原因所在。不過,T-90S為什麼要被重新賦予一個編號的深層原因卻有些複雜。蘇聯軍隊裝備T-72的原因,主要是出於經濟因素考量,亦有平衡蘇聯坦克工業生產格局的意思,效能絕非是著眼點,但就其商業價值而言,蘇聯時代的出口型T-72坦克卻是一件響噹噹的牌子貨——從東德、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匈牙利這樣的華約盟國,到敘利亞、伊拉克、印度這樣的友好國家。成千上萬輛出口型T-72(T-72G/M/M1)為紅色帝國博得鉅額政治利益的同時,海量的盧布也源源不斷地流入了紅色帝國的國庫。可惜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海灣戰爭,徹底砸掉了蘇聯人手中的這塊金字招牌——最後階段的100小時地面戰,3個全部由出口型T-72武裝起來的伊軍共和國衛隊師在“艾布拉姆斯”炮口下灰飛煙滅,T-72多年積累起來的商業信譽也毀於一旦。海灣戰爭結束不久,紅色帝國那曾經偉岸的身驅也轟然倒下。
在蘇聯解體後的幾年中,美國金融巨頭與前蘇聯內部的腐敗勢力裡應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蘇聯的國家財富。在美國提出的所謂金融援助下,情況一度荒唐到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直接幫葉利欽修改總統令,美國律師喬納森・海參與制定了無數俄羅斯法律條文和政府規定,美國財政部的薩默斯在給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的信中甚至詳細指導如何制定和執行經濟政策。俄羅斯經濟的病情在眾多“美國專家”的“悉心關照”之下,情況可想而知。
在1992~1998年間,由於放開盧布和美元的自由兌換,在沒有任何監管手段的情況下,任由盧布“按照金融市場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來調控”,其結果是盧布大量貶值,社會市場價格體系崩潰,極大地打擊了俄羅斯國民經濟。據俄羅斯的經濟學家計算,蘇聯解體後四年間的經濟損失,超過希特勒德國侵略時造成的損失總和。在這種境況下,軍火幾乎成了俄羅斯賴以為生的唯一“硬通貨”,俄羅斯指望著曾經搶手的“蘇聯坦克”能為人民換來必要的麵包。
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早在蘇聯尚未解體、海灣戰爭也沒有爆發的1988年,總設計師波特金在為T-72BM試驗性的換裝了T-80U的火控系統後,一輛被稱為“188工程”的樣車出現了。1989年1月,“188工程”坦克(也稱為現代化改進型實驗坦克)交付國家試驗。試驗表明新坦克的可靠性超過烏拉爾機車車輛廠生產的其它坦克。在隨後的試驗中,試驗樣車行駛了14000多千米,即在一個大修期內,沒有出現任何嚴重損壞和重大故障。“188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坦克型號過多問題。俄軍裝備的T-64、T-72、T-80坦克在主要效能上沒有明顯區別,但在設計上卻有本質差別。這給部隊燃料、備件、工具、裝置及保養器材保障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從經濟觀點看,車輛型號過多已造成浪費。但又不能簡單地從T-72和T-80中選出一種作為主要車型。從長遠看,這種簡單的方法在客觀上會阻礙坦克技術性能的完善。因此部分蘇軍高層認為,應逐漸把“188工程”這類產品變成俄軍使用的單一生產型坦克
(坦裝今年的全年合定刊來了!大家有需要的,速速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