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在桂林的疊彩山上,刻著這麼一句詩,他是陳毅在遊覽疊彩山時留下的詩句。
1963年,陳毅一行人在桂林開會,會後,他們在桂林遊玩了一番,之後便返回了下榻的榕湖飯店吃飯。
在用餐期間,陳毅身邊的警衛員給他遞過來了一張紙條,陳毅很是疑惑,便開啟看了。看完紙條後的陳毅,眉頭先是緊皺在一起,緊接著便笑了起來。這張紙條是何人遞來的,上面又寫了什麼呢?本文為您揭秘。
簡短紙條,勾起往昔回憶
1963年3月,中共軍委常委會召開結束後,陳老總、周總理等一眾國家領導人來到桂林遊玩,遊玩期間則暫住在榕湖飯店。
一天,他們在吃飯時,陳老總的警衛員突然跑到身邊報告說,外面有一個老婦人想要見陳毅將軍一面,這位老婦人還拖警衛員給陳毅將軍帶來了一張紙條。
陳毅將軍開啟紙條,上面寫著短短的七個字:“吾乃胡少海之女”。看到這張紙條,他大為吃驚,連忙起身,親自前往門口迎接這位老婦人;不久後,朱德得知了這一訊息,也連忙趕來飯店,想要見這位老婦人一面,一探究竟。
在他們的印象中,胡少海參加革命後,認識了李芬吉,兩人雖曾孕育一女,但因夫婦二人隨同朱德、陳毅前往井岡山參加革命,他們的女兒秀英只能寄養在別人家裡,沒多久就夭折了。
之後,在一場戰爭中,胡少海不幸犧牲,那時的他僅僅32歲,這位聲稱是他女兒的人又是誰呢?
原來,早在胡少海參軍之前,他的父親就為他挑選了一門親事,他與當地的富家女王瑞月早早地便結為了夫妻,倆人在年輕時孕育了兩個女兒,分別名喚蝶英、慈英。
後來,父親不同意胡少海參加革命,胡少海一氣之下與家人決裂,他與妻子的婚姻也就此終結了。
而今天,這位聲稱自己是胡少海女兒的人,其實是他第二個女兒,胡慈英。
胡慈英告訴陳毅元帥,父親參軍前曾生育了姐姐與她倆人。姐姐是1918年出生的,1954年已經過世了,姐姐有一個兒子,喚為曹孟明,目前在一箇中學任教。
自己則是1923年出生的,1957年來到了桂林,安定了下來,並將名字改為胡貞。來到桂林後,她一直在榕湖飯店上班,得知陳毅元帥來到這裡,這才按捺不住心情想要一見。
其實,在看到胡慈英的第一眼,陳毅將軍便確定了她確實是胡少海的女兒,因為他們長得一般無二,胡慈英站在他的跟前,就彷彿昔日並肩作戰的戰友站在他的眼前,他的思緒也不由得開始回憶起以往的經歷。
富裕少爺,棄家投身革命
胡少海出生自湖南宜章縣,在那個地方,胡家可謂是富甲一方,他的父親一共養育了七個兒子,他排名第五,因而當地的人都叫他“五少爺”。
不同於很多地主家庭出身的少爺,胡少海不僅沒有養成頑固子弟的個性。反而,他生性善良、關愛弱小,非常理解窮人的不易,一直盡力幫助他們。
可能就是因為他的性格與家人截然不同,在家中,他常常會受到父母、哥哥的責備。1915年,他和大哥一起前往武漢學習。在武漢,他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思想文化,開闊了眼界,愈發想要為國奉獻。於是,他離開了家,投筆從戎,追隨孫中山總統一起參加革命。
參軍後,雖然他也一直努力,但在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中並沒有看到革命的希望。一直至1926年,他作為國名黨第六革命軍隨同部隊參加了北伐戰爭,勝利本在眼前,可就在1927年“四·一二”政變爆發後,胡少海徹底意識到舊軍隊是無法帶領民族取得勝利的。
此時的他,愈發關注共產黨,對舊軍隊徹底絕望的他,被《共產黨宣言》深深吸引到了。終於,在共產黨組織的影響下,他帶領革命軍前往到了湘粵邊境。
1927年,朱德、陳毅將軍帶領革命軍來到了湘粵邊境,本想與胡少海帶領的軍隊正面交鋒。可誰能想到,胡少海已早在他們到來之前便帶隊在此等候。
他主動引自己的部隊加盟,並藉著自己在當地的名聲威望,直接打開了宜章城門。沒有耗損一個兵力,幫助朱德、陳毅輕輕鬆鬆地拿下了宜章城。
要知道,這個事情對於胡少海來說可是非常不易的。作為當地的名門望族,胡家在當地有很大的權勢。不管是他的父親還是他的哥哥們,大多都效忠於國民黨,而胡少海這一舉動,擺明了是要與家人“對著幹”。
歸入共產黨後,胡少海曾多次回家與父親、兄長宣傳土地革命的優勢,希望父親能夠支援土地革命,主動退田、退地。聽到他這番言論後,他的父親氣急攻心,嘴裡連罵“逆子”,他的兄弟見狀,也紛紛前來勸說他。
然而,胡少海不僅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反而還反罵家人“冥頑不靈”。他宣稱,能夠拯救這個社會的,只有共產黨,他不得不追隨共產黨,跟著共產黨一起去掃平。
離開家的胡少海,受到了黨組織的重視,他被任命為工農革命軍第三團團長,甚至在一次戰鬥中,與弟弟正面交鋒,差點擒拿了自己的親弟弟。
知道這個事情後,他的父親氣急敗壞,一怒之下刊登了“懸賞令”,聲稱誰能夠幫忙擒獲逆子,願意重金酬謝。
昔日戰友,早年英勇犧牲
智取宜章縣之後,胡少海光明正大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與朱德、陳毅並肩作戰。
此時,朱德帶領的軍隊被正式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朱德代表,而在宜章縣配合共產黨進行暴動的農軍則被編為赤衛隊,統領是胡少海。
在他們三位的英明領導下,革命的戰火很快就燒到了湘南、粵北地區,國民黨軍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刻採取了應對措施,試圖直接將他們的軍隊剿滅。
這段期間內,朱德帶領的軍隊與國民黨軍屢屢正面交鋒,胡少海帶領的護衛隊也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屢戰屢勝,徹底擊碎了國民黨軍想要剿滅他們的奢望。
後來,在朱德、陳毅兩人的批准下,胡少海帶領的護衛軍又一次被改編成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獨立第三團”,胡少海則擔任三團團長。短短几個月,第三團再一次晉升為第三師。
就這樣,胡少海帶領著他的第三師一路追隨朱德、陳毅,順利到達了寧岡礱市,這也是他們首次與毛主席帶領的軍隊會師。終於,胡少海得以見到了毛主席,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在此之前,毛主席早已聽說過胡少海身上的傳奇故事。
一晚上,毛主席與他談論了很多很多,兩人志同道合,也正因此,他愈發受到了組織的重視,不久後,便被任命位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團長,同時還兼任第四軍軍委委員。
天有不測風雲,1930年,革命軍攻打福建炮樓時,胡少海在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2歲。
家道中落,子女生活貧苦
胡少海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無上光榮,他好像將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獻給了革命,忘記了個人利益、家庭利益。
胡少海離世後,他的家庭也愈發沒落,走上了下坡路。土地改革成功後,封建地主家庭大受打擊,生活水平大不如前,而他的哥哥們因為效忠國民黨,最終也沒有獲得好的結果。
胡少海與父親決裂後,他與前妻的婚姻就已經終結了。留下兩個女兒,生活質量也大不如前。
大女兒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後便因病離世了,目前在這個世上只留有一子。而小女兒,也就是拜見陳毅的這位,她改了姓名,漂泊到桂林,為了養育自己的兒女,她無奈只能在一家飯館洗衣房打工,貼補家用。
這一次拜見陳毅,還是因為在工作時,她聽說陳毅在這家飯店用餐。想起自己的父親曾多次寫信談到與陳毅將軍、朱德將軍志向一致,想起家父與他們關係極好,忍不住想要上前拜見,親眼看看意氣風發的大將軍是什麼樣子,表達自己的思父之情。
陳毅、朱德兩位將軍見到了胡貞就像見到了胡少海,他們不免對她的生活關心起來,交談中多次詢問胡貞近況如何,需不需要幫助。但胡貞卻說自己生活得很好,很幸福,無需兩位將軍操勞費心。
直至2014年,有一名記者採訪到胡貞的女兒黃曼玲,眾人才得知,其實當年胡貞求見陳毅時,自己家庭的生活已經十分困難了。
黃曼玲還有三個姐妹,家裡兄弟姐妹一共三人,都等著胡貞養活,窮的已經沒有米下鍋了,也是實在不得已,胡貞才想到去洗衣房上班,貼補家用。
黃曼玲感慨道,當年全家落戶桂林時,最小的妹妹還沒有出生。懷著孕的母親,起早貪黑,從早忙到晚,只能用稀薄的南瓜粥勉強填飽肚子。
可是,當陳毅將軍詢問母親生活近況時,母親覺得不能因為自己是烈士後代就叨擾組織、麻煩組織,作為烈士的兒女,自然要承襲外祖父身上的優良品德。
胡貞的兒女們雖然自小隨母親漂泊,過著衣不蔽體的貧苦生活,但一家姐弟五人,個個都十分爭氣。在母親的教育下,他們完全學習到了外祖父胡少海的優良品德。
黃曼玲1969年2月下農村當知青,體重80斤,常挑150多斤的擔子,成為知青積極分子代表,後來以當地第一的成績考取會計師。
弟弟考上武漢大學,成為機床廠的高階工程師。小妹下農場,學習專業,成為工程師。
對此,胡貞也非常欣慰,她老人家嘴裡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革命烈士後代應該要有良好的家風”。
結語
蒙田曾經說過一句話:“生命的用途不在於長短而在我們怎麼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了很長久。”誰說不是呢,胡少海就是如此的呀。
雖然,胡少海的人生經歷非常短暫,但年少的他並沒有以為享受安逸的生活。他是具有傑出軍事才能的紅軍早期將領。1956年,張際春曾特地撰文紀念他,深情地說: “他的犧牲是光榮的,他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奮鬥精神,永遠留在人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