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一個國家的軍事工業的獨立自主,一般要經過外購零件自行組裝,逆向工程,再到總結了經驗之後自行研製幾個階段。目前我國已經邁入了第三階段,但是總是試圖對標我國的印度,努力大幾十年,連自行組裝都做不到。
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南亞大國還是相當有志氣的。因為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其基礎工業雖然稀爛,卻也提出了一系列武器裝備自研的計劃,不過結果卻是毫無懸念的徹底失敗。當年他們所謂自行研製的一系列高階武器裝備,比如說阿瓊主戰坦克,以及光輝戰鬥機等等,放到今天要麼成為了雞肋,要麼就徹底下馬了。
毫無辦法的印度人,還只能試圖花錢外購,來增強自己的國防力量。其他國家軍火供應商,也正是看中了他們的這一點,因此才開始瘋狂向他們傾銷,各種堪稱智商稅的武器裝備。這裡並不是說印度外購的武器裝備效能差,而是價效比低、且不一定合適。
比如說,他們從法國達索公司購買36架陣風戰鬥機,花了整整88億美元,單價達到了F-35A隱身戰鬥機近三倍。不過話說回來。當然,附帶條件是法國必須向印度,進行投資以及轉移技術。但是這個過程恐怕很漫長,效果也不好。
根據印度媒體的最新報道,法國達索公司目前,已經被印度政府罰款!理由是他們並沒有執行,2016年陣風戰鬥機合同中,相關的抵消採購協議。所謂抵消採購協議是指,當年88億美元的合同總金額之中,至少50%,要被法國達索公司拿來,對印度的軍事工業進行投資。
理論上法國達索公司以及相應的合作伙伴,比如賽峰,泰雷茲等企業,必須在7年之內,對印度投資至少39億歐元,手段包括向印度供應商直接採購商品或者服務,對印度的國防工業進行直接投資,或者是向印度轉移相關先進技術等等。
目前法國達索公司以及印度政府,都拒絕透露具體的罰款數字,這筆罰款將會由當年合同簽署時,為達索公司提供擔保的銀行支付。那麼法國人,究竟為何拒絕履行協議呢?理論上來說,法國剛剛被澳大利亞和美國盟友聯合背刺,應該更有契約精神才對,但是有訊息人士透露出的答案,卻是讓人哭笑不得的。
因為這筆罰款,法國政府已經多次秘密向印度政府提出抗議,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雖然印度希望藉此,獲得法國的先進技術來對陣風戰鬥機,進行逆向工程,但是印度企業“並不具備必要的核心能力”。為此就連印度自己人,都有不少同意這個說法,比如說印度會計審計長此前就呼籲,取消這個抵消採購協議,他認為目前印度的工業基礎,對於外國投資商來說毫無吸引力。
前印度國防部財政顧問,目前在國防分析與研究所智庫任職的阿米特·考什,他也承認,外國供應商拒絕執行抵消採購協議的條款,原因大機率是來自於印度自身。
到這一步答案已經十分明瞭了,法國人就是在明確告訴印度:即使是給了你們技術,你們也造不出來合格的產品,到頭來再出現什麼墜機事故,還很有可能毀了法國人的名聲。此前俄羅斯的蘇-30MKI多用途戰鬥機,之所以口碑下降,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印度人。
法國人這麼認為是有充分例證的,比如說印度租借的俄羅斯核潛艇,因為被他們自己弄壞了修不好,被迫提前歸還等等,法國可不想讓印度人壞了自己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