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真人,又稱作火龍先生,陳摶弟子,張三丰之師也,隱其身,並隱其姓名。傳說火龍真人出生居住在襄陽隆中西十里的火龍寨,山上建有火龍廟,火龍真人曾在此傳經授道。在《神仙鑑》亦只記其號:“狀其為物外風儀,此蓋如赤松、黃石,世只知為古仙耳。隱居終南,故稱“終南隱仙。或曰賈得升先生也,俟博識者考之。”
火龍寨山頂建有火龍廟,為文始派祖庭之一,後人在此祭拜火龍真人。火龍寨山臨鬱察山俗稱黃鱔坡,鬱察山羅浮之嶽丹玄之阿的洪廟村是靈寶天尊降生之地。北邊朱家山寨據說是建文帝朱允炆隱居之地。故襄陽也被稱為火龍真人故里。火龍真人被尊為文始派五祖,襄陽火龍廟被尊為文始派祖庭之一,故里在襄陽火龍寨。
陳傳老祖,(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活了118歲。據歷史記載,端拱初年(988年),陳摶忽然對弟子火龍真人賈德升說:“你可以在張超谷鑿石為室,我將要在那裡休息。”端拱二年秋七月,石室鑿成,陳摶親自寫幾百言作為奏表,奏表大略說:“我氣數將盡,聖朝難以依戀,隨後將在這個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後果然如期而世。
《張三丰全集》記載:“火龍先生,希夷高弟子也。隱其身,並隱其姓名。其里居不可考,即以天地為里居也。其事蹟不多著,即以潛德為事蹟也。”“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豐後,歸到蓬萊弱水東。”詩中所稱的“三豐”即是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是也。張三丰一生三獲皇帝欽封: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火龍真人為文始派之五祖。文始即關尹子,在唐朝時被封為方始真人,是道教史上關鍵的人物。文始真人原為函谷關守令,熱衷修道,擅長望氣之術。有一天,他在函谷關上看到紫氣東來,知道有大人物要過關,於是耐心等候。果然,老子騎青牛過關。文始真人苦求老子留下《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留下了這部祖經。文始真人後來乾脆拜老子為師,終於修煉得道。《呂氏春秋》中記載,老聃貴柔,關尹貴清。文始真人的思想重點在於重視清靜。
文始派的傳承自老子,由文始真人開派,經麻衣子傳睡仙陳摶老祖傳火龍真人。火龍真人不是一條龍,而是一位隱仙。後來,火龍真人收了一個徒弟,即明朝著名神仙張三丰。張三丰的內丹法能有那麼大的成就,利益於文始派的丹道傳承。在內丹修煉方面,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虛空陰陽交合的無上至真妙道。頓超直入,修性而兼修命。這種功法,修成效用極大,可立即成仙。但一般資質的修道者無從入手,入階難度也極大。
修仙除了文始派還有少陽派。其實到了宋代之後,道教內丹術便已經成熟。雖然分成了兩大派別,其實並無高下之分,只在於修道者修煉程度的差別。但由於兩派修煉特點的不同,少陽派的流傳要更廣,方始派流傳的圈子要更窄一些。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至少為修道者提供了一個入門的抓手,更容易上手。因此,在道教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
《三豐真人上天梯》詩詞賞析:
“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天降火龍師,玄音參一一,知我內丹成,不講築基業,賜我外丹功,可憐諄告切,煉己忘世情,採藥按時節,先天無斤兩,火候無爻策,只將老嫩分,但把文武別,純以真意求,刀圭難縷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換鼎復生孫,騎龍起霹靂,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
火龍真人還是是清朝小說中頻繁出現的仙人,《綠野仙蹤》和《八仙得道》、《飛劍記》等清朝小說都有登場清朝小說中的火龍真人既非賈得升亦非東漢魏伯陽。乃是小說家根據歷史上已有人物虛構而來的角色。在《八仙得道傳》、《飛劍記》、《綠野仙蹤》等小說中,火龍真人均作為重要配角出現過,其身份也迥然不同,或為老君之徒,或為東華帝君之徒。
火龍真人在《八仙得道傳》中是太上老君的徒弟 ,曾經點化四海龍王的父母平和與繩龍。《飛劍記》中他是呂洞賓的師傅,在《綠野仙蹤》中他是冷於冰的師傅戰國時人鄭東陽,字曉輝,為東華帝君之徒 。其身份各異,活躍於清朝小說之中,與歷史原型已無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