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士墳及其傳說
王國成/文
汝州的周天子墳、宋魏王陵雖然都散發著濃濃的王氣,但民間似乎對它們興趣不濃。而一位進士墓園留下的故事,卻被當地百姓說道了近五百年!
進士張姓,那墳叫張進士墳。
張進士墳位於小屯鎮穆堂村西北約400米處的丘嶺東側之下,207國道相伴於南,蟒川河水環抱於東。
據有關堪輿人士講,張進士墳龍脈自南而北,源於汝州第二高峰焦古山,與王寨鄉境內的觀堂寺後坡同出一祖,且觀堂寺為鳳,進士墳為凰。其穴場背後的坡勢在將盡沒盡時緩緩地東去又微微向南回首,意味深長地瞻望著焦古祖山!
張進士墳早年規模今已難知?年近七旬的穆堂村村民韓永和(小名:兒子)回憶說,進士墳佔地約五——六畝,穴場背後依小坡餘脈,面朝三山寨主峰,呈西北東南走向。他十歲時,在墳內除見到石龜馱著高高的墓碑外,守護墓主人的還有許多姿態各異、唯妙唯肖的石人、石雞、石猴、石羊、石馬,其他空地方被亂七八遭的荒草、荊棘霸佔或被大小不一的樹木遮掩。
張進士墳地面遺存文物毀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由於當時農田基本建設平整土地及打井修渠之需,進士墳頭被平,所立石碑、石像生被推倒,這些東西被運出穴場後,有的拋棄他處,有的作用於井、渠之材。
一九八零年後,由於文物市場的興起,進士墳的地下文物又遭洗劫,僅遺漏其父(張從易)母(丁氏)墓中“勅封孺人張母丁氏墓誌銘”(現由張家後人儲存)。近幾十年來,墓院遺址上又埋葬許多他墳,橫七豎八頗有些亂葬之像。其中有一小墓崮堆被人們疑似為張家的老墳,只可惜墓中人的身份已不能確定。
張進士何許人?明朝張維新是也!
張維新,字憲周,號歧山,汝州人。萬曆丁丑(1577年)科進士。除冠縣(今山東省冠縣)縣令。因政績突出,升為給事中。萬曆二十四年,任欽差整飭直隸潼關河南綬靈陝山同華蒲州等處兵備、陝西按察司副使。
張維新能詩善文。在任期間主持編纂過《華嶽全集》十三卷。其詩在《汝州全志》及他後有關書籍書可見。
附:張進士墳的傳說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已著紫袍的張維新為使其後世代代為官,便開始四方尋求風水寶地,然良久未能得之,心中甚是不快。某夜子時,恍惚之中有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說道:張公,莫急,見白脖子老鴰棲息處,即可點用,切記!”進士公睜眼知是一夢,於是銘記了夢語。三日後,他攜地師涉汝水南行至穆堂村西坡下尋地時,雙足尚未立穩,地師便大喜過望對進士公道:此處真天賜吉地,天賜吉地也!
地師話落,便開始尋後山龍,觀明堂局,查對面案,觀左右砂,審來去水。那時值清明時分,氣溫正升,地師跑的滿身是汗,於是他把黑色外衣脫去扔在地上。經幾度審勢,地師用羅經格準了穴位。進士很是高興,正打算表示謝意,忽一陣風踅來,不知哪裡的一團墳場白紙刮在地師的黑衣之上因風停而不動了。進士一見,恍悟夜裡老者點化之語。自思:“此豈非白脖老鴰之像嗎?”於是便直言地師:“先生,我觀您放衣處點穴更宜,煩先生羅經再格!”地師先是一愣,緊接著對進士明言:“進士公高明,放衣處確係正穴也!但若點及會損我雙目。我膝下無兒女,失明後下半生日月怎度?”張進士接答:“先生不必擔心,您的後半生全包我身啦!"地師無奈只得點了正穴,張進士遂移葬祖骸於此。
地師雙目失明後,張進士不負承諾,熱情接先生於府內好生照養。然時間已長,進士因事務繁忙將地師生活事情漸漸淡忘。也合該張府出事,某日,家中茅坑浸死一雞,僕人拋棄時被廚師撞見,廚師心疼扔出去可惜,便接去加了工送給地師吃了。誰知此事後被地師知曉,他便害怕起後半生生活來。一日,當地師含淚把這事告訴探望他的徒弟時,徒弟也憤憤不平了,於是二人合計了懲治張府之法。
此後的一段日子裡, 地師徒弟隔三差五的到張家墳院這邊審審,那邊望望,可離開時一句話也不留下。這讓守墓人好生奇怪,遂將此事告訴了張府。進士聽後即把地師徒弟請入家中,詳問其情,徒弟道:“進士公,實在對付不住,當時初見貴地,師傅只顧高興,大意中失了荊州,疏忽了一些細節。今觀墳地,發現鳳凰缺少一支翅膀,地氣不足,恐日後不美。如能補之,其地貴不可言!”張進士一聽甚為高興,便問:“何以補?”答:“選用潼關土堆之。”
進士當時正值潼關任上,聽後信以為真,竟置兩地相隔七百里遙於不顧,命左右運潼關之土於汝州,為其墓園的鳳凰培育另一支翅膀。奈白天土堆之,隔夜土不動自移,進士無奈請教地師。地師一言敝之:晝夜兼程。數月後,穴地鳳凰新翅添就。
幾年後,進士隨著官運的一帆風順,有些飄飄然忘乎所以了。加之別人攛掇,為了名垂青史,他建造了汝州東門外的紅石牌坊。在酬謝工匠的竣工宴席上,他問領做師傅:“貴班還能建造比這更精美更好的牌坊嗎?”領做師沒加思索答道:“只要多花錢,肯定建的比這更美更好!”進士聞之,心中不悅,即命人飯菜下毒,致一班工匠先後歸天。
事後,進士膽怯,多日裡心事重重,愁雲浮面,唯恐東窗事發。然隨著日月移動,他見平安無事,緊鎖的眉頭也漸漸舒展了。
話分兩頭。卻說北京紫禁城萬曆帝在宮中夜觀天象,忽聞雲際馬鈴"噹噹"亂響,便仰面問道:“空中何人?"雲層答曰:"二弟雲長!"萬曆一聽,驚悉自己乃劉玄德轉世,馬上問:“三弟何處?"空中回答:“汝陽江!”萬曆帝心情激動,急查汝陽江在何處。當明白了為汝州時,又得知時下官位最高者姓張名維新。於是傳旨張維新即速進京。
張維新接旨後,懷疑案發,剛開啟的眉頭又上了鎖。回覆聖上:臥病在床。不料第二道聖旨又傳:抬進京來。進士接旨無計遂吞金了結。三回旨:進士病故。萬曆一見回旨含淚傳諭左右:朕要見三弟真容啊!
張府無奈,只得將進士頭顱割下送京。帝見後痛哭一場,遂賜維新金頭銀頭髮汝州厚葬!
萬曆帝一攙和,進士葬禮的規模便可想而知的宏大了。但家人懼怕盜墓,於是又營造疑塚三處,殯日那天四道城門出靈。其女兒殯伍中哭道:“金頭銀頭,不如俺爹的肉頭”!
此傳說雖在汝州民間流傳廣泛,但它出自何時何人,地方史書無出,疑杜撰而已。大膽設想它有兩種可能:一是葬禮過於隆重,超過汝州是時史上任何人物,有可能是人們藉此以狀其盛況的;二疑仇者所為。張維新為官多年,是否為對立者編造奇聞,然後吹風於民間,借洩一己私憤呢?也不好說!
2021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