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地名中“六”的讀音是一個聚訟紛紜的話題。從字、詞典中“六”的讀音、古地名“六”及其古音、民眾語言習慣及語言態度來看,六安中的“六”應讀lù,不讀liù。
關於六安地名,《康熙字典》(1716) 、《新華字典》(1957年修訂新1版至2004年第10版)、《現代漢語詞典》(1973年試行本至2002年增補本)、《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2005)、《辭海(第七版)》(2020)等均作為詞條予以收錄,“六”注音為“lù”。不同於之前的版本,《新華字典(第11版)》(2011)、《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2005)均未收錄“六安”地名,且刪除了“六”字“lù”的注音。《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2012)和第7版(2016)仍未收錄“六安”詞條,“六”字僅注“liù”音。有學者認為,字、詞典中標註文讀音“lù”反映的是大半個世紀前的普通話地名審音成果,沒有體現普通話語音變化趨勢,不再收錄已經消失的“六”字讀音“lù”是尊重語言事實的體現。
一個古老的地名,往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往往儲存著古音,且這個古音與古老的歷史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六”作為地名,古已有之。據六安市地方誌記載,見諸史冊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古帝堯時代。《春秋》已出現古地名“六”。《春秋·文公五年》記載:“秋,楚人滅六。”漢武帝時,取“六”“安風”等縣首字,改為“六安國”,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並歷代沿用。如北宋時置六安縣,元時置六安州,民國時六安州改為六安縣,1978年設六安市(縣級),1999年升為六安市(地級)。可知六安有著特殊的歷史文化底蘊。
再看“六”的古音。查閱《古音彙纂》,“六”在早期韻書《切韻》《五音集韻》《古今韻會舉要》中均為“力竹反”,在《蒙古字韻》中為魚部入聲,與“陸戮綠”等同音,在《中原音韻》中“入尤侯韻,入聲作去聲,葉溜,也葉慮”,《洪武正韻》為“屋韻,盧谷切”,《韻略易通》為“東洪韻入聲,音陸”,在《中州全韻》中分屬“居魚韻,葉路”“鳩由韻,離又切”,在《合併字學集韻》中分屬“杜韻,卵足切”“厚韻,領就切”,在《中州音韻輯要》《李氏音鑑》中“葉溜”。此外,滀,《廣韻》“醜六切”,音chù,指水聚集,“六”作為反切下字韻母為u。可見,“六”為“lù”音。直到元代,“六”才分化為“lù”“liù”兩個讀音。歷代韻書的記載均可說明“六”讀“lù”是中古音(或許是上古音)的保留。可見,地名“六安”中的“六”,當地民眾讀“lu”是繼承了《廣韻》系韻書“力竹切”的讀音,與“鹿陸”同音,是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讀音,因為普通話無喉塞韻尾,摺合成普通話則為“lù”。故地名“六安”中的“六”讀“lù”是符合歷史演變的古音。
“六安”的“六”,當地人一直讀“lù”,“lù’ān”是流傳民間至今沿襲數千年的習慣讀法。安徽本地的主流媒體一直讀“lù’ān”,並沒有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等辭書規定的讀音來讀。2006年,安徽省政府對外表示地名應充分尊重當地政府和群眾意見,保留六安“lù’ān”的讀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15/2020》中,六安拼音為“lù’ān”,已得到民政部區劃地名司的權威認定。六安市人民政府網站也定名為“http://www.luan.gov.cn/”。 2016年,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起網路投票:“六安(lù)還是六(liù)安?”4807人參與投票,81.4%的網友選擇了“讀(lù),應該考慮約定俗成”選項。另有18.6%的網友投給了“讀(liù),還是以詞典上為準吧”這一選項,多數網友支援六安“lù’ān”的讀音。可見,六安百姓、當地媒體、地方政府乃至廣大民眾的語言態度是高度一致的,對“lù’ān”的讀音是普遍接受和認可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山西省洪洞縣,洪洞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華人老家”。六百多年來,“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民謠使洪洞大槐樹移民成為世人尋根問祖的“根”。戲劇《蘇三起解》“蘇三離了洪洞(tóng)縣”更是唱遍全國。洪洞地名讀音已與地名文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洪洞的“洞”,源於《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讀音為tóng,不讀dòng。此音已沿用千餘年,其現代讀音和韻書中的反切完全契合。《國語辭典》注音為tóng。自《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取消洪洞縣名“洞”為tóng的注音以後,在當地不斷引發強烈反響。此後,《新華字典(第11版)》《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增補了“洞”為tóng的注音,標註為:洪洞(hóng tóng),地名,在山西。《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沿用了“hóng tóng”讀音。可見,洪洞(hóng tóng)歷史積澱深厚,讀音於古有徵,且當地民眾普遍認可。按照慣例,六安市中的“六”,權威字、詞典應該一併恢復地名中“lù”的讀音。至於同類型的江蘇省六合區中“六”的讀音,如果合乎上述條件,也應一併考慮。
地名讀音有其特殊性,對特殊地名讀音不能簡單地用普通話讀音做規範、求統一,對特殊地名讀音的選擇和審定,從當地民間層面的習用讀音到國家民政部門、語言文字工作部門的權威認可,再到辭書層面的規範讀音,往往會考慮到社會、歷史、地域、民情、層級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遵從的應是多元性選擇,而不是唯一性標準,應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科學性與從俗性的統一。對某一具體特殊地名讀音的取捨只能定一個讀音,不能是多個讀音並存。在推廣標準音方面,權威辭書、國家層面官方的有聲新聞媒體等具有強大的影響力,《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辭書中恢復“lù”音,不僅是對當地政府和群眾意見的尊重,更是對歷史文脈傳承的尊重。
(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科學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曉慧 喬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