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奔忙勞碌,不得一日清閒。起起伏伏一生,匆匆忙忙一世,到頭來也不過如他人所說:“終朝聚斂苦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如此想來,那樣辛苦,這般波瀾,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紅塵滾滾,痴痴情深,有所得,有所失,一念之間。
人都是具有兩副面孔的矛盾複合體,一副寫滿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一副畫上尖酸刻薄,陰暗墮落。在無人關注的角落,經常發生著駭人聽聞的事件,讓人失去看見朝陽的希望,寧願永遠長眠不醒。陰陽人性,多彩人生。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似乎是一首詠物詩,實際上卻是諷刺詩,在藉著詠物這個外殼的背後,抒發著一種別樣的情感。或許,也算是另類的“抒情詩”吧。詩人目睹世間事,心中醞釀不滿,卻又無法給予明確說個清晰,便只好假借其他手段,闡釋背後隱情。隱情,也是情感之一種,雖然顯得憋屈,但終歸不輸其他,自有特質。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這開頭兩句,猛地一看,詩人寫的全是親眼看見的現實情景和自然風光,但是一轉折之後,就會很快發現其中藏匿著的奧秘,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在這裡,如果仔細考量一番,就像詩句中所寫那樣,一切的好處都被強大的組織機構劃在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裡。
此處的“平地”和“山尖”,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們隱含著的意蘊絕對不像表面所指代的這樣簡單,只是尋常所見的山地樣貌。實際上,在弄清楚它們真實的面目以後,就應該明白過來,它們其實代表著人類社會里的各種社會資源和人脈。只不過,仍然像詩句裡所寫的“無限風光盡被佔”那樣,但見有利的事情,常常為人所操控。
自古至今,人類社會自從有文字記錄以來,佔據著整個人類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社會資源的個人或團體,往往就是那百分之二十的人群。這個真相似乎很爆炸,很殘酷,卻一直都沒有斷絕傳承地存在著。無論歷史如何推移,不管朝代如何變更,這種現象從來沒有得到任何改變過。從來沒有!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詩人在這裡確實是對“蜜蜂”的真實狀況進行了描述,蜜蜂一生都在繁忙中度過,到處翻飛,尋找花叢,採摘花粉,釀得蜂蜜。可是,那些散發著馨香的蜂蜜,即勞動果實,最後被誰享用了呢?答案不言自喻。這是蜜蜂的一生,也是像蜜蜂一樣辛苦勤勞著普羅大眾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前面兩句,詩人是平鋪直敘般地描寫,以便顯得真實;也的確真實刻畫到骨頭裡。而最後兩句,卻在以前的基礎之上生髮出來詩人的觀點,也就是他的最尖銳思想的匯聚,彷彿利刃試圖剮破蒙在真相身上的堅固外表。然而,這一切當然只是一種徒勞,對於現實而言,毫無用處,徒惹人笑。
最刻骨銘心的一句便是“為誰辛苦為誰甜”,內在充滿了辛酸與無奈。人類社會始終沒有脫離自然法則,受到落後的動物思想,即所謂的“森林法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而緩慢地往前進化著。可笑之處便在於此:無論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如何發展迅速,但是他們的思想卻毫無進展,甚至相對從前變得更為落後。悲哀的退化,返祖成獸!
對於詩人羅隱來說,其一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涯,仕途也並非順水順風,曾經十次參加科舉考試,結果一次也沒有中舉。殘酷的現實照進虛無的夢想,原來那些豪情壯志都只不過是海市蜃樓,如此的不切實際,令人心碎。午夜夢迴,溼了枕頭的,終究是淪落人的辛酸和淒涼。社畜,一直都在掙扎。
本詩寓意深刻,詩人透過自己敏銳的觀察力,緊緊抓住蜜蜂的特點,運用淺顯易懂,明白如話的語言,不尚辭藻,不假雕飾,使人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現實狀況,把人性之中的貪婪本質給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令人在欣賞之餘,感悟人生哲理,頓覺興致盎然,回味無窮。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